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萍 《中国植保导刊》2002,22(10):29-29
梅州市是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柚类种植面积4万hm2。褐腐疫霉病是本市柚类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又称褐腐病、褐色腐败病,发生普遍,造成大量落果,一般损失10%以上。1症状褐腐疫霉病可发生在柚果表面的任何部位,但果实成熟中期,多发生在脐部。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后迅速扩展并呈黑褐色水渍状湿腐,病斑变软。一般在感病后5d左右大量落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果实表面可产生稀疏纯白色的菌丝,菌丝紧贴果皮,形成膜层。病果散发出刺激闷臭味。此病病原是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和寄生疫霉(…  相似文献   

2.
桃褐腐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桃树的产量和效益。介绍桃褐腐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杜鹃茎基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江苏省宜兴市的比利时杜鹃上发生了严重的茎基腐病,大量植株枯死。从植株和基质中获得的38个分离物中,14个为腐霉Pythium spp.,13个疫霉Phytophthoraspp.,7个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p.,3个青霉Penicillium spp.和1个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sp.。其中,只有腐霉和疫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作者对代表菌株RH-1和RH-3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昆明腐霉Py.kunmingense和柑橘褐腐疫霉Ph?citrophthora为杜鹃茎基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果树褐腐病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危害核果类及仁果类水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人们对褐腐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本文从褐腐病的病原菌种群组成、生活史及危害症状、分布及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大小及形状、孢子萌发特征及致病力)、分子检测技术、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便进一步认识果树褐腐病及其病原菌,提升褐腐病的防治水平,保障果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广州栽培菠萝上发现果实褐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友林 《植物保护》1996,22(2):52-53
广州栽培菠萝上发现果实褐腐病菠萝果实褐腐病,又称菠萝青霉果腐病、小果心腐病、革质袋病,病原为Penicilliumfuni-culosum。近年在法国马提尼克、秘鲁等地区发生危害较重,导致菠萝鲜果和加工果的重大损失。近年,笔者在广州栽培的卡因(Smo...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樱桃褐腐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是樱桃生产上一种常见病害,在许多国家均有发生,除了樱桃,还可侵染桃、杏、李、梅等核果类果树,引起果腐、花腐、叶片和枝条枯死.近几年樱桃褐腐病在西安的樱桃园严重发生,特别是2007~2009年,因春季雨水多,该病发生严重,造成果实大量腐烂,严重园区病果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树褐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是永泰县近年来李树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通过对李树褐腐病发生为害特点的调查和药效试验,提出以健生栽培为主、药剂保护为辅的一套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橘[ Fortunella margarita( Lout.)Swingle]为芸香科( 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eae)金柑属(Fortunella)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全国各柑橘产区均有栽培.广西桂林阳朔地区盛产金橘,随着金橘树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逐渐加重.其中,尤以金橘脚腐病最为突出.金橘脚腐病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根茎部,表现为皮层组织腐烂、流胶;轻者植株生长衰退、果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重者全株枯死,给当地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脚腐病在世界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一般认为引起柑橘脚腐的病原是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真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种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柑橘贮藏期的病害主要有青(绿)霉病、炭疽病、蒂腐病、黑腐病、干疤病等。  相似文献   

10.
苹果贮藏期病害大体上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微生物侵染病害.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虎皮病、苦痘病、红玉斑点病、水心病、苹果褐变病、CO2中毒和缺O2伤害以及低温伤害等;微生物侵染病害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霉心病、灰腐病、苹果青、绿霉病等.现介绍其病症、发生的时期、机理、病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乡村产业调整和果业发展, 褐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呈加重趋势。本文对重庆地区核果类果树褐腐病的发生状况做了调查分析, 在室内通过平板及离体果实试验, 筛选拮抗菌和化学药剂, 为田间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桃褐腐病在重庆普遍发生, 核果类果树均易感, 病原菌经鉴定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 系统调查初步分析发现, 降雨时间与李褐腐病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 其与病情指数增幅的相关系数R=0.94(P<0.05); 平板对峙和离体桃果筛选, 获得2株有生防潜力的放线菌YLS5-2和YYDB3-1, 二者的抑菌率分别为91.3%和84.5%, 相对防效分别为65.1%和67.1%, 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平板毒力测定和离体桃果控病试验, 效果最优的化学药剂分别为戊唑醇、苯甲·丙环唑, 其中戊唑醇在推荐浓度处理96 h其离体果实防效仍维持在100%水平。  相似文献   

