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协调发展度测算模型,计算2010、2015、2017年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整体及其省辖市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和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态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此外,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分化明显,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2010—2019年河北省近10年的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由严重失调衰退型向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型转变,其中人口子系统发展稳步上升,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呈现波动上升状态,整体协调发展趋势向好,但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因此,河北省农村发展应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各系统间的平衡发展,以协调发展引领新时代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乌大张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理论,定量测算了2003—2016年乌大张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乌大张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乌大张3市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升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乌大张区域及3市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乌大张3市之间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差异,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城市系统之间的矛盾,长期内仍是制约乌大张城市复合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静  孙文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24-4527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采用1998~2009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资源环境问题是导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评价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陕西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建立了由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科技5个大类38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89~2008年度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科技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个子系统及PREEST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按时间序列均基本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有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成为可持续状态的趋势。(2)经济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均呈现协调发展,但某些年份的协调发展水平低于整体协调发展趋势。(3)"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波动最大,而且在2001年之前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波动也较大,在1996之前的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  相似文献   

6.
探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能为黔西南州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黔西南州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指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黔西南州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2001—2015年聊城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2001—2015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09年属于失调衰退型,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依次表现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分析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为促进广西农村振兴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各系统指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广西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其进行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10年间,广西农村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曲折上升发展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广西农村应采取措施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广西农村全面振兴及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河北省农村人口与环境系统的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消费4方面对河北省农村人口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人口的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大幅下降,两系统协调系数的波动性较大,系统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河北农村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入手,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咸宁市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采用熵值法计算咸宁市2003-2011年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研究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咸宁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二者发展不协调,土地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由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向协调发展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12.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3个方面构建了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盐城市2009和201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评价体系,对西安市2000~2010间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西安市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最高,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最低。第二,西安市人口、经济、环境与社会系统均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资源系统却呈现出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是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结合当今城市农业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协调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芳 《现代农业》2009,(10):52-52
一、概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成就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农业领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进入了21世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新的世纪里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杨世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20-21,71
对广德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分析,深刻剖析四者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正确解决广德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保护耕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畜牧生态经济主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生态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实现畜牧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有机循环。在保护生态、实现人口和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标方面,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展开深入剖析,旨在不断推动畜牧生态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永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28-1230
除受人口因素、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外,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人口的转移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并促使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将会对城市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口的生产、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以人口大省山东为例,在分析了山东省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山东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健全、高效的资源环境制度与规则体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山东省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要依赖于制度建设,以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和强有力的实施环境机制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