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不同菌材树种、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材树种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的产量和箭麻折干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刺叶栎类材质紧密树种所培养的天麻的产量和折干率极显著高于白桦类材质疏松树种;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但对箭麻折干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1、病害及其防治 (1)病害原因.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它们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  相似文献   

3.
(续2002年第12期) 5、天麻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1)菌材的制备 菌材的制备是天麻栽培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荪”是一种芳草。生长于竹林之中的芳草称为“竹荪”。竹荪又名竹参、竹笙、网纱菌等,是世界珍贵食用菌之一。 竹荪子实体外观为褐红顶,白围裙,轻盈清秀,甚为美观。因此人们冠以不同美名,瑞士誉为真菌之花,巴西称为面罩菌,日本称僧笠簟,此外还有竹荪姑娘、菌中皇后、蘑菇女王等雅号,可见评价不凡。  相似文献   

5.
对工厂化金针菇废菌料配合不同比例的竹屑在楠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的竹屑与金针菇废菌料的配比对棘托竹荪产量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单纯采用废菌料栽培棘托竹荪出荪周期短且较集中,可以显著降低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一、病害及其防治 1.发病原因。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竹荪单作产量逐年降低问题,以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rs.)Fisch.]和羊肚菌(Morchella vulgaris)为材料,设计长裙竹荪单作、羊肚菌单作、长裙竹荪-羊肚菌轮作、长裙竹荪-圆白菜轮作、羊肚菌-辣椒轮作对比试验,连续3年测定单位面积长裙竹荪和羊肚菌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轮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长裙竹荪和羊肚菌产量及品质,其中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二者的综合表现最好。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中长裙竹荪产量、单位面积子实体平均产出数量、去盖单株鲜重在栽培第2年和第3年均较单作显著增加,菌盖鲜重、菌高、菌柄直径和伞裙长度均显著增大,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单作也略有增加,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在栽培第2年和第3年,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羊肚菌产量、子实体平均单株鲜重、单位面积子实体平均产出数量均较单作显著增加,羊肚菌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均较单作显著增高,羊肚菌伞裙长度和菌柄直径在栽植第3年也较单作有所增大,菌盖与菌柄比大幅提高。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羊肚菌形态、质量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 现将我所多年来的天麻生产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快速培养优质密环菌材 密环菌材是天麻生长的“粮食”,培养优质的密环菌材是提高天麻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密环菌的树木,凡属落叶乔木都可以,但以白栎、樱桃夜光木树种为优。培养菌材的最佳时间应是3~  相似文献   

9.
一、病害及其防治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软腐(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10.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又名榛蘑、蜜环蕈、苞谷蕈、青冈蕈,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食兼用高等真菌,其美味可口,且子实体、菌丝、菌索都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些中药制剂,如脑心舒、银蜜片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蜜环菌还是名贵中药天麻和猪苓栽培产业中必备的共生菌,其菌索侵入天麻块茎或猪苓菌核后被后者消化利用,成为它们惟一的营养源,即蜜环菌分解木质素供给天麻或猪苓营养.近年来天麻栽培生产发展迅速,培养蜜环菌菌材一般常用的树种为柞树.北方经济树种丰富,是苹果、山楂、枣、榛子的主要产区,每年修剪及轮伐的枝丫材数量惊人,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枝丫材,实现高效益林业循环经济,本试验选用这四种经济树种的枝丫材为蜜环菌菌材的培养材料,以常用的柞树枝条为对照,探讨不同枝、丫材对蜜环菌菌索生长的影响,为实现北方经济树种枝丫材循环利用,扩大蜜环菌菌材种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枯楼-竹荪”立体套种是一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栝楼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而竹荪需要的是散射光,栝楼棚架下套种竹荪,藤蔓为竹荪创造遮荫保湿的生态环境,竹荪的菌渣可疏松土壤、培肥地力。该模式既节约用地,又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双获丰收。2012年宁化县泉上镇发展“栝楼一竹荪”立体栽培5亩,每亩可收栝楼籽80--100公斤,产值约0.4万元;可收竹荪干品80—100公斤,产值约1.6万元:亩总产值约2万元,亩纯收入超万元。闽西北山区可利用大田进行立体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天麻废弃菌材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循环利用,以天麻废弃菌材为主要基质开展平菇、黑木耳、香菇3种食用菌的袋料栽培研究,测定了不同配方基质对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废弃菌材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开展袋料栽培,菌材基质中添加部分玉米芯材料时,3种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均显著提高;基质配方B(60%菌材+30%玉米芯)栽培效果最好,平菇、黑木耳、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59.45%、50.32%、52.49%。  相似文献   

13.
一、病害及其防治 1.病理原因 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不良,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病菌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长速度、与蜜环菌生长的关系、天麻产量等方面分析了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以期为天麻的人工栽培提供菌材树种。  相似文献   

15.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16.
选种麻种麻应选新鲜完整、无病害、无冻伤腐烂的白麻或米麻。每年10月至来年5月为种植期。翌年4月地温回升,天麻开始生长(10~15℃)时蜜环菌(6~8℃开始生长)已能供给天麻营养。固定菌床栽培法在原菌材培养穴内进行,首先把固定菌材的坑穴覆盖物扒开,取出上层菌材,再将固定菌材上的填充物扒开。底层固定菌材现出后,切勿移动菌材,把菌材两边泥土等填充物扒开,使菌材两边下侧露出。播种时,在菌材两边的下侧每隔13厘米紧贴菌材顺放1个麻种,菌材两端各放1个,每根菌材放麻种8~10个。麻种放好后,在两根菌材间加放新鲜木段根,然后填充覆盖物(如麻栎…  相似文献   

17.
绥江拥有最适宜天麻生长,特别是乌天麻生长的土壤环境、温凉潮湿的气候条件和菌材林资源,从绥江天麻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天麻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天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有计划种植;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提高天麻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野生鬼笔属Phallus食用物种在山西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文章采用ITS和LSU这2个位点基因片段分析比对及形态学特征比较鉴定的联合分析方法,对2017—2022年连续5 a在山西各地林区采集的8个鬼笔状蘑菇样本进行研究鉴定。结果发现,鬼笔属在山西分布有3个物种,即冬荪鬼笔Phallus dongsun、红鬼笔Phallus rugulosus和超短裙鬼笔(超短裙竹荪)Phallus ultraduplicatus;其中,我国著名的食用真菌冬荪鬼笔Phallus dongsun在山西野生分布有黄、白2个颜色品种,其中,黄色品种分布于全省各地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白色品种仅见于山西南部中条山区域。之前已知,冬荪鬼笔仅有白色品种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各地。该研究结果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和证实冬荪鬼笔在自然界有黄色品种存在,冬荪鬼笔黄色品种的发现为名贵野生食用菌冬荪鬼笔的人工培育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研究方向,丰富了中国重要野生食用菌物种的基因库,对野生菌多样性研究和栽培驯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天麻栽培管理实践,从选地、菌床培养、菌材加工、菌材摆放、接种蜜环菌、菌塘管理、种植方法、生长期管护、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阐述了天麻栽培技术,以期推进天麻仿野生种植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室为解决天麻块茎及密环菌退化问题,开展了有性繁殖和密环菌纯化试验,筛选并纯化出天麻种子萌发必须的萌发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使人为控制天麻有性繁殖成为可能.利用有性繁殖第一、二代种麻及纯化的密环菌栽培生产天麻,可年产鲜天麻15~30kg/m2.同时,利用集约化袋栽天麻技术,立体生产,产量是传统大田坑栽的15~3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