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河北地区采用在大宗淡水鱼坑塘中设置网箱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模式,4月份网箱放养大口黑鲈鱼种75尾/m2,规格126~158 g/尾;10月份网箱产量41.44 kg/m2,平均规格595 g/尾,成活率92%,饲料系数1.33,利润294.48元/m2,投入与产出比1∶1.32。网箱外坑塘大宗淡水鱼鱼种平均产量11 115 kg/hm2,饲料系数为1.08。该模式当年投放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可当年养成,当年销售见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关于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适宜性的评价系统,为普通养殖户提供更为科学的池塘溶解氧管理和调节指导,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面向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浓度的适宜性分级及其分值,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荟萃分析,确定了不同适宜度等级的评价基准和评分方法。大口黑鲈池塘溶解氧适宜度等级及相应浓度范围确定为:最适期≥8.20 mg/L,正常期8.20~5.50 mg/L,影响期5.50~1.20 mg/L,危险期1.20~0.80 mg/L以及死亡期<0.80 mg/L。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向高密度、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在昌爽养殖基地保温棚内建陆基高位圆池,采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保温棚养殖技术,经过10个月的养殖,大口黑鲈产量2.25 kg/m2,规格0.8~1 kg/尾,销售收入78.75元/m2,利润30.3元/m2。利用该技术养殖加州鲈,实现了高密度养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生态基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氮,磷累积的影响,对大口黑鲈进行了6个月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酸盐(PO3-4-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7.
采用AFLP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F3、F4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计算2个选育群体和一个对照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8对AFLP引物共扩增到26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0条,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在5~13之间。F3、F4代选育群体和对照养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29.36%、29.20%、30.2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17,0.1955,0.2042。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对照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平均为0.0752,由此可见,92.4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只有7.5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这初步显示了大口黑鲈在遗传上的稳定性,群体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人工选育。  相似文献   

8.
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及真菌性疾病着手,对疾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疾病症状及现有防治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中草药防治和疫苗免疫为后期的主要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9.
曾建刚  线婷  彭建  沈小明 《河北渔业》2022,(3):32-33,36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改善池塘水质,又降低饲料系数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实验分为控温组和对照组,室外池塘养殖37 d(控温组平均水温8.5℃、对照组平均水温14.2℃),再转入室内水泥池在(14±1)℃水温下继续培育至性腺发育为Ⅴ期分别从对照组和控温组随机挑选80尾(雌∶雄=1∶1)升温至20℃进行反季节产卵。采用HE染色观察性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一周内大口黑鲈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来分析反季节繁殖效果。结果显示:室外池塘培育期间,大口黑鲈性腺指数(GSI)均呈上升趋势,除雄鱼第24 d后控温组与对照组GSI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段控温组雌雄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期间控温组精巢从Ⅱ期发育至Ⅲ期,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而对照组精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末,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Ⅴ期;控温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E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控温组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选取96尾体质量为165.42±5.45 g的大口黑鲈禁食24 h,设置对照组(C组,0.8%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组,注射2g/kg体重葡萄糖)。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8 h达到最高水平,直至48 h恢复至基础水平。G组肝糖原含量、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G组血液、肝脏和肌肉中乳酸(LD)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Na+-K+-ATP酶的活性显著升高。G组肝脏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在1 h显著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并且在12 h显著低于C组。G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AMPKα)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 1)的基因表达量低于C组;G组Glut 4的表达量在注射后的短时间内上调。以上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较低。注射葡萄糖加强其糖酵解过程并促进了乳酸和糖原生成,而对糖异生途径的调控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50±0.23)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0.2 kg/m3(SD1)、0.4 kg/m3(SD2)和0.6 kg/m3(SD3),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天、60天、90天和120天采集样本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的最终密度分别为5.64 kg/m3(SD1)、8.79 kg/m3(SD2)和11.21 kg/m3(SD3)。养殖前90 d,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0.05);30 d和60 d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未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0.05);各密度组间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30 d和60 d没有显著差异(<0.05),SD1组肝脏<0.05);切片结果显示,3个密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肠道结构正常,未受到严重损害,SD3组实验鱼肝脏细胞间空泡稍增多,肠道杯状细胞变小,数量减少。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养殖后期,养殖密度会对加州鲈生理状态产生影响,高密度应激会导致鱼体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肝脏、肠道组织产生轻微损伤,0.2 kg/m3密度组大口黑鲈的生理状况最好。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幼鱼的放养密度以0.2~0.4 kg/m3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表及内脏出血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大口黑鲈肝、脾、肾处分离病原,得到1株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2004301,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回感实验,证实菌株2004301能够引起养殖大口黑鲈内脏出血症状并死亡,且具有较强毒力。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和hsp 60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将菌株2004301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菌株2004301对32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证实其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加入WTO,国内外市场对环境和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水产品。大口黑鲈养殖业既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污染源。近几年,江河、内涌、池塘等水域事故频繁发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对水产生产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乌鲁木齐市周边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采样过程中,采集到大口黑鲈鳃部一种单殖吸虫(monogenean),经过形态学初步鉴定,确定这一单殖吸虫为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锁钩虫属(Onchocleidus Mueller)的异形锁钩虫(Onchocleidus dispar)。异形锁钩虫的特征主要为:背、腹中央大钩形态相似,但背中央大钩几乎是腹中央大钩的一倍,背联接片平直,两端膨胀呈圆形,有一细长、漏斗状的交接管,并在尖端末梢有点螺旋;附属片呈"钳形"。通过资料检索发现,异形锁钩虫在我国属首次报道,系我国新纪录属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鲈3号"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5℃(对照组)下暂养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直接放入31、34、37℃水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应激后鱼体的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7℃组成活率低于31℃、34℃组,仅为50%。31℃和34℃组T-SOD、GSH-PX、CAT、LZM、AKP和ACP活力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37℃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ACP活力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培育大口黑鲈"优鲈3号"鱼苗时温度应该保持在34℃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生长、生理及肝脏生长激素基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基因(IGF-I)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5.0±0.4)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投喂频率组(2次/d、3次/d、4次/d),每组3个重复,开展为期12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第30天和第60天时,大口黑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未受到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而在第90天时, 2次/d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4次/d组(P0.05),与3次/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20天时, 2次/d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3次/d组和4次/d组(P0.05);投喂频率对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溶菌酶、皮质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血清总胆固醇(TC)呈上升的趋势;第30天时投喂频率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第60天、第90天和第120天时,4次/d组T-SOD活性显著低于2次/d组(P0.05)。第30天、第60天和第120天时, 2次/d组肝脏IGF-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第90天时各组间肝脏IGF-I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第30天和第60天时,肝脏GH基因相对表达量未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而第90天和第120天时4次/d组肝脏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因此,基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生理效应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初始体重为(5.0±0.4)g的大口黑鲈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  相似文献   

20.
2022年7月天津地区出现一鲈鱼养殖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死亡的情况,死亡率在10%左右。为查明大口黑鲈的死亡原因,对濒死大口黑鲈进行临床解剖、寄生虫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虹彩病毒检测,最后诊断为锚头蚤和鰤鱼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对鱼体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氟苯尼考拌喂10 d后大口黑鲈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