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精属传统道地药食两用植物,适宜在林下、灌丛等荫蔽处生长。为探讨香榧林下套种黄精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研究香榧林龄、坡位、密度对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多花黄精、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和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多花黄精与黄精和长梗黄精间根茎大小、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未成造(1~5 a)、幼龄林(6~10 a)和投产林(≥11 a)林下套种,同种类黄精在不同香榧林龄间,保存率、地径、植株高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林龄类型比较,多花黄精与黄精间及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和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在下坡位,同一种类黄精各项生长指标均略高于上坡位、中坡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下坡位土质和水肥条件较中坡位和上坡位好;同一坡位比较,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间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以香榧密度450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 625.5、2 365.8和1 780.2 kg·hm-2,且相互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榧林下套种,黄精产量多花黄精>黄精>长梗黄精,套种多花黄精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创新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多花黄精的生活习性,利用当地丰富的杉木和毛竹资源,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两种种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不仅可以改善林地的地力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林木植物也为多花黄精的生长提供天然的遮阴条件,避免夏季高温伤害。而且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模拟野生环境,品质好,既不占用农地,扩大了多花黄精的种植途径,又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通过本文的推介,以期对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浙西南山区进行药食同源植物黄精林下套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最佳。栽培上以选择栽培环境与种茎为要,同时加强林间管理,科学肥水供给,综合防治病虫,多花黄精才可得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3种药材进行林下套种,以期为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将铁皮石斛附生栽培于树上,金线莲和黄精种植于林地,同时开展与大棚栽培方式的对比,观察比较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产量效益。结果显示,与大棚栽培方式相比,林下铁皮石斛出芽率无显著差异,而茎杆增长量是大棚栽培的68.0%;林下金线莲成活率比大棚种植金线莲成活率低10.9%,但折干率显著高于大棚种植。林下种植药材与大棚栽培相比产量偏低,但病虫害发生少,投入产出比高于大棚栽培。开展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可将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林、农复合经营体系,"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的林下中药材立体套种模式,可对淳安县林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5.
杨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6,(35):147-148
通过对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的系统回顾,综述了多花黄精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压力,提高山核桃林下套种黄精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平。从种苗类型、林分林龄、保留株数、种植坡位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块茎和实生苗除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他标指均存在极显著水平(P≤0.01);山核桃树龄25 a以内林分,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树龄26 a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核桃林冠下,不同坡位套种多花黄精其生长指标不同,下坡位生长指标均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块茎鲜重分别提高26.8%和29.5%,差异显著;山核桃保存密度≤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适宜套种,尤以保存密度300株·hm-2,郁闭度0.5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最佳。因此,建议实践中选择多花黄精块茎种苗,山核桃林分下坡位、保留株数≤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精是一种适宜林下种植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均高的药食同源植物,在医药、保健、化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健康背景下,近年来黄精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经济效益逐年升高,市场前景看好。本文在总结豫西南伏牛山区猕猴桃林下套种黄精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猕猴桃林下套种黄精从优质种苗繁育繁殖技术、栽培与管理技术以及采收与加工的整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以期为发展猕猴桃园科学有效套种黄精,实现增产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繁殖方式,提出了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和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2种种植模式,以期为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是否可行,对林下套种马铃薯进行产量和品质初评;并对不同种植密度马铃薯长势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品种合作88折合净种产量为25 983.90 kg/hm2,与云南勐海净种差异不显著,而丽薯6号产量为20 155.35 kg/hm2,显著高于勐海净种;胶林下套种可显著提高合作88干物质含量;合作88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20 cm,行距30 cm,丽薯6号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30 cm,行距30 cm。说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存在较大可行性,这为橡胶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元宝枫属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其树姿优美,叶形秀丽,为优良的秋季观叶树种,树叶可做茶叶和饲料,籽粒可榨油。黄精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在元宝枫林下套种黄精,经济效益高,值得推广。一、选地整地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阳坡中下部的地势平坦的缓坡地块,土壤以深厚肥沃、疏松湿润、腐殖质含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两个月,有不少香榧种植户来到浙江省宁海县黄坛镇上辽岗村王小军处"取经"。原来他购买野生黄精根茎套种在自家香榧基地里,进行香榧林下经济模式创新,成为全县首个成林香榧套种黄精的试验基地。黄精,民间又称其为"长寿百岁草"。黄精营养保健价值高,可用于食品、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根据猪牙皂林的特征套种多花黄精,着重研究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其中包括林地选择、良种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希望能为黄精林下种植以及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油桐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的套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5种药用植物(玉竹、黄精、桔梗、麦冬、石蒜),分别测定了不同套种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套种模式不同土层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套种模式间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套种桔梗和石蒜对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容重最大增加33.14%,比重最大降低14.18%,总孔隙度最大降低33.58%。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最多可增加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  相似文献   

14.
