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P.t.优良菌株9109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培养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筛选出生长最佳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进行C、N营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t.9109不仅能利用单糖、低聚糖和无机N等速效C、N源,而且能利用多糖、多元醇和有机N等长效C、N源。其菌丝生长最适C源是玉米粉和甘露糖;最适N源是蛋白胨和氯化铵。在无机N利用中,对硝态N和铵态N的利用无显著差异。应用L16(45)正交设计确定了P.t.9109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配方,菌丝增殖高达860倍,不但提高菌丝生物产量,而且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为改进P.t.菌剂生产配方和研制新型菌剂提供了最佳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和髓部;采用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仍然形成内外生菌根,但菌丝不侵入内皮层以内的根组织。根据研究提出"菌根类型"假说,即树木形成的菌根类型不但随菌根真菌和树木种类而异,而且随菌根化方法、生态条件等其它因子而异。 相似文献
3.
麻栎菌根化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胁迫下,将麻栎接种菌根化幼苗与未接种苗进行耐旱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接种菌根化幼苗比未接种苗的土壤含水率、光合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幼苗含水率、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但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前者比后者小.此结果说明菌根化幼苗比非接种苗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毛红椿幼苗抗旱性机制,以毛红椿幼苗为材料,探究接种AMF对毛红椿幼苗在正常浇水(NW)、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理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但接种AMF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生长的抑制,显著促进毛红椿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P<0.05)。接种AMF与对照(CK)的毛红椿幼苗叶片除气孔导度(Gs)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差异不显著外,Gs在另外3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及蒸腾速率(T 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在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较CK提高了26.45%,其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5.
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根系感染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株形成菌根后,对苗木的高、地径和侧根生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A处理(点穴式接种)的感染率最高,马尾松苗69.4%,湿地松苗61.7%;D处理(拌土接种式)的最低,分别是27.2%和43.1%。与对照相比,A处理马尾松和湿地松苗高分别增加20.1%和32.0%;地径分别大24.0%和29.0%;侧根数量分别多79.6%和55.8%;而D处理苗高分别增加8.0%和3.8%,地径分别大4.0%和16.1%,侧根数量分别多12.3%和29.3%。 相似文献
7.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01,02)、华南牛肝菌(Suillusplacidu504)和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S238N)4株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马尾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接种6个月后取样,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显著增加,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较对照均达显著水平(P<0 05)。 相似文献
8.
彩色豆马勃菌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豆包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 and Couch(简称P_t)。应用彩色豆马勃商品化菌剂对我国一些重要用材树种进行菌根化的研究,评价这些树种对P_t菌剂的反应,各种菌剂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为在我国林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推广和应用P_t技术及其菌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l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运输.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对提高马尾松苗N、P、K的吸收和含量效果最好,同时也促进了马毛松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11.
菌根菌接种对白皮松生长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皮松小树和古树的共生菌根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彩色豆马勃菌剂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与白皮松共生的菌根菌均为外生菌根菌,不同生长地点的白皮松的共生菌根菌数量和种类不完全相同,但多数种类相同;接种彩色豆马勃菌剂能显著地促进白皮松小树树高的生长,但对地围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白皮松古树接种彩色豆马勃菌剂,能显著地促进新发枝条和针束的生长,从而促进古树复壮.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麻栎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片色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山东省临沂市为试验地点,设置轻度(加水使水面位于盆土1/2的高度)、中度(加水使水面与盆土表面相平)、重度(加水使水面高于盆土表面15 cm)3个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麻栎苗木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麻栎苗木梢高生长量、梢粗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及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麻栎苗木的梢高生长量、梢粗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及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除空白对照外,各处理组梢高生长量和叶片含水量比较为:轻度>中度>重度,各处理组梢粗生长量比较为:重度>中度>轻度;各处理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比较均为:轻度>中度>重度。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不断加重,麻栎苗木的生长状况逐渐变差。研究可为麻栎苗木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提高了针叶叶绿素a(由0.78 mg/g FW增加到1.27 mg/g FW和1.47 mg/g FW)和叶绿素b(由0.28 mg/g FW增加到0.40 mg/g FW和0.43 mg/g FW)的含量,增加了宿主体内脯氨酸含量(地上部:La> Cg> NM;地下部:La> Cg> NM),增强了K^+的吸收、转运,有效地维持(Cg菌种)或是降低(La菌种)了宿主地上部分Na^+/K^+的比值;显著(P <0.05)降低了宿主幼苗地下部的Na^+/K^+比值(由0.70降低到0.47和0.64)。2)外生菌根真菌有利于松树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其耐盐性,但因菌种而异(La> Cg)。深入研究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将会成为后续菌根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从红松林下新鲜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外生菌根菌WSJ-1和WSJ-3进行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别为赭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采用打孔注菌法,将两株外生菌根菌分别与东北红豆杉幼苗共同培养,研究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均可与红豆杉幼苗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7%和35.0%;接种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后,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幼苗的鲜重、干重、苗高和地径的性状(P<0.05),其中赭丝膜菌效果优于美味牛肝菌。 相似文献
16.
17.
以美国白蜡2 a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苗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控水开始至12 d时,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从4.797 2 mg·g-1下降到3.693 2 mg·g-1,降低了23%;而相对电导率从39.11%上升到58.31%,上升了49.09%,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大,但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膜系统未受到较严重损伤;胁迫12 d时叶片干鲜比仅比对照增加了9.73%,干旱致死临界点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具有较强抗旱性。维持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0%。 相似文献
18.
以13个3年生麻栎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麻栎无性系土壤水势、叶片水势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13个麻栎无性系土壤水势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水势的变化无一致规律,光合速率则先下降而后上升,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13个麻栎无性系中,2、4、5、7、9和16号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具有相同规律,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先下降而后上升,具有较强的适应干旱逆境的能力。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土壤水势、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干旱胁迫7天时,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达极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12天时,蒸腾速率和土壤水势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势呈显著负相关;干旱胁迫17天时,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以香椿(Toona sinensis)、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实生种子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秋枫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及胁迫时间延长,香椿、秋枫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SOD活性在胁迫处理4天时明显增加,之后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趋势.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40%)处理20天时,菌根化香椿、秋枫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均高于非菌根化苗.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能有效促进香椿、秋枫幼苗生理抗旱性,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