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县1990~2005年的生态格局变化.[方法]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现代3S技术和数理统计软件、图形处理软件,以多时相的遥感影像矢量化图为基础,利用GIS的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和空间叠加分析等功能.[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尉犁县以荒漠为基质,以农田和草地为主要嵌块体的景观分布格局基本未发生改变.[结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减少,景观的异质性程度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景观愈来愈由少数景观斑块类型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河北省武强县土地利用规划前后土地景观格局特征、形成机制基础上,量化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县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提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原因。利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方法对比分析发现,耕地在整个景观中占首要位置,耕地和居民点及采矿用地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土地利用规划前后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等指数都发生了变化。土地利用规划保证了耕地面积及居民点等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聚集,牺牲了其他景观类型;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下降,使整个景观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景观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多目标工程,只有在耕地数量与质量、生态景观、建设用地环境等目标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平衡,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路的不断扩张对所在区域周边景观的干扰效应日趋明显。在森林功能区划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干扰因素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景观破碎化风险。本研究从景观层面切入,在对研究区道路系统进行属性分级后,利用空间道路干扰指数作为定量化手段评价道路对森林景观的潜在影响;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的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该指数进行测试应用并探讨十三陵风景区潜在道路干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道路干扰指数能够反映研究区内的道路干扰情况,针叶林地区受潜在干扰威胁最为严重(归一化指数平均值为41.87);主要优势树种白皮松受潜在干扰威胁最大(65.92),需要重点监测;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后发现,在构成道路干扰指数的3个二级指数中,最近干扰(N)对最终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0.99)。空间道路干扰指数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定量化工具,便于森林经营管理者在景观尺度上评价道路干扰情况,迅速发现区域内道路干扰的高威胁地带,有目的性地对森林景观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近20年北京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遥感解译软件对北京地区1984、1997年Landsat TM数据以及2002年ETM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分析并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类型、景观2个等级水平的指数,对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2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城市化造成农田损失速度加快;研究区内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差异较大;1984-2002年的景观变化并没有造成景观类型等级构成的明显变化;平原区景观类型破碎化速度加快,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实例,基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供给,分析了其产业选择、发展需求,并尝试将二者对接;建立了汉长安城遗址区"都市农业+遗址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从原则问题、产业类型、效益思考、现状利用、周边协调、就业创业、融合协调与动态思想8个方面对大遗址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实例分析,探索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模式,以期给其他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改造最彻底的景观,城市中的居住单元是与市民最息息相关的景观单元.绿地是居住单元的重要自然要素,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吸尘消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单元景观质量的优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共同形成了对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而利用景观指数对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研究是这种研究模式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景观指数研究多基于TM、SPOT影像在较大尺度上开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居住单元这样的小尺度上研究景观格局还较少.本文具体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居住单元绿地景观斑块的整个过程,并选取绿地覆盖率、斑块密度、分维数、均匀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数,分析了厦门居住单元的绿地景观结构,最后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选取的居住单元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完成泸西县白水烤烟"十二五"8 200.00 hm2基本烟田规划与景观格局趋势分析,利用Patch Analyst4.0软件测定拼块数量(Num P)、香农多样性指数(SDI)、香农均匀度指数(SEI)、平均形状指数(MSI)、平均拼块分维度(MPFD)、拼块面积方差(PSSD)、核心拼块面积(CA)等10项参数,进行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香农多样性指数SDI值"十一五"规划4.625较"十二五"规划SDI值大0.008,而新规划MPFD值1.359较原规划值增加0.04,体现出原规划景观类型较多、新规划景观格局分离度则显著加深等规划特点;(2)"十二五"核心拼块面积规划值CA较"十一五"大4 331.345,反映出新规划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原则,体现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等规划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1987年和2002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0平台下提取曲阜市1987~2002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研究区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农用地、水域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密度增加,形状指数降低。这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并进行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及其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2年E-TM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择了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分形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标、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分布不均,较多斑块呈零碎分布.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周长和斑块数较大,是区内优势景观.丘陵旱地和灌木林对景观影响最大,边界褶皱程度较低.②城乡用地(城镇用地除外)和水域斑块平均面积小,破碎化高.其它林地、大于25°的坡地旱地、河渠和城镇用地破碎化严重.③景观组分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表明:类型斑块数(2.427 9)、类型周长(2.310 0)、类型面积(2.237 5)均小于等概率下的指标(2.708).④城市景观仍未占据主导地位,局部存在有明显的城市扩张.  相似文献   

10.