12.
桃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访  陈策 《植物保护》2009,35(2):134-139
链核盘菌(Monilinia spp.)所致的褐腐病是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16省(区)记载发生此病。本文综述了前人关于病原菌鉴定、分布、侵染特点和病害循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褐腐病防治策略和防治中的难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贵州柑橘主要真菌病害种类,采集柑橘病害标本,并分离鉴定其中的真菌病原。结果表明,贵州柑橘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煤污病、树脂病、脚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黑星病,分别由刺盘孢菌、白粉菌、煤炱菌、球壳菌、镰刀菌、意大利青霉菌、指状青霉菌、丝梗孢菌和茎点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新农药应用技术推广进度 ,江苏辉丰农化有限公司与《植保技术与推广》杂志联合举行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内容 :禾果利 (烯唑醇 )防治果树、花生、葡萄、芦笋等蔬菜上白粉病、黑星病、落叶病、炭疽病、叶斑病、锈病、黑痘病、茎枯病等病害 ;使百克防治各类瓜、果、菜采前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 ,食用菌类褐腐病、褐斑病、湿泡病 (白腐病 ) ,油菜菌核病以及柑橘、芒果、香蕉、荔枝、龙眼等采后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蒂腐病、冠腐病等病害 ;辉丰菊酯防治小麦、果树、蔬菜、茶树、大豆上的蚜虫、食心虫、菜青虫、小菜蛾、茶刺蛾…  相似文献   

15.
为搞清杭州小麦上一新发生病害的病原,从病区获得6份小麦病株样本的症状,经初步的植物细菌学特性分析,鉴定为细菌病害。6个分离细菌经32项生理生化反应、茵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及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小麦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fuscovaginae.,Miyajima,Tanii&Akita引起,与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为同一病原。  相似文献   

16.
柑橘脚腐病又称裙腐病,俗称烂蔸巴。是柑橘产区常见的─种病害,常使受害植株主干基部皮层腐烂,致使枝叶枯黄,树势衰退,产量与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发病时病部皮层褐色湿腐,散发酒糟气味,常流出褐色胶液,并引起主干和根群腐烂;天气干燥时,病部干枯开裂,扩展缓慢。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是选用抗病砧木,在已采用感病砧木的橘园,应加强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并及时治疗病株。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生产经验,现将柑橘脚腐病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选用抗病砧木。尽量采用枳壳等抗病砧木,在地下水位较…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80%、79.25%、78.6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96%、73.43%、68.88%;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85%、71.33%、69.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的病原却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本研究从中国柑橘果实上收集了49株黑腐病菌菌株,并选取了8株从柑橘叶片上分离的具代表性的褐斑病菌菌株,基于Alta1 、endoPG、LSU、OPA10-2、OPAl-3和OPA2-1 等6个基因位点串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都可由不止一种链格孢菌引起,均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之间不能通过该系统发育树区分,但在致病性上存在差异,且能通过扩增ACT毒素合成基因进行区分。为了使两种病害的病原更加方便阐述,作者建议以它们的主要类群对其进行命名,柑橘褐斑病病原学名还是遵循前人的称呼,为the tangerine pathotype of A. alternata,即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而柑橘黑腐病病原应为A. alternata,即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20.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G.Winter)Honey)是核果类褐腐病的重要病原,偶尔也危害仁果。该菌一般发生在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在欧洲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欧洲2001年在法国首次发现该菌,继而在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