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小贯小绿叶蝉是江西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11~2018年跟踪江西省南昌县茶区的小贯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基本掌握了该虫区域内的发生规律:有明显的双峰型和单峰型之分,大多数为双峰型,第1高峰日集聚在5月下旬。根据年度种群动态浮动大小可分为3期:Ⅰ期为4月中下旬起至7月上旬,Ⅱ期为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Ⅲ期为9月中下旬到10月底。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应于江西省第1高峰日的预测方程式:Y=20.538-3.962X(X为当地2月最低温度);第1高峰日发生量等级的预测方程式:Y=19.444-0.556X(X为4月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4.
小贯小绿叶蝉是江西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11~2018年跟踪江西省南昌县茶区的小贯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基本掌握了该虫区域内的发生规律:有明显的双峰型和单峰型之分,大多数为双峰型,第1高峰日集聚在5月下旬。根据年度种群动态浮动大小可分为3期:Ⅰ期为4月中下旬起至7月上旬,Ⅱ期为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Ⅲ期为9月中下旬到10月底。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应于江西省第1高峰日的预测方程式:Y=20.538-3.962X(X为当地2月最低温度);第1高峰日发生量等级的预测方程式:Y=19.444-0.556X(X为4月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μm)发生规律及防治相关研究。概述了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总结了茶园绿盲蝽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并展望了今后茶园绿盲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小绿叶蝉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小绿叶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色板诱捕器绿板30 cm×25 cm(江苏动感控虫科技有限公司)诱捕茶小绿叶蝉有一定效果,但略低于信息素色板诱捕器绿板40 cm×20 cm(安徽中昆绿色防控有限公司),蓝板对诱捕小绿叶蝉效果较差,但对叶甲诱捕量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20,(1):54-55
介绍了西藏地区小贯小绿叶蝉的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习性与发生规律,以及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贯小绿叶蝉试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19、23、27、30℃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小贯小绿叶蝉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小贯小绿叶蝉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世代历期分别为5.54~18.09、4.02~6.86、5.54~14.68、15.10~39.63 d。小贯小绿叶蝉的若虫、产卵前期、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36.85、7.86、11.06℃,有效积温分别为136.59、74.98、93.54 d·℃,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305.33 d·℃。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长于雄虫,分别为6.48~24.10、5.38~19.39 d。19~27℃时内禀增长率(0.14、0.15、0.16)较高,世代存活率(90.00%、89.60%、87.20%)最高,净生殖率最大(18.42、17.46、15.90)。据此得出,19~27℃是最适宜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和15%凯恩乳油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较长的持效期;24%帕力特悬浮剂450 mL/hm2及15%凯恩乳油330 mL/hm2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筛选可减轻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的叶面肥,旨在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扫网法在小贯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调查田间喷施3种不同体积分数叶面肥前、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第3天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第7天时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茶丰素8.3%、4.2%后第7天成虫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33.3%后7d内成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7d内小贯小绿叶蝉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从第3天开始极显著低于茶丰素33.3%;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8.3%、4.2%后7d内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叶绿素20.0%、10.0%、4.1%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综合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建议在陕西茶区使用叶面肥时优先选用4.1%叶绿素,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达到减轻小贯小绿叶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寄主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危害陕西茶区主要茶树品种(紫阳、福鼎大白、南疆一号)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与天敌蜘蛛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寄主抗虫性,为开展小贯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于2011年8月15日-10月20日和2012年3月12日-10月13日,调查小贯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在不同品种各分层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危害各主要茶树品种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若虫发生动态均呈单峰型,7月中旬虫口开始快速上升, 7月底达到峰值,主要分布于各品种茶树的上层,中、下层较少;各品种茶树的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紫阳和福鼎大白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最优,南疆一号品种的抗性最差;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紫阳(R=0.716,P<0.001)、福鼎大白(R=0.476,P=0.007)和南疆一号上(R=0.652,P<0.001)均呈正相关。因此,小贯小绿叶蝉在陕西茶区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紫阳和福鼎大白品种对其抗性优良,天敌蜘蛛对其有显著跟随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一种对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Matsuda)有良好防效且对天敌蜘蛛影响小的植物源农药,并明确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选用3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6.3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优于7.5%鱼藤酮乳油67.5g·hm-2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27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6%苦参碱水剂在浓度为13.5和6.75g·hm-2时,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2.5%联苯菊酯微乳剂18.75g·hm-2的防效相当。因此,在田间使用0.6%苦参碱水剂的推荐剂量为6.75~13.5g·hm-2。  相似文献   

15.
茶黄素是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植物源农药,为了探讨其对茶园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该研究采用茶黄素6.5%悬浮剂162.53g a.i./hm~2、97.5g a.i./hm~2、48.75g a.i./hm~2与茶园常用化学农药联苯菊酯2.5%乳油18.75g a.i./hm~2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茶黄素6.5%悬浮剂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较佳,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对茶树安全,对茶园天敌昆虫无明显不良影响,97.5g a.i./hm~2和48.75g a.i./hm~2药后1d、7d、10d,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持效期在7~10d左右,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小贯小绿叶蝉化学感受蛋白EonuCSP21和EnouCSP22与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结果显示,EonuCSP21与6种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能力,EonuCSP22与7种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其中有4种化合物与两个蛋白均有较好的相互作用。可以将EonuCSP21和EonuCSP22作为筛选小贯小绿叶蝉行为调节剂成分的靶标蛋白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成虫触角及刺体的结构,采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为害河南信阳茶树的重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及网粒体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梗节上有2~3根毛形感器和1~2根锥形感器;鞭节分为7个亚节,在第1、2、4亚节上分别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有1个毛形感器,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网粒体存在,均为小球形网粒体。  相似文献   

18.
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调查灰茶尺蠖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药后3 d的防效为93.88%,药后7 d的防效为96.94%;对小贯小绿叶蝉药后3 d防效为73.26%,药后7 d防效为81.32%。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兼治这两种害虫,这为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贯小绿叶蝉是半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效快速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对茶 叶的产量和品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刺吸电位仪记录,观察小贯小绿叶蝉在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后的茶树枝上的 取食特点,并进行分析。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氟啶虫酰胺水 分散粒剂对新鲜茶树枝进行处理,每种药剂使用4 个浓度,测试雌雄成虫取食差异。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 虫取食行为差异不大。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刺探总次数显著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41)。药剂噻虫嗪刺探 总次数较对照组少7 次,差异显著(P=0.041)。药剂处理过后影响了小贯小绿叶蝉取食前刺探位置的选择,阻碍取食, 减少了刺探次数的发生。吡虫啉F 波周期数比对照组多12.95 次,差异显著(P=0)。氟啶虫酰胺F 波周期数,比对照组 多6.2 次,差异达显著水平(P=0.035)。说明药剂处理改变了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使其更多时间用于刺探。  相似文献   

20.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