义马市不同时相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GIS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嵌块体类型划分,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义马市1999年和2009年2个时相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嵌块体类型水浇地和旱地比例有所下降,园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城乡建设用地稳步增加,自然保留地得到合理开发,景观多样性升高,不均匀性降低,优势度有所减小,人为干扰程度增加;土地利用多样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内在过程以耕地、园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转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2018年5月20日的上杭县城区航空影像图为信息源,2017版上杭县城区修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ArcGIS10.2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在Fragstats4.2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归纳出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上杭县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主城区阻塞了重要动物的迁徙通道;公用设施景观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周边大量农业景观未良好利用;“城中村”布局散乱。由此提出了景观格局优化对策:优化布局结构;控制人工景观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农事旅游;改造“城中村”;整合小型工业企业。该研究可为上杭县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斌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6+15478-15456,15478
采用Landsat-5 TM(1988、1995、1998年)与Landsat-7 ETM(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图和DEM等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和投影下,在ArcView软件环境下,将所有数据统一栅格化为30 m×30 m的GRID数据。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用研究区平均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边界密度、形状指数、分维数、聚集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揭示珠江口两岸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证分析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以及回归分析法,分析县域视角下交通沿线农村房屋建筑区景观类型与空间分布规律、道路网络影响范围内的农村房屋建筑区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研究不同等级道路与农村房屋建筑密度、楼层高度及空间格局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县域交通对农村房屋建筑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房屋建筑区以高密度低矮类型为主,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总体上农村房屋趋近道路分布;道路级别与其空间吸引力呈相反趋势;道路影响下农村低密度房屋建筑区空间结构最不稳定;低等级道路对农村房屋建筑区密度和楼层的影响大于高等级道路;村庄规划与布局需综合考虑道路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长江中下游典型沿江城市代表,研究芜湖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芜湖市1995、2005和2015年的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和景观破碎化过程,采用转移矩阵和不稳定斑块图谱分析景观类型变化和稳定性,并分析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芜湖市景观格局类型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景观指数表明20年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景观相互转化明显,且随时间变化转化关系愈发复杂,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逐渐取代耕地的主导地位,耕地和林地同为最主要的转入者和转出者;草地和未利用地的转移概率最高,最易转化;水域和建设用地较为稳定。20年时间跨度里芜湖市景观格局破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不稳定性增强。而这些变化都在降水与气温变化、人口与社会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决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形成。  相似文献   

15.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作者以1988年影像为1:10000的航片,2004年的影像为1:10000航片与1:5000卫片的叠加片分析所得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选取风景游憩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景观格局,以期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为例,将GIS技术、网络结构分析、景观格局效应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道路网络结构及变化特征景观效应。在随机选取80个研究单元的基础上,对比分析2006、2012年武汉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以及2006—2012年道路网络结构变化特征的相关关系、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整体及类型层次的景观格局效应。结果表明,2006—2012年武汉市道路建设导致道路网络节点、廊道数量增加,道路网络结构复杂,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均可用来描述道路网络结构特征和发展水平;2006年武汉市道路网络格局特征对景观整体格局约束性影响不显著,但2012年武汉市道路密度与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等指数显著相关;同时在类型层面上,道路对建设用地显示出空间集聚吸引,对耕地、草地、水系地类边缘景观格局碎裂特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及其变化,为该区域优化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GIS和RS技术处理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对研究区的景观要素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大春河水源地流域面积17.44 km2,2007年和2015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27.85%;36.68%)、耕地(29.05%;26.59%)和灌草地(28.39%;24.71%);2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总面积为6.18 km2,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3与2007年相比,2015年林地斑块的密度、边界和形状指数均减小,聚集度指数增大;42015年人工表面(道路、建筑用地)面积与2007年相比明显增加。【结论】大春河水源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林地和人工表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2010年航拍遥感影像与2007年的TM(thematic mapper)图像,利用ArcGIS 9.3软件、Fragstats 3.3和SPSS软件,选择了15个景观指数,分析了湄潭县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表现出来的粒度效应,并对景观指数的曲线拟合函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粒度范围内,随着粒度大小的变化,大多数景观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粒度效应,说明景观指数对粒度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的15个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以分为总体上升、平稳降低后稳定、波动降低、波动降低后稳定和不规则变化5种情况.另外,数据源分辨率的大小对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也有一定影响.部分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响应的曲线分别可以用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反函数、幂函数和对数函数进行拟合.对于湄潭县而言,利用航拍遥感影像进行景观指数分析的适宜粒度范围是2-10 m,利用TM图像进行景观指数分析的适宜粒度范围是55~65 m;建议选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对该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广西龙象谷紧邻鹭鸟保护区,但在北部湾经济一体化进程驱动下,龙象谷面临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区内景观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其对鹭鸟生境及其保护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3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运算方法对广西龙象谷南晓片区规划前后景观格局产生的变化及其对鹭鸟生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区域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多元化,景观类型丰富度增加,优势景观由用材林向绿地植被及建筑用地等转化;规划后水体景观将成为鹭鸟的主要觅食地,但由于水体景观镶嵌在绿地植被及道路景观中,因此,由于开发带来的人为干扰逐渐增多将会影响鹭鸟在水体景观中的觅食行为。景观格局分析是城市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能够对规划中鸟类生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