立体栽培模式对油用牡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河南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提供参考,连续2年以油用牡丹主要栽培种‘凤丹’为供试材料,比较油用牡丹单一种植、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油用牡丹-碧桃套种、油用牡丹-核桃套种4种模式油用牡丹的生长状况,探究效益好、价值大的油用牡丹生产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对油用牡丹的地径、枝顶高、冠幅、冠高、叶量、结果荚枝数、果荚数、产量等指标影响显著,其中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模式的牡丹长势较好,产量最高,定植第4年(林下套种3年)油用牡丹产籽量达191.36kg/667m2,比油用牡丹单一种植模式增产51.97%。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模式在河南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用3种林源药材铁皮石斛、黄精、三叶青进行林下复合种植,并与大棚栽培的3种药材进行产量、品质及效益比较。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药材的产量显著高于林下栽培药材,其中大棚铁皮石斛的产量约为林下种植的6倍,大棚多花黄精的产量是林下黄精产量的1.5倍。而林下栽培药材的品质显著高于大棚种植药材,铁皮石斛多糖和黄精多糖分别达39.54%和9.80%。3种药材复合经营的667 m2年均效益达39 228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比较浙西南10个产区林下多花黄精营养指标和产量,评价林下种植多花黄精适应性,以期为浙西南林下多花黄精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浙西南不同产区三年生多花黄精折干率和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松阳玉岩产地的折干率达27.01%,浸出物含量达75.70%,均高于其余产区;鲜品多糖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且以庆元屏都产地多糖含量最高,达11.67%。九制黄精多糖含量各产区无显著差异;庆元岭头和松阳玉岩产区每667 m2产量分别达1 711.18 kg和1 700.67 kg,高于其他产区。研究表明,浙西南山区适宜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本研究可为浙西南山区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陵县平乐乡太子参与黄桃套种,对太子参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向阳、背阳环境,黄桃林下套种与不套种太子参进行对比种植研究。[结果]向阳山坡、林下套种与向阳山坡、不林下套种,太子参生品产量相当;背阳山坡产量低于向阳山坡;背阳山坡、林下套种效果最差,产量最低。[结论]太子参虽耐荫怕晒,但对阳光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在炎陵县推广向阳山坡、黄桃树林下套种太子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8.
林地遮阴度对林下套种的植株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且对不同的中药材有着不同的适 应性特点。本文研究白芨和黄精两个品种在3 种不同强度的遮阴度下成活率、株高、分蘖数及其 产量。结果表明:白芨和黄精在总体上表现为对遮阴度的要求黄精(65~80%)>白芨(35~ 50%)。在具体指标上,在分蘖数上均表现为一级较低遮阴度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分蘖数;在株 高和成活率上,白芨和黄精表现不一致,前者在较低的遮阴度下(35~50%)有更高的株高和成活 率,而后者在较高的遮阴度下(﹥65%)更好;在产量方面,白芨单株重量和亩产量  相似文献   

19.
山桐子林下套种黄秋葵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品种,分别在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林下开展套种试验,分析比较其生长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黄秋葵品种,其生育期、形态特征表现不同,单位面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绿箭和五福产量最高,最适合在山桐子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20.
羌活作为青海省道地中药材之一,有着较好的种植收益.野生羌活资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利用林下闲置的空间发展羌活套种栽培成为冷凉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选择.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环节的试验探索,总结出羌活在冷凉山区林下套种技术,为湟中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