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IO.0空间分析模块划分该地区集水区的森林,并通过Frag+stats3.3对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从斑块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其中,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斑块面积、面积比、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软阔混交林是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主要的森林景观类型,是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是硬阔混交林,柞树林,白桦林等,景观资源丰富。该地区景观特征的研究为帽儿山集水区森林景观规划、森林景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改善帽儿山集水区地区森林结构、更好地实现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耕地等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水域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南渡江流域建设用地类型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流域。(2)在类型层次上,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景观斑块异质性强,斑块离散程度增大,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趋于复杂化;在景观层次上,流域内景观具有破碎度高、异质性强、连通性下降、景观均衡分布、优势度降低的变化特征,其中南渡江流域景观变化更为显著。(3)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综合分析了海南岛三大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海南岛典型流域的后续水土治理、景观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7,(4):124-130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了1991—2016年4期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总面积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和分布均衡性均有所增加。5类城镇森林景观类型中,农田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诸城市西部、北部及中部平原地带;山丘森林景观大部分集中在诸城东南部丘陵地带,少部分在西部分布;居住区森林景观分布比较均匀;水系森林景观主要沿境内潍河水系、百尺河等分布;道路森林景观占比较少,呈线条状分布特征明显。1991—2016年间,水系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其余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重;山丘森林景观与水系森林景观聚集度较高,但呈下降的趋势;道路森林景观与水系森林景观的连通性较好,且水系森林景观的连通性呈增加趋势,其余类型连通性均变差。本研究可以为城镇森林景观的分类、可视化操作及合理布局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 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 > 灌木林 > 针阔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林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库区库首和腹地西部,20年间森林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呈"首尾平稳、腹地迅速增加"的趋势。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分级存在明显的两级分化,细碎斑块数量多面积小,100 hm2以上大斑块数量少面积大,但20年间两极分化的情况明显缓解,零星散布的森林斑块显著减少,集中连片的森林斑块数量增加且面积增大。20年间库区森林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了54%,最大斑块指数提高了1.34倍,平均邻近指数提高了3.02倍,其中针叶林的景观优势度明显增加。[结论] 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库区森林景观逐渐恢复,破碎化程度缓解,连通性提高,但在景观格局上仍分布不均:库首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以马尾松林居多、景观多样性欠佳,库尾都市区及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地带性植被的比重应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应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以及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30m×30m)和2010年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10年内,香农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五指山市景观类型更齐全,更趋于逐渐稳定平衡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标先增加后减小,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近10年内五指山市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没变;针叶林、竹林2种景观斑块破碎度变化速度极快,斑块受到严重的破坏;经济林(乔木类)、经济林(灌木类)、非林地基本不受外界的干扰,生长状况较好;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变化量较小,各斑块间相互影响较小;斑块间相互转化较少,景观类型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中有较多的林地转化成了非林地。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GIS9和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森林景观格局指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冷杉林和高山松林斑块较多,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6.97%、14.43%,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阔叶林和灌木林斑块密度分别为0.2496、0.2118,景观较为破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1300,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坝上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昝国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3):87-91
在遥感与G 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内1987、1999和2004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7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整体上处于破碎化过程,尤其是沙地在1987~1999年间迅速扩大,虽然在1999~2004年经过了一定的恢复,景观异质性有所下降,但仍然没有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安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2017年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软件,分析安化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特征,对安化县天然林空间格局与动态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化县天然林主要是由竹林和阔叶林组成,占安化县天然林总面积的80%以上;从天然林整体变化情况来看,2013—2017年安化县天然林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各森林类型斑块密度、景观类型比略有变化,天然林景观整体变化不大,景观维持平衡稳定;天然林景观在空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连接状况趋于更佳,天然林斑块的形状趋于更规则、更复杂,景观格局趋于更好。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1989、1999和2010年三期宝清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GIS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分析宝清县自1989年以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宝清县近20 a间优势景观为耕地、林草地和湿地,三者斑块总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从剧烈到减缓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斑块数量增加,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和异质性减少,引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的降低。为防止人地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湿地、林草地等景观类型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42-146
选取1990年、2000年、2006年的海口市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3个时期海口市城市绿地信息,并选取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多样性、均匀性、破碎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海口市绿地景观动态。结果表明:在20 a的城市化进程中,海口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绿地景观面积减少,分布趋于离散等,其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18.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以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坳上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雄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8(3):48-52
对湖南靖州坳上镇2004和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划分为8个景观类型,运用AreGIS9.2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2004和2007年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之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未成林造林、杉木林面积增加十分显著。增幅分别为154.86%、13.83%;阔叶林、松木林面积减少十分明显,减幅分别为26.92%、42.24%;2004年森林景观以杉木林、阔叶林占主导优势,2007仅以杉木林占优势,阔叶林优势度降低了20.25%;通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森林景观的异质性降低,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程度发展,斑块形状向着简单化和规则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湛江市区1991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土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湛江市区具有景观破碎化程度先提高后降低,景观结构组成复杂化趋势先快后慢,城市发展影响了景观格局变化等特点。在类型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面积(CA)、斑块数目(NP)、类型百分比(PLAND)、斑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共5个景观指数;在景观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总面积(TA)、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LPI)、平均斑块面积(AREA-MN)、香农多样性指数(即SHDI,为各斑块类别丰富度总和的负值)共6个景观指数。这些景观指数表明:近20 a来,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大,人类活动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整个景观格局的影响很深远。并进一步讨论该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