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自制潮汐模拟系统培养红树植物老鼠簕幼苗,设置7个相对于自然光5%、15%、20%、45%、60%、75%、100%的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强对老鼠簕幼苗从发芽至生长10个月的生理生态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幼苗的保存率、苗高、地径、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绿素a、b含量均是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大而增加.在淹浸30 min内,不同光照强度的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大的表现,而气孔导度均降低,且最终均稳定在初始值以下.试验表明:光照强度为45%时,多数生理生态指标表现为促进植物的生长;当光照强度为20%时,老鼠簕幼苗通过降低根冠比、光补偿点,增加苗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表观量子利用效率来提高自身光能获取的效率;当光照强度为5%时,光照会显著抑制幼苗的生长,但保存率依然在60%以上.可以认为,极低的光照强度致使幼苗生长缓慢,但并不影响其自然定居的密度;同时,在不同光强下,老鼠簕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很低.以上可以解释淇澳岛红树林林下存在高密度老鼠簕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拥有高的耐阴能力,同时对光照减弱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分布与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林群落和景观分布特征与规律,以期确认红树林引种扩种工程的实效,为研究区红树林造林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红树林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方法】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数据,采用群落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寒害后红树林群落分布特征、种群优势度及其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淇澳岛红树林中真红树植物为优势种,以引进种无瓣海桑、海桑和乡土种老鼠簕、秋茄和卤蕨为主,无瓣海桑群落以面积占比82.01%成为绝对优势群落,其他主要群落类型包括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面积占比分别为5.01%,3.82%和3.31%,真红树群落占总面积的94.15%;半红树植物以海芒果、银叶树和水黄皮为主,重要值相对较低;在种群层面上聚集度最大的是拉关木,其次是水黄皮,较弱的有海桑、秋茄、卤蕨、无瓣海桑和老鼠簕;在群落层面上聚集度较高的有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较低的是卤蕨群落和海漆+杨叶肖槿群落;无瓣海桑和海桑2个引进种发育较好,在中、低潮滩成片生长,对乡土种秋茄等存在抑制作用。【结论】淇澳岛红树林形成了以无瓣海桑群落、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为主的红树林群落分布格局。从种群和群落2个层次的空间分布研究都显示红树林呈集聚态分布。建议在红树林的引种扩种工程中,适度引种无瓣海桑和海桑,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的种植,以保护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树林群落生境特征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星  辛琨  王薛平 《热带林业》2009,37(2):10-12
文章在概述红树植物的分类及其生境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盐度、温度、氧气、土壤、光等其他生态因子对红树植物生长、发育、分布位置的影响,不同红树植物的盐度适应范围、抗寒能力、耐淹水能力、对缺氧生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引种于珠海淇澳岛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 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引种园内引种10 年后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种 苗扩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拉关木群落的结构组成简单、空间层次分布明显、林下植被主要 为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占群落总数的86.40%;( 2)群落中有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老鼠簕、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乡土红树 植物的自然更新现象,表明拉关木人工林可以促进乡土红树植物的更新;(3)在拉关木引种林内、林缘、 沟渠、互花米草内均未发现拉关木小苗,表明拉关木在珠海淇澳岛极难自然更新成林。  相似文献   

5.
在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条件下,杨叶肖槿在盐度≤3‰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土壤盐度≥6‰,将不利于生长;2009年2月寒害调查表明,与其他半红树植物(银叶树、水黄皮和海芒果)相比,杨叶肖槿苗期的抗寒性稍差;种植于高潮滩后,杨叶肖槿苗(0.5年生)的越冬保存率为78.3%,1年生苗均高27.4cm,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杨叶肖槿在珠海淇澳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引种栽培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红松胸高断面积生长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理解树龄、环境因子和功能性状在树木生长和经营中的重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不同树龄(16~285年)红松样树65株,采用胸高断面积生长率(BAGR)表征树木径向生长,测定树木所处的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pH)和功能性状(叶、枝、根性状),探究红松胸高断面积生长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红松BAGR随树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树龄小于220年时BAGR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大于220年时BAGR随树龄增加而减小;2)树龄、光照强度和土壤pH对红松幼龄树(16~100年)BAGR存在正向影响,比叶面积对幼龄树BAGR存在负向影响;3)土壤氮含量和木质密度对红松中龄树(100~220年)BAGR存在显著负向影响;4)树龄显著抑制红松老龄树(大于220年)胸高断面积生长,根氮含量及多年生针叶单位质量氮和磷含量促进老龄树胸高断面积生长,且根氮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结论】树龄、环境因子和功能性状共同驱动红松径向生长,影响效果随树龄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盐度和水渍对2月龄红树植物银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叶树幼苗的耐盐临界值在25‰左右,低于25‰的中低盐度,有利于其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累积,而高于25‰的高盐度环境,将抑制甚至威胁银叶树幼苗的生存。盐度和水渍对银叶树幼苗生长有联合影响:水渍对于高盐度下的银叶树幼苗有快速致死的作用,而对中低盐度的幼苗并未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避免将其幼苗种植在高盐度区域,并避免在较低潮位的海滩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叶栎Quercus chenii Nakai苗木在NaCl胁迫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小叶栎苗木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栽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沂市马陵山小叶栎种质资源库2年生小叶栎容器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容器浇盐法控制土壤含盐量,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分别为土壤干质量的1‰、2‰、3‰、4‰,以去离子水浇灌苗木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叶栎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综合分析法对其胁迫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小叶栎苗木体内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对NaCl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苗木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小叶栎降低苗木生长量以缓解NaCl胁迫的伤害。