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权益是公民基本权益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以环境权益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针对我国林农生态权益保护相关制度不完善、保护较弱等问题,具体阐述林农生态权益的内涵,探讨林农生态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提出林农生态权益保护的制度路径,即确保林农生态权益保护制度和执法体系不断完善,确保林农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福建浦城是福建省的生态屏障,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多年来浦城县保护林业生态资源让林农不砍树又能让林农增收,在生态与收入两方面进行有效平衡,就浦城县如何有效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又让林农在不砍树的情况下能增收致富,进行了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及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福建永安、顺昌2个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市)139户林农调查数据,分析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林农对赎买政策认知的影响因素,应用边际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1)从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来看,61.87%的林农了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但从了解程度上看,仅有25.18%的农户表示非常了解。2)从影响认知的因素看,林农个体特征因素中,年龄、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性别和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影响显著,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中从事林业的劳动力人数对林农认知没有显著影响;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林地特征中,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是否为用材林或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均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因素中,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村庄与市中心的距离对林农认知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分析发现,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认知中"比较了解"的边际效应系数大于"完全了解"。【结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整体水平较低;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用材林、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以及地区。永安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较顺昌高。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程度倾向于"比较了解",反映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了解还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提高精准宣传的深度、扩大宣传渠道特别是注重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以及提高政策实施力度,以促进林农对政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调研的结果,提出了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3组模式,分析了北方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发展林农间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小波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72-74,80
简述了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剖析了新时期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收入的矛盾,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经营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自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所获得的收益提升极大,但是现行的林权制度也要求林农加大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收益较低,导致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具有较大的排斥性,不满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究了这一问题对于甘肃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遵照生态经济原则,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温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7种林农结合系统,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归纳与发掘出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10种以上模式.既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20,(2):14-18
在剖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以及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政府的支持力、提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力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调动林农经营林业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山区林农结合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遵照生态经济原则,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湿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7种林农结合系统,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归纳与发掘出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10种以上模式。即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南京林业大学黄宝龙教授主持、扬州市绿化委员会等九个单位协作参加完成的《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1992年10月在扬州通过林业部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样,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也进入了历史性转折时期。当广大林农成为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中国林业发展主力军的时候,充分发挥林业远程教育的优势,大力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是实施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发展速生林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林业生态发展和林业生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林业用地经济效益、增加林农和林业企业收入的一种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林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滥种,缺乏相应的统筹规划及管护技术,导致生物多样化丧失,造林速度快而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简单探讨,结合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得出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主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造林营林模式;并且通过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宫胁造林法的研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理论基础拓展。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绿色科技》2012,(8):228-229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和林农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不同的管护模式,政府、护林员、林农不同主体对公益林的不同看法和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划拨到户后,生态公益林发展与管护情况进行了探讨,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辽宁省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指出了辽宁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燃烧秸秆、水源污染,垃圾处理、林农保护生态意识不强等。提出了禁止焚烧秸秆,统一灭茬还田,科学分类处理垃圾,提高林农生态意识,调动营林积极性,实施生态补偿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1年辽宁省作为国家首批补助试点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行的补偿机制与林农收益差距较大,影响了林农建设和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该文通过对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标准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为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提供依据,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18.
储照源 《河北林业》2013,(10):23-24
林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要素,关系着地区生态安全和林农切身利益。基层林业工作直接面对林场、林农、果农等涉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这决定了林业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推进林业依法行政的关键在县区。  相似文献   

19.
林改后实现山区林农稳定增收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到农户,确定了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林农的爱林护林积极性将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林农的经济利益和林区的生态建设之间短期内会出现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既鼓励林农种树护林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增收,又维护生态和谐,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林地产权逐步明晰,生态公益林权属发生了重大变化,林农个体拥有的生态公益林比例越来越大,生态公益林管理主体相对分散,补偿对象众多,尤其是对林农个体的补偿工作越来越重,这对公益林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该文就公益林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