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加速杂交小麦的选育研究和推广应用,我所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矮杆、抗条锈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温光敏两系不育系,并利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配制了一批杂种优势较强,抗病性好,品质较优的杂交小麦新组合,在产量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6个杂交小麦新组合进人品比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为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示范试种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小麦种子生产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育种目标,对小麦F1代杂交组合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新麦系列品种的选育谈优质强筋小麦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小麦育种必须抓住优质高产主线,兼顾抗倒、抗病、抗逆性。在亲本选配与改良过程中,注重丰富的遗传基础和优良的综合性状相结合,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中强筋与强筋联合优势互补,加强早代材料的品质测试,以便加速选育步伐。  相似文献   

4.
以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良小麦矮秆种质材料绵阳01821,具有秆矮、株高致矮力强、早熟、抗倒抗病、大粒白皮,综合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中可资利用的优良小麦矮秆亲本材料。以它作为中心亲本,现已育成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个优良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多点试验。用其育成的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2569.12万亩。  相似文献   

5.
白粉病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感病减产的一条安全有效途径。为了将合成六倍体小麦中的白粉病抗病基因Pm30导入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优良小麦品种中,利用自育中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系冀资356与合成小麦Synthetics(He-48)(T.dicoccon PI94625/Ae.squarrosa)杂交,经过连续6年的选育,选育出高抗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7份。利用与Pm30连锁的SSR标记Xgwm159对这7份品系进行检测,用中国春和Pm30做对照,结果表明,14YF650和14YF675 2个品系扩增出430,460,500 bp条带,说明这2份材料携带来自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30。这2个品系表现矮秆抗倒、大穗、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作为抗白粉病的亲本直接应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晋麦63的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粗山羊草-硬粒小麦双二倍体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部分材料仍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山东农业大学用小麦品质性状基因改良淀粉品质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获得了糯小麦转基因材料和3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性(低直链淀粉)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小麦资源丰富。1929—1987年,我国引进意大利小麦种质424份。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Mentana、Aquila等20余个品种先后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利用它们选育出了许多优良小麦新品种,利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利用我所多年研究选育出的小麦温光敏两系不育系与自育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配制的杂优组合在品比试验及大区对比试验中的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业大学用小麦品质性状基因改良淀粉品质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获得了糯小麦转基因材料和三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性(低直链淀粉)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外引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  唐映军  赵彬  余娟 《华北农学报》2005,20(Z1):166-168
1999-2001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对650份外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株型、熟性、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通过两年的鉴定,初步筛选出一部份适于当地生态特点的不同类型优良材料,并对各单一优异性状及其综合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 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 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优质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4个优质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系)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在依据各性状对品种的重要性不同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优质小麦品种,对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麦育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质资源匮乏,改变这种现状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应用理化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即人工诱导产生突变经多代筛选和鉴定,培育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种质。EMS是一种良好的化学诱变剂,目前已成为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化学变剂。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EMS对小麦品种新春11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确定EMS适宜诱变剂量,并探讨EMS对小麦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7.
铜麦3号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陕西省列为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在渭北旱塬和同类生态区推广。选育过程 1987年用长武131作母本,用7976作父本杂交,组合编号为87(22)。其中长武131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条锈、白粉和黄矮病;7976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突出,品质达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杂交后代在旱地种植,用系谱法处理。1993年育成了农艺性状优良稳定、一致的品系87(22 )20 -3 -2 -3,1994~1995年参加本单位产量鉴……  相似文献   

18.
小麦旗叶离体叶片持水力是鉴定品种抗旱性的理想指标之一。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研究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探索与其他性状及抗旱性指标的关系,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择模式,有可能选育出抗旱性能强的优良小麦新类型。本文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显性核不育材料遗传特性,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杂交、自然授粉及诱变处理,创建一个逐年更新的拥有各种变异类型的种质群体,即可变异种质基因库,在种质库内选择可育株,其中F1、F2、F3用集团选育法混合选择,以后各代用系谱法选育具有目标性状的小麦新品种。已选育出优良核不育材料200多个类型及可育株优良材料570个类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河南省南阳市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育种目标,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法,对小麦F1代杂交组合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减少不必要的种植规模,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提高育种效率,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