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小叶栎苗木叶片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与盐害指数呈上升趋势,苗木叶片SOD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叶栎苗木通过提高体内SOD、POD活性和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提高苗木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得出,小叶栎苗木对NaCl胁迫响应程度大小依...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林窗对人工更新紫椴苗木生长、存活以及叶片形态、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叶绿素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为紫椴苗木在小林窗及其林冠下人工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小九林场2年生紫椴人工更新苗木为研究对象,对小林窗(G1,> 30 m2;G2,20~30 m2;G3,<20 m2)及林冠(CK)内紫椴苗木的树高、地径、存活率以及叶片的形态、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和碳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紫椴苗木树高和存活率在G1和G2下高于G3和CK,且树高和存活率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紫椴苗木叶片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随林窗面积的减小而显著增加(P <0.05),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紫椴苗木净光合速率(Pn)在G1和G2下显著高于G3和CK(P <0.05),且Pn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紫椴苗木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a/叶绿素b(Chla/b)随林窗面积的减小显著降低(P <0.05),而胞间CO2浓度(Ci)和总叶绿素(Chlt)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阶段的起始时间、阶段时长、变化量也有所不同。2)不同天气条件下,三种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日净生长量和日变化幅度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NaCl盐分胁迫对邓恩桉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邓恩桉幼苗可耐受较低盐度环境,在盐度0.3%的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生长,盐度浓度≥0.6%时,邓恩桉幼苗生长受到显著影响,并导致死亡;NaCl胁迫抑制邓恩桉幼苗的生长和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生长和结实的影响,为油橄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4区组设计,观测土壤和含水量对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C1)、田园1号TIANYUAN-1(C2)和柯基(C3))生长、生理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相对含水量不同的土壤中,3个参试油橄榄品种的生长、生理和结果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须根数、平均地径、平均新梢长度、平均叶片相对含水量、平均鲜果相对含水量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的影响,各水平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0.05),对平均单果重的影响各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油橄榄的生长指标(须根数、地径、新梢长度)和结果指标(单株鲜果产量)受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油橄榄品种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单果鲜重不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4个处理中,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田园1号和柯基的生长指标(平均须根数、平均地径、平均新梢长度)、生理指标(平均叶片相对含水量、平均鲜果相对含水量)和结果指标(平均果径、平均鲜果百粒重、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增长值顺序均为A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卡亚(Cnidoscolus aconitifolius)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以卡亚半年生容器苗为材料,测定其在4种(100%、65%、45%和15%)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卡亚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影响显著。随光照强度减弱,卡亚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叶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A2处理(45%自然光照)下最大;根生物量和根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A2处理下最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A2处理下最大。随光照时间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90天与180天光照时间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隶属函数分析表明,A2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排名第1,表明45%自然光照为卡亚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带落叶阔叶林物候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高植被固碳模型和区域碳固定模拟的准确性。【方法】以北京松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数字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相对绿度指数(Gc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Gcc和SRS-NDVI测量仪测定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通量数据拟合估算出的物候指标作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观测期间,Gcc与空气温度(Ta)、土壤温度(T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气压差(VPD)和降雨量(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6、0.29、0.45、0.65和0.25。Gcc、NDVI、GPP提取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OS)分别为第129、116、110天,生长季结束时间(EOS)分别为第277、277、283天,生长季长度(LOS)分别为148、162、173天。【结论】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气压差影响,降雨对相对绿度指数具有“触发”作用。与通量数据提取的物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灵武长枣设施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设施栽培环境下6年生灵武长枣截干后容器栽植2 a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红光(R)、蓝光(B)、红蓝组合光(1R2B)、红蓝组合光(2R1B)、红蓝组合光(3R1B)、白光(W)6种光质进行阶段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CK),每天5:00—8:00和18:30—21:30进行补光,测定不同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特性指标,探究补充不同光质处理对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补充不同光质对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的枣吊长生长量、枣吊粗生长量和叶面积分别较对照高118.0%、127.0%和44.5%;红光处理下的初始荧光值、最大荧光值均最高,红蓝组合光处理能够提高设施灵武长枣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等;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和蓝光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且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下的水分利用率较高。