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形成三倍体牡蛎受精卵。幼虫在22~23℃的水温条件下经过常规方法培育,眼点幼虫达到40%以上时.投放贝壳串、聚乙烯波纹板、塑料薄膜、废旧筛绢网作为附着基,附着变态,至壳高2~3 mm后,即可脱固着基,以单体牡蛎方式培养,这是利用了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的培育方法。也可中间育成至壳高10~20 mm脱离贝壳固着基进行养殖。此法生产单体牡蛎简便易行,成本低,脱基致残率低,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鳝幼鱼对水体中Cu~(2+)的耐受性,在水体硬度(以CaCO_3计) 60 mg/L、p H为7.2、水温(26.2±1.2)℃的条件下,对体质量(12.52±0.12) g的黄鳝幼鱼进行了Cu~(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黄鳝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6.764、4.971、1.930、1.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109 2 mg/L; Cu~(2+)对黄鳝幼鱼的毒性为高毒等级。黄鳝幼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离开水底做无规律游动,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肛门红肿,身体绷直,将吻端探出水面,鳃腔内可见血块。建议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铜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漳浦从广东饶平引人的太平洋牡蛎育苗亲贝进行等位基因比较.两组样品(Cg♀和cg♂)携带的等位基因在微卫星重复区间及其附近存在高度相似的变异特征.这些特征区间分别是:Ucdcg153 23~40位碱基区间,Ucdcg157 73~100位碱基区间,Ucd-cg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牡蛎对Pb2+富集和排出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暴露于含有浓度为0.2 mg/L Pb2+的海水中,18 d后转入洁净海水中继续暂养18 d。实验结果表明,在牡蛎对Pb2+富集的过程中,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提高,转入洁净海水培养后,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迅速降低,6 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总体来说,在浓度为0.2 mg/L Pb2+海水胁迫下,牡蛎通过提升其生理代谢水平以抵御Pb2+的毒性影响,转入洁净海水后,Pb2+对牡蛎生理代谢产生的毒性影响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 0142~0 0308 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 mg/L、10.595 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 mg/L、1.371 mg/L和0.414 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 mg/L、0.027 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 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9.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 、Hg2 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 、Hg2 和As3 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 、Hg2 、As3 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As3 ≈Cd2 ,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 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 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 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 、As3 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 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Cu2+、Hg2+、Cd2+、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探讨了Cu2 、Hg2 、Cd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Hg2 、Cd2 、Cu2 和 Pb2 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0.069 mg/L、0.48 mg/L、0.928 mg/L和3.42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69 mg/L、 0.00481 mg/L、0.00978 mg/L和0.0321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 >Cd2 >Cu2 >pb2 。 相似文献
11.
3种重金属对瓦氏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氯化镉、硫酸铜、硝酸亚汞3种重金属盐类对瓦氏黄颡鱼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毒性强弱依次为:硝酸亚汞>硫酸铜>氯化镉。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硝酸亚汞0.0036 mg/L、硫酸铜0.1501 mg/L、氯化镉8.6372 mg/L。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5±1)℃、盐度25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1.2±4.2) g的单环刺螠置于50 cm×60 cm×60 cm塑料箱中,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Pb(NO3)2(0、1.00、2.66、7.08、18.84、50.12 mg/L)、CdCl2(0、10.0、27.5、45.0、62.5、80.0 mg/L)、K2Cr2O7(0、20、65、110、165、200 mg/L)和ZnSO4(0、10、20、30、40、50、60、70 mg/L)4种重金属盐对单环刺螠在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b(NO3)2对单环刺螠的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3.396、7.505、2.177 mg/L,CdCl2为68.748、34.512、18.189 mg/L,K2Cr2O7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有机污染物三苯基锡对胭脂鱼(Myxocryprinus asiaticus)幼鱼的毒性效应,阐明聚苯乙烯微球是否能够调节三苯基锡对胭脂鱼的短期毒性,以体质量(0.325±0.065)g的胭脂鱼幼鱼为对象,在水温(24.0±1.5)℃、溶氧条件充足下,采用半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三苯基锡对其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三苯基锡(0.126 mg/L,0.032 mg/L)单独暴露或与聚苯乙烯微球(0.1、1、10 mg/L)联合暴露对胭脂鱼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苯基锡24 h半致死浓度为0.112 mg/L;48 h半致死浓度为0.053 mg/L;72 h半致死浓度为0.026 mg/L;96 h半致死浓度为0.017 mg/L;其安全浓度为0.003 mg/L。与聚苯乙烯微球联合暴露,100%死亡率时间均有延迟,表明聚苯乙烯对三苯基锡的毒性效应具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4.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用Pb^2+、Cr^6+、Zn^2+对鲫鱼苗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离子浓度比1:1)。试验得出Ph^2+、Cr^6+联合对鲫表现出协同作用,其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95、35.42、21.62mg/L;2种安全浓度为6.05、2.16mg/L。Pb^2+、Zn^2+联合对鲫表现出拮抗作用,其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9.69、22.23、19.08mg/L;2种安全浓度为:3.74、1.91mg/L。Cr^6+、Zn^2+联合对鲫表现出协同作用,其24、48、96d、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86、11.40、9.99mg/L;2种安全浓度为:2.31、1.00mg/L。 相似文献
17.
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对硝基酚对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特征,并对稀有鲫的心率、死亡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及孵出仔鱼体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硝基酚会导致稀有鲫胚胎发育延迟,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现象。随着对硝基酚浓度的提高,稀有鲫的胚胎孵化率、96 h成活率降低,各时期的死亡率与畸形率均增加。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分别是14.162、10.282、4.484、4.160 mg/L,安全浓度( SC)是1.63 mg/L。 相似文献
18.
19.
亚硝酸盐氮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体长(6.50±0.50) cm、体质量(9.12±0.45) g金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金鱼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亚硝酸盐氮对金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28.726、784.352、731.890、341.470 mg/L,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70.889~1648.393)、(578.031~1064.193)、(580.943~922.001)、(283.320~411.504)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15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