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技术的研究现状、检测原理、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酶抑制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种有效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原理,并从调试仪器、配制试剂、空白对照、样品制备、样品检测、结果判断等方面介绍了其检测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酶抑制法快速测定大白菜和韭菜样品加农药标准品后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培养温度和测定温度对大白菜和韭菜中甲胺磷和克百威残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温度和测定温度均会影响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25℃和37℃的培养温度和测定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实际分析过程可选用25℃作为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培养温度和测定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针对容易产生假阳性的几种蔬菜,采用酶抑制法测定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蔬菜提取液中农残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剪短后的样品比整体浸提后的样品疑似阳性的概率大;样品剪得越短,结果疑似阳性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抑制法,对我县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该文填补了我县农药残留检测现状的空白,为当地政府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农药监管方案提供依据,对蔬菜水果病虫害的防治、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酶抑制法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酶抑制农残快速检测法的原理,从样品的代表性、胆碱酯酶的活性、仪器的功能性和操作的规范性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准确性的因素,针对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提出了整株或粗块提取减少干扰、增敏剂提高检测灵敏度、加热破坏干扰物质和过滤消除色素影响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谈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各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8.
水果农药残留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9年深圳市宝安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对辖区内50家超市、9家农批市场合45个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水果样品382份,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测定其中的21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水果超标率为22.2%,随着政府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超标率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52.3%一直下降,2007年超标率仅3.0%,2008年和2009年超标率在10%以内。引起蔬菜农药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磷农药残留,从2007年开始高毒农药的使用有所下降,常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引起的超标情况有所上升,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商品化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敌敌畏、喹硫磷、敌百虫、辛硫磷4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快速测定。结果表明,6种试剂盒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检出限各不一样;6种试剂盒对4种有机磷农药抑制率与农药浓度的对数线性模拟回归的线性范围也不相同;取用3.0 mL的提取液和取用2.5mL的提取液抑制率差别不大,仅有个别农药在个别浓度水平下有差异。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各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敏感性不同,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建议对抑制率≥10%的样品进行复检,同时采用色谱质谱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伟  佘金华  蒋亚 《湖北农业科学》2011,(19):3904-3908
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检测技术和手段不够有效和先进.主要阐述了酶抑制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法和活体生物检测法等快速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其中免疫分析法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是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乙酰胆碱酯酶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乙酰胆碱酯酶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酶抑制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主要是由人工操作的酶抑制法来实现。由于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与准确度不够高,现在亟需一种精准、高效的快筛方法。本试验采用全自动液体工作站对人工移液、移板等操作进行取代,实现酶抑制法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残留的快速筛查。结果表明:全自动液体工作站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检测过程,而且可以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人工检测结果相比较,数据稳定性更好,试验误差少,结果一致性达100%;借助该液体工作站的酶抑制法检测节约人力资源50%。同时,借助于液体工作站的外置接口,可以实现移液、移板、振荡、恒温、检测结果一体化输出,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且由于存在不合理的农药使用方式,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农业贸易,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结合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步骤来对使用较为广泛的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目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酶抑制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与传统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及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蔬菜等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及监督部门现场快速检测的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促使蔬菜、水果的种类与产量均在不断增长,而在蔬菜、水果种植 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的农药,从而消除农作物的病虫害,其中,运用最为普遍、广泛的当属有机磷农药,但是,有机磷 农药属于较为强力、有效的杀虫剂,其中主要蕴含有机磷酸酷类化合物、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等成分。如果群众不慎 吸入或是皮肤接触到蔬菜与水果挥发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物质,将会导致其出现中毒情况,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由此 可见,必须要对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够真正了解农药残留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后续 的处理带来依据,并且将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大幅减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抑制法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农产品质量能否保证,是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人体健康,除了加强宣传,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知识外,加强对市场上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手段,而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方法是开展蔬菜农药残毒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5):15-16
按照《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方法,通过在白瓜样品中随机添加敌敌畏等17种农药中的5种进行盲样考核和人员对比实验,参试人员均准确检出了5种农药及其含量,各种农药添加回收率均在70%-120%之间,人员对比检测项目相对标准偏差≤15%,结果表明,参试人员的检测能力符合农产品检测工作需要,可参加质检站正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择9种水果基质对14种有机磷农药在气相色谱-FPD检测器上的基质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比较了9种水果基质对14种农药在0.05、0.10、0.20 mg/L 3个浓度水平下的基质效应,通过比较发现9种水果对14种农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制增强效应或基质减弱效应,基质效应的强弱与农药的浓度间没有很强的关联,与水果的种类和农药的化学结构及极性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酶试剂法快速检测常用农药残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果蔬中农药残留检出的实际情况,采用市场上的3个商品化农残酶速测试剂盒对常见农药(水胺硫磷、敌敌畏、呋喃丹、毒死蜱、三唑磷、灭多威、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百菌清、腐霉利和三唑酮)进行了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酶试剂对腐霉利、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5种农药无抑制反应或灵敏度较差,而对其余6种农药的反应较为灵敏,其灵敏度依次为敌敌畏、呋喃丹、三唑磷、毒死蜱、水胺硫磷和灭多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缩短了蔬菜的生长期, 而我国环境污染不断,蔬菜遭受到病虫的毒害也较为严重,在解决此问题上多数是采用农药进 行杀灭害虫,蔬菜在使用农药后可正常生长。但部分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存在农药残留问 题,并且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检测蔬菜农药的残留 问题尤为重要,不仅要提高蔬菜农药残留的准确性,还要保证蔬菜使用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 将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进行分析,并对酶抑制发检测蔬菜农药残留的效果进行讨论和评价,为 我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