【结论】在设施栽培环境下,红蓝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揭示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其栽培管理和多涝害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菌培养条件下3~5个叶片的杂交鹅掌楸体胚再生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水完全淹没植株的方法模拟水淹灾害,以正常培养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1、3、5、7和7天后恢复处理2天)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以及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不同时间的淹水胁迫处理中,杂交鹅掌楸体胚植株受涝害的程度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加重;植株叶片从基部开始卷曲、黄化甚至脱落,但顶芽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中启动相应保护机制以应对淹水胁迫环境。2)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体肿胀变形,膜系统严重损伤,甚至降解,基粒和基质片层堆叠紊乱,淀粉粒不断积累,嗜锇颗粒电子密度增大,胁迫后期出现聚集现象,说明淹水胁迫导致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破坏。3)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细胞间CO_2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光系统Ⅱ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实际量子产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淹水7天并恢复处理2天后光合作用特性参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表明淹水胁迫使杂交鹅掌楸关闭了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通道,并对光系统Ⅱ活性中心造成严重损伤。【结论】长时间淹水胁迫可引起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破坏,进而损伤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进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造成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因此,在杂交鹅掌楸的栽培管理中土壤水分含量不宜长期过高。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海桑种子发芽的因子即光照、温度、海水盐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种子为需光种子,种子萌发需有光敏素的参与.缺乏光照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低和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播种前将种子在湿润状态下用700lx的光照射24~36h或用体积分数为10-3的外源赤霉素(GA3)溶液浸泡36h,即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室发芽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为35℃;海水盐度在10‰以下有利于海桑育苗,最适盐度为2.5‰;酸碱度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种子在pH为4~11时均可正常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生长季桃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成分的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5—10月),桃叶共释放12类266种BVOCs,其中烷烃类(44)、烯烃类(41)和醇类(40)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量从大到小的月份分别为:9月(115)、8月(84)、7月(79)、6月(73)、5月(72)、10月(27),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为主;除5月外,各月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在一天中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当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下降时,烷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也会出现明显变化;桃叶共检测出8类45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39.50%)>秋季(36.71%)>春季(35.99%);一天内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一般在10:00和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利用机制和碳氮循环提供参考,为研究区森林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主要组成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富集程度、差异性和生长季变化以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结果】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月际变化差异显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波动范围为114.14~451.05 mg ·kg -1 ,氮含量波动范围为40.38~185.00 mg ·kg -1 。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富集率依次为樟子松(87.99%)>白桦(78.22%)>兴安落叶松(73.14%)>山杨(56.96%),微生物量氮富集率依次为山杨(81.50%)>白桦(77.63%)>樟子松(76.42%)>兴安落叶松(51.4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为1.42~5.24,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生长季变幅分别为1.42~5.24、1.57~3.79、1.67~4.55、1.55~2.59和1.79~3.53,其均值分别为2.64、2.63、2.81、2.11和2.36。根际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为0.83%~0.95%,微生物量氮对土壤有机氮库的贡献率为3.63%~5.08%。【结论】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生长季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著;在生长季末期,针叶树种根际效应相比阔叶树种更为强烈;针叶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高于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麻竹的快速繁殖、栽培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麻竹枝条为扦插材料,采用三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生长调节剂的种类(IBA、NAA、IBA+NAA、ABT 1号、GGR 6号)、质量浓度(100、200、400、600 mg/L)、浸泡时间(2、4、6 h)对麻竹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统计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根径、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计算根系效果指数,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优生根处理组合。【结果】麻竹的扦插生根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根系诱导期(扦插后0~20 d)、根系伸长期(扦插后20~60 d)和根系成熟期(扦插60 d后)。从生长调节剂种类看,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各根系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影响,其中IBA+NAA处理的生根率(64.20%)和根系效果指数(5.08)最高,生根效果最好;从生长调节剂浓度看,200 mg/L质量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63.60%),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的根系效果指数最高(5.40);从浸泡时间看,浸泡2 h处理的生根率(59.70%)和根系效果指数(3.67)最高。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生根效果的影响较大,浸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