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省农村饮用苦咸水淡化技术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军  沈涛  高振陆  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46-6547
介绍了我国农村苦咸水淡化饮用技术应用现状和安徽省农村饮用苦咸水概况,结合安徽省农村饮用苦咸水深度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用反渗透析法和电渗析法,着重论述了完善反渗透法除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苦咸水淡化处理技术针对沧州市咸水、微咸水储量丰富,利用率较低,人饮困难等问题,通过试验和技术改造,研制出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淡化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处理设备。详细阐述了ED 3601型电渗析设备的调试过程和技术改造效果,指出通过改造,ED 3601型电渗析设备出水量变大,脱盐率提高,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3.
水利部重点项目苦咸水淡化处理技术(TG1040)针对沧州地区人饮困难,咸水、微咸水储量丰富,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通过试验和技术改造,研制出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淡化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处理设备。详细阐述了膜式反渗透设备的试验调试和技术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22日上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宁夏农科院研制的苦咸水专用净化装置进行了技术审定。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质询和评议,认为该项目针对宁夏农村饮水不安全的突出问题,研制开发出了适应当前农村经济条件的小型苦咸水  相似文献   

5.
双膜法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的效果好,出水水质好,浊度低,反渗透脱盐率高,设备运行比较稳定。该文综述了双膜法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超滤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反渗透设备中产水量和脱盐率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对双膜法处理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海水淡化技术中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水虾类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而目前对虾养殖病害(主要是病毒危害)却相当严重,为了探索海水虾类养殖新路子,2004年选择内陆淡水池塘37亩,通过采用浓缩海水兑淡水的新方式开展白对虾养成试验。由于养殖用水果用浓缩海水进行严格消毒后与纯淡水配制而成.回避了自然海区虾病致病因子的侵袭与危害,取得了第1季度亩产137公斤,第2季度亩产161公斤的喜人成效;实现了亩产298公斤,总产11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属广温、广盐性虾类,其存活水温为6℃~40℃,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22℃~35℃,低于15℃停止摄食;在自然海区中,海水盐度在0.5‰~35‰均可生长.在合理的密度和充足的饲料条件下,水温25℃以上,从0.8~1厘米规格的幼苗长成规格为每500克45~50尾的商品规格约需60天,淡化养殖约需80天.现就其淡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堤坝白蚁危害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堤坝白蚁的防治技术,并提出了在实施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对堤坝白蚁进行长期监测的策略,从源头上预防白蚁,把白蚁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
优质淡化虾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有10多年历史,积累了不少高产经验,但也有减产亏损的,究其原因都与虾苗质量有关。(一)把好苗源质量关各地生产厂家用亲虾(母本)繁殖的苗种有一代二代甚至多代之分,价格也随之有差异,第一代苗体质最优,价格也最高;用第一代苗长成的亲体作母本繁殖的苗为第二代苗,体质相对较差,价格也较低,依此类推。在市场经济利润刺激下,有人用第二代苗甚至下几代的苗长成的母本来繁殖子代,供给虾农,这是影响产量的原因之一。(二)把牢淡化技术关苗源入池前,除做好诸如消毒药物、增氧设施及环境卫生等各项准备外,重点要求:(1)水源水…  相似文献   

