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防治阜阳周边大量营造的杨树被蛀干害虫天牛(主要以杨树为对象)的破坏,提高林木质量和生产力。该试验通过应用药签,对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进行调查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时间为8-9月份时,药签防治后虫口密度和虫株率下降最高分别达96.5%和90.2%;高度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呈强负相关;虫口密度与胸径也存在负相关,而高度与胸径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2.
用毒签可防治多种果木蛀干性害虫,且方法简便易行,虫蛀口愈合快,不影响果木的生长,还有利于虫株长势的恢复,对果木也不会产生药害。1.毒签的制作方法。先将毛竹的节间锯截成长4-5厘米的竹筒,剖开后削成一端尖一端平,直径2-4毫米的小竹签。然后,将192克桃胶、120克磷化锌加适量的水配成溶胶状。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核桃产业规模化栽培过程中,云斑天牛等蛀干性害虫已严重地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调查了遵义地区核桃产区蛀干性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现了云斑天牛、核桃木蠹蛾、核桃小蠹3种蛀干害虫,查清了云斑天牛及核桃木蠹蛾的生活史,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梨小食心虫,又称桃折梢虫,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桃、梨、苹果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尤其喜食桃树新梢和桃果。深州蜜桃在我市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每年因梨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蛀果损失达30%~40%,严重影响了蜜桃的产量和品质。因其寄主种  相似文献   

5.
陈军  杨义钧  张莉  赵文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29-7530
[目的]探讨苦皮藤素蛀干害虫药签的最佳配方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筛选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确定苦皮藤素蛀干害虫药签的最佳配方。[结果]苦皮藤素蛀干害虫药签的最佳配方如下:6%苦皮藤素原油0.034% 粘结剂为10%阿拉伯树胶,载体为80%硅藻土,调制剂为丁酸乙酯和去离子水。药签防治杨树和桃树蛀干害虫的总防治率达到72.14%。其中桑天牛的死亡率最高,为82.76%,云斑白条天牛次之,为78.18%,星天牛的死亡率为77.50%,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为73.33%,桃红颈天牛的死亡率为73.08%,而对其他蛀干害虫防治率较低,为28.57%。[结论]该研究为苦皮藤药签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木蛀干性害虫的发生情况和林木的健康程度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森林亚健康与蛀干性害虫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一些蛀干性害虫是导致森林亚健康的诱发因素,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林分又会引发另一些蛀干性害虫的危害,从而加速森林的衰退.维护森林的健康,应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和经营目的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7.
杨树蛀干性害虫在我国及国外均有发生,因其生活隐蔽,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给我国林业建设带来严重灾害。根据鹿泉市近几年调查,杨树蛀干性害虫主要以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为主,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宁国市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总结其防治技术,以期为宁国山核桃蛀干性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北方杨树蛀干性害虫杨大透翅蛾(Aegerla apiformls clerck)进行了研究。除对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记述外,着重该虫的发生量与营林措施及不同杨树品种的关系,以及一系列的防治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成虫期采用活雌虫性诱;卵期树干涂白;幼虫期使用熏蒸毒签等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营造乔灌混交林,选用抗虫性较强的毛白杨等13个品种,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防治方式对法国梧桐蛀干性害虫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并探究最佳防治措施,分别采用物理防治(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药剂毒签堵孔、药剂喷淋及“物理防治+药剂打孔注射+药剂喷雾”组合防治的方法,进行法国梧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通过比较当前主要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物理防治(人工挖虫)+ 8%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喷洒树干+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天牛,效果稳定,防治后15天、1年、2年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果树蛀干类害虫有天牛类、梨茎蜂、吉丁虫类、葡萄透翅蛾等,以幼虫蛀食枝干危害,引起树体生长势衰弱,严重时全株枝干枯死。果树蛀干害虫,一生中在枝干内度过,药剂防治异常困难,效果不佳,必须结合冬季修剪进行人工防治,消灭越冬虫体,控制来年虫害发生,对蛀干类害虫危害特点,采用  相似文献   

