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旅游形象的"认知——情感——态度"层面,概念化处理旅游目的地旅游总体形象,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测量模型。研究设计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旅游形象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行为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同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推广和改进必须要依靠科学精准的目的地形象测量。从中国知网中提取了1989—2015年发表的56篇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在对目的地形象测量内容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所采用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的地形象测量三个维度之间彼此联系,将多个维度的测量内容统一,有利于目的地形象维度的结构优化;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测量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理论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翠  范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94-11795
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有相关的研究,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旅游营销一种崭新的思路,是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营销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地区将代表地区内所有旅游企业,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营销主体加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遵循了国外相同的发展过程,即由最初的目的地形彖研究向其他视角扩展,并开始关注目的地营销组织和信息技术在地营销中的应用,但在内容和方法上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打造、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及多样化的促销手段等方面。其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营销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展旅游,达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的目的,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外古村落、乡村、文化遗产地旅游等研究与国内传统村落、古村落、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等研究,从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旅游目的地形象与营销、旅游对古村落的影响、旅游市场、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态度、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冬  张建国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47-2252
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和旅游网络平台的建立,游客愿意通过旅游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出游体验,在出行前搜集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网络评论和攻略逐渐成为衡量目的地优劣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于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依据游客网络评论和游记等旅游大数据内容,对杭州西湖周边5个茶文化特色村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村的旅游形象定位各有特色,单一的茶种植产业在这里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带动了村庄的发展,也满足了游客回归山野的休闲需求。另外,茶村商业化程度有较明显差异,外地游客愿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景点,而本地游客更倾心于幽静的茶村。其次,少部分商家在经营上存在诚信问题,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针对网友点评,尤其基于负面点评,提出目的地今后在发展定位、经营模式和文化挖掘等方面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研究旅游者对上海世博会形象影响认知。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产生积极形象影响,提升和塑造了上海旅游形象,形成较好的形象认同,但存在认知模糊区;世博园和世博会的形象认知产生分离,旅游者去世博园达到一定次数后,对世博会出现一定的负面认知,期间以三次为界,会后以两次为界;世博会和世博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有限,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永久世博园和上海的相对形象地位缺乏优势,没有成为首选景点和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古城镇潜在旅游者的酒吧刻板形象感知特征,为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凤凰古城镇旅游目的地酒吧刻板形象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游客为调研对象,采用自由联想、Katz-Braly法、Garden法研究基于潜在游客视角的古城镇旅游地酒吧刻板形象。【结果】古城镇旅游地酒吧存在的刻板形象包括积极形象、商业氛围、现代激情三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于古城镇旅游地酒吧刻板形象的认同度较高,尽管古城镇酒吧存在积极的刻板形象,但消极形象仍是目前古城镇酒吧刻板形象的主要特征。【建议】古城镇旅游地应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现代生活融合、刻板形象向真实形象转变等方面积极应对酒吧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营销已成为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对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中梳理近期国内学者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将研究内容归纳为政府主导型旅游目的地营销特征、影响因素及信息技术引致型转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秀红 《河南农业》2012,(16):63-64
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政府作用的升级、旅游产业本身的升级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升级等三个方面。针对旅游产业本身升级重点问题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升级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观点的综合,是对该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观念的综合。本文对都昌县旅游形象策划作了初步探讨,试图为该县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促进都昌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国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304-11306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自然背景、文脉等地方性特征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并借助现代行为地理学理论,研究探讨了南阳市区域旅游的定位和形象设计,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行为形象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认为旅游形象设计不能过分依赖CIS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是旅游地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满意度等极其重要。喀什伯什克然木乡历史悠久,拥有文物古迹,果品种类、品质名列全疆之冠,是一个以林果业为主的园艺大乡,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居民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实地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针对经济利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村容村貌四个方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餐饮服务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议,以期助力新疆南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益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84-7386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旅游形象测量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地质公园具有"自然"与"公园"双重属性,其形象测量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形象测量方法。回顾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地质公园特点,认为在测量时必须遵循综合性、独特性及科学性三原则,构建了适合于地质公园形象测量的"天平"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种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项目。在民族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纵观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本文从旅游人类学关注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视角来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到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和对少数民族群众新里层面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旅游发展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根据文化变迁理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Thaphand村的居民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平均值和方差比分析居民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一  邵林涛  赵建  匡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98-16202
运用IPA分析法对无锡惠山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惠山古镇目的地形象与游客期望总体上还存在差距,古建筑、文物古迹、空气质量等是古镇形象目前的相对优势,而原生态生活、河水质量、旅游服务以及公共厕所等是古镇形象目前的相对劣势,是今后形象建设的重点。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尤其是要刻意地将惠山祠堂群与古镇标志性景观和古镇特色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评价分析西安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特征与存在问题。[结果]西安的旅游形象显著表现为文物历史古迹氛围,以兵马俑、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为主要载体,总体上呈积极性。旅游传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方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游客对旅游资源评价高于景区评价,表明西安的旅游资源虽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缺乏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需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提高旅游者对西安的熟悉度,西安旅游景区的发展须要关注旅游者需求变化,注重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增强游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感官印象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创造与众不同的感官印象是旅游目的地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游客的游记数据,分析得到游客对环巢湖旅游目的地的感官印象,识别目的地的感官体验供给状况。结果表明:环巢湖旅游目的地感官印象存在视觉印象差异化不明显、听觉印象缺乏区域特色、嗅觉体验来源单一、触觉感官刺激的利用不充分和味觉印象表现不佳等问题。需要运用营造感官景观、保护感官景观、丰富旅游活动类型和运用感官营销工具等策略推进环巢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游记文本为原始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扎根理论,借助ROST CM6软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3个维度分析长沙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长沙的旅游吸引物的认知比较高,历史文化底蕴的认知不足;在情感形象方面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占了近1/4;总体上,游客对长沙的总体形象感知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