10.
11.
徐秉信  李如意  武东波  张燕  曹云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14-13916,13981
概述了国内外微咸水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利用途径,并提出今后微咸水利用主要研究方向.首先要重视土壤盐分调控研究,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平衡土壤-水-作物系统;其次重视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以及平衡规律;最是微咸水灌溉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盐分离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适宜的微咸水利用方案和简易的应用模式,为干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灌溉定额,副因素为不同灌溉水矿化度。设置2种灌溉定额满灌(5 250 m·hm-2)和亏灌(4 200 m·hm-2),灌溉水矿化度设置6种淡水、咸水配比,即淡咸比1∶0;淡咸比4∶1;淡咸比3∶2;淡咸比2∶3;淡咸比1∶4;淡咸比0∶1,开展棉田膜下滴灌的试验。结果表明,满灌处理的株高要大于亏灌处理,而茎粗要小于亏灌处理,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满灌条件和亏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前期的干物质量差异不大,但吐絮期满灌条件下各处理的干物质量均要大于亏灌处理并且随着各处理矿化度的增加棉花的单株干物质量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在一定矿化度范围之内,棉花的干物质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但灌溉水矿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干物质量会显著增加,满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每增加1 g·L-1棉花的籽棉产量减少3.36 %,亏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每增加1 g·L-1棉花的籽棉产量减少4.34 %,满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为6.8 g·L-1(T4处理)时,亏灌20 %灌溉水量引起的减产高于满灌情况下溉水矿化度为6.8 g·L-1时引起的减产。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的成本,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建议研究区使用淡水与咸水2∶3的比例(矿化度为6.8±0.58 g·L-1)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3.
微咸水滴灌对枸杞产量及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开展枸杞微咸水滴灌试验,探讨淡水(矿化度0.5 g/L左右)与微咸水(矿化度3 g/L左右)在不同灌水量下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0~4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在空间与时间上受灌水量的影响较明显,灌水量越小,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pH、全盐空间分布显示,不同处理土壤pH整体表现为表层最低,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高,且灌水量越大,土壤表层0~20 cm pH越低;土壤全盐受灌水量影响显著,受水质影响较小,灌水量越大土壤全盐含量越高,表层盐分累积越明显。枸杞产量在同一灌水量下淡水与微咸水滴灌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灌水量下差异极显著,淡水滴灌产量略高于微咸水滴灌。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新疆绿洲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管理,2010年在新疆农一师灌溉试验站进行微咸水膜滴灌方式下土壤水盐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带入作物根区的盐分明显增加,当根区土壤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作物蒸腾减少,相对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轻度盐分胁迫处理可保护表土,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提高土壤的肥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重度盐分与水分胁迫对土壤体积质量影响较弱,但对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15.
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了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微咸水有降低小麦光合速率、提高呼吸速率、蒸腾速率等效果,对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也有影响,而且不同的矿化度、灌溉量、灌溉时期影响不同。灌溉4.5 g/L微咸水较不灌水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5%~40%和10%~30%。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的生理性状,使灌溉微咸水小麦的生物产量提高10%~15%,经济产量提高10%~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方法]以浚单20号为供试材料,利用地中蒸渗仪控制不同地下水埋深(2、3、4m),在灌水定额为900m^3/hm^2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微咸水(1.5、2.5、3.5、4.5g/L)对夏玉米进行灌溉试验,测量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产量等生育指标,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结果]地下水埋深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地下水埋深4m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大;微咸水浓度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4.5g/L微盐水灌溉对夏玉米影响显著。[结论]地下水埋深为2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3.5g/L;地下水埋深分别为3、4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2.5g/L。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山东省鲁北地区咸水资源分析,结合国内外成水灌溉研究进展,提出适合山东的成水灌溉技术,并通过近几年在在陵县的咸水灌溉试验,总结了成水安全高效补灌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改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的11种土壤改良剂和4种施肥技术的试验表明,施用磷石膏、沸石、风化褐煤、土壤结构改良剂和土壤蓄水剂以及它们的适当组合,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初始入渗率,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形成,降低微咸水灌溉土壤的全盐、Cl-离子、Na 离子、碱量AP、SSP,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和灌溉微咸水小麦、甜菜、苜蓿的生长性状,可使作物的产量提高15%。基肥增加钙肥、有机肥,采用促发芽、生根的微量元素或生长调节剂拌种,生长季节适当增加或控制追施氮肥,可以增强作物的耐盐能力,提高微咸水灌溉适应性,促进小麦和玉米生长,增加生物产量15%~30%及经济产量15%。  相似文献   

19.
从供体植株(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供体材料发育生理状态)和培养技术(预处理、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碳源、培养基添加剂、培养条件)2个方面对花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紫花苜蓿花药培养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