12.
汪召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211-211,193
杨树速生丰产林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采用裹胶带、塑料薄膜防治草履蚧危害,应用打孔注药和喷洒生物性农药防治食叶害虫,插毒签和仿生物制剂防治蛀干害虫,结合人工整枝技术,增强树木抗病力,确保杨树成活、成材.  相似文献   

13.
绿色功夫——菊酯类杀虫剂中的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有棉花10多万亩,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棉铃虫对大多数农药抗性发展较快,又属钻蛀性害虫,极难于防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9年我县引入新一代菊酯类杀虫剂绿色功夫用于防治棉铃虫,当年收到了理想的防效,2000年绿色功夫防治棉铃虫的面积扩大到50000亩.同时绿色功夫也应用到果树、蔬菜等其它作物上.实践证明,绿色功夫比其它大多数菊酯类农药具有更优良的特性,是菊酯类杀虫剂中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飞机喷洒Bt及Bt混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 是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erliner 的简称,是安全、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世界年产量约500~600万磅,应用范围涉及蔬菜、果树、庭园、温室和大田害虫。沈阳市从综合治理害虫,以减少对农业环境污染出发,1982年起试验和推广了 Bt 乳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迄今防治面积已超过百万亩,其中飞机喷洒面积已达84万亩,对一代螟平均减少蛀孔率达70%左右(但对二代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随着飞机喷洒 Bt 防治玉米螟面积的发展,对之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如对二代螟的防治问  相似文献   

15.
几种果树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全县出现了很多果业种植大户,选栽了几十种果树的优良品种,有的已开始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种植大户反应最强烈的呼声是缺乏种植科技,特别是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尤其是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技术。笔者从普及防治钻蛀性果树害虫的角度出发,介绍果树钻蛀性害虫的虫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成虫产卵部位、幼虫化蛹部位及越冬场所。只有掌握了果树钻蛀性害虫的知识,才能采取相应的科学技术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达到提高单产和果品质量的目的。下面介  相似文献   

16.
苹果蠹蛾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发育历期长,而且不整齐,难以防治。苹果蠹蛾是果树上最严重的一种蛀果害虫,主要为害苹果树和梨树,也为害桃、杏、山楂、李、胡桃、油桃等树木。近两年我省果树面积迅速发展,苹果又是我省农产品主要品种,只有做好有害生物发生风险分析工作,才能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竞争力。苹果蠹蛾幼虫钻蛀果实,食害种子,造成大量落果。果实蛀孔处,堆积褐色粪便和碎屑,严重降低果实的品质。第一代幼虫对苹果和沙果的蛀果率可达50%,第二代甚至上升为80%~100%,落果率达60%。香梨采收时,蛀果率也达到40%。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等是危害我县城乡绿化和造林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2年发生1代,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期为6月中旬-8月上旬。防治方法:1.毒杀幼虫法:对流树液、有湿印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出天牛幼虫蛀入孔,①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蛀孔中;②或用磷化  相似文献   

18.
<正>水果蛀果害虫是对水果危害最严重,对其品质影响最大的一类害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在不同地域内的分布对果树栽培具有严重威胁,许多国家为有效地保护水果生产安全,把蛀果害虫列入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几年,内蒙古口岸对俄罗斯、蒙古国出口苹果、梨、李子、桃等水果量不断增加。食心虫是苹果、梨、李子、桃的常见害虫,也是危害最重,对水果品质影响最大的害虫,梨小食心虫是《中俄植检  相似文献   

19.
<正> 桃小食心虫(Caiposina niponensis Wals.)是红枣、山楂、苹果等果树主要蛀果性害虫,我国北方果区发生严重.如,河南内黄枣区1980年,年产3000万斤红枣一般虫果率达50%多,重者达80%以上.过去防治桃小食心虫多用DDT.E605和六六六粉为主.由于长期使用,杀伤了大量天敌昆虫,污染土壤和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寻找新的防治途径和方法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 蟋蟀是秋作物的一种害虫,过去由于发生量小,危害程度轻,所以不为人们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使这个以往居次要地位的害虫,上升为秋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1982—1887年全县蟋蟀累计发生面积达400万亩。仅1987年就发生约130万亩,其中每平方米10头以上的有75万亩,30多万亩秋作物受害严重,有5000亩秋苗毁种。近几年,我们对蟋蟀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