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们研制出了有效的瓢虫翅鞘粘着剂,能解决麦收前棉田以瓢治蚜时,瓢虫飞逃出棉田的问题.这一方法简便易行,工效高,防飞效果同划破膜翅一样好,但不致损伤虫体,易于操作.特别是在施行了责任田的地方,更有利于放瓢治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和禾縊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田间消长规律和种群数量变动因素。麦二叉蚜发生最早,一般在小麦返青期即有发生,小麦灌浆乳熟期以后,因气候及营养条件惡化,蚜量急剧下降。麦长管蚜在小麦拔节期始见有翅成蚜,孕穗、抽穗以后,蚜量一直稳定上升,灌浆至乳熟初期蚜量急剧增长达到高峰。此后驟减。禾縊管蚜最耐高温高湿,一般小麦揚花期以前蚜量少,麦收前7~10天内剧增达高峰。在小麦各生育期,三种麦蚜长管蚜始終占总蚜量的70%以上,多者100%,是麦田蚜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桃蚜(Myzus persicae Salzer)过去在棉花上未造成危害。1989年它在喀什地区严重发生,主要集中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棉株发育受阻。在喀什地区,桃蚜除以成、若蚜在温室或大棚蔬菜上越冬外,还可以卵在室外桃树芽腋和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底5月初有翅蚜产生并迁入棉田,6月上旬蚜量达高峰,小麦收获后田间天敌迁至棉田,蚜量急剧下降。当棉田桃蚜单独发生且数量不大时可不防治;高温时节人工抖动棉株可使其落地烫死。  相似文献   

4.
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研究了高产棉田中棉蚜夏季生态型Aphis gossypii Glover(按国内习惯,下统称伏蚜)的数量消长和为害损失。结果表明:整个6月份棉田蚜量一直很少,自7月初伏蚜产生,其后数量急剧上升,至7月20日前后进入数量高峰期。此期棉株对伏蚜为害反应敏感,造成有效真叶大量脱落、株高降低、果节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等,而使产量受到损失。7月份单株三叶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关系式为y=68.5-70.6878×0.9993#+x±1.28。文章提出7月10-15日为防治适期,以此期高产田伏蚜为害指数达到34或单株三叶蚜量达到66头作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麦—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 ,结果表明 :蜘蛛类、食虫蝽类、隐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 ,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上的麦杆上 ,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 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 10cm以上的数量 ;麦收后 ,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 ,其中 ,瓢虫类和草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 ,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 ;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 2 5 .7倍 ,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 ;距离麦田 2 5 ,50 ,75m的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 2 5m >距麦田 50m >距麦田 75m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6.
麦一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蜘蛛类、食虫蝽类、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10cm以上的麦杆上,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10cm以上的数量;麦收后,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其中,瓢虫类和划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25.7倍,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距离麦田25,50,75m的棉田天笔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25m〉距麦田50m〉距麦田75m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7.
1 农业防治 加大秋翻冬灌面积,推广无埂棉田,以减少越冬棉铃虫虫蛹量,实行人工捉虫挖蛹;麦收后及时灭茬,增加复播玉米种植面积,有效地压低各代棉铃虫虫蛹基数。  相似文献   

8.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9.
编輯同志: 讀了吴恭謙同志的《肖碭棉区使用E—一○五九防治棉蚜情况調查》一文(載于本刊1964年第三期)后,获益不小。安庆地区近年来用E—一○五九防治棉蚜也发生药效降低的現象。1956年开始时,二千至四千倍的药液杀蚜率达100%,六千至八千倍的为90%,一万倍的也有80%的效果(东至大渡和宿松复兴等棉区試驗,噴后二十四小时检查)。近年来,各棉区不再使用三千至四千倍的药液,就連二千倍的快速噴射也无显著效果。有的棉区提高到一千五百倍。同时,防治次数增加,1958年以前,一熟棉田于麦收前防治一至二次,麦收后治一次;两熟棉田在前作收获后防治一次,基本上就能控制为害。但是現在一熟棉田有的于麦收前要防治二至四次,麦收后治二次;两熟棉田在前作收获后也需  相似文献   

10.
棉根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棉根蚜(Smynthurodesbetae Westwood)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开封地区部分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9%,每株蚜量30-50头;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1995~1996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93-4在单作和麦套2种种植方式下,对主要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幼虫均有良好的抗性,残虫量均低于防治指标;在单作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的棉苗蚜、棉伏蚜和叶蝉分别增加20.30%,21.38%和67.62%,红蜘蛛、棉蓟马和白粉虱分别减少58.42%,39.62%和39.06%;在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的棉苗蚜和棉蓟马分别减少5.88%和79.46%,棉伏蚜、红蜘蛛、白粉虱和棉叶蝉分别增加14.62%,75.48%,48.22%和58.54%;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捕食性天敌略增加,寄生性天敌减少,天敌总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棉田蚜虫防治上,存在单纯利用棉田益虫控制棉田蚜虫的误区;导致了世界各国长期以来棉田蚜虫严重为害;通过对棉田蚜虫防治误区分析,提出了新的防蚜理念及创新了防蚜措施;通过3年推广应用防蚜效果明显,已使中国新疆棉区20年来蚜虫严重危害的状况彻底改变,为棉花高产、超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世界棉田蚜虫防治上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利用瓢虫防治蚜虫还是处于自然利用阶段。如合理的利用瓢虫自然资源,必须研究瓢虫的趋光性和迁飞规律。为此,我所几年来对我区主要食蚜瓢虫的趋光迁飞进行了断续的研究,初报如下:一、安阳地区食蚜瓢虫的种类和迁飞利用时机我区棉田观察到的食蚜瓢虫有七星瓢虫、多异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二星瓢虫。从发生及食蚜量看)以七星瓢虫为主,多异瓢虫和龟纹瓢虫次之,二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在棉田的数量很少.常年棉田在5月上、中旬之间始见瓢  相似文献   

14.
司玉芹 《北京农业》2007,(22):41-42
1 麦套春棉麦收后的田间管理 麦捆运上场,棉田抓紧忙.麦收后的棉田管理要求先抓"早"后抓"好",具体可概括为"五抢". 抡浇水 在麦收前无雨、土壤墒情较差情况下,应抓紧浇水.最好白天收麦,晚上浇水,此水可以说是棉花的救命保苗水,发棵高产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随着棉田施氮量的增加,转Bt基因棉棉铃虫落卵量和幼虫数量增加,棉苗蚜、伏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蚜茧蜂是棉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棉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摸清我区棉田的蚜茧蜂种类及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效果,1983年我们从5月10—17日,四次从棉田采回僵蚜,放在保湿的培养皿内,在室温情况  相似文献   

17.
郑素月 《农业与技术》2000,20(1):55-55,58
本文对麦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月下旬一呈稳定上升趋势,从5月1日起百株蚜量呈直线上升趋势。5月17日百株蚜量达到高峰日,以后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棉田点种玉米保护天敌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棉虫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中,保护和利用棉田天敌是核心问题。实行麦棉套种,改变了早期棉田的生态环境,麦田七星瓢虫能有效地控制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棉蚜。麦收后天敌昆虫很快迁出,如何通过桥梁植物使天敌定居于棉田,是综合防治技术组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988年,我们在太康县基点通过棉田点种玉米来维持麦收后棉田天敌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应,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在300亩连片麦棉套种的棉田内,于5月初每亩均匀点种30—40株玉米。6月中旬后选取三块具有代表性的棉田,定期调查玉米上昆虫种类与数量。同时,在点种玉米区外选择三块棉田,调查了这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的  相似文献   

19.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  相似文献   

20.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