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通关藤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阴干、阴干10 d+50℃烘干、30℃烘干、50℃烘干、105℃杀青30 min+80℃烘干共5个处理,应用HPLC测定各处理下通关藤中绿原酸和通关藤苷H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通关藤总酚酸含量在阴干处理下最高,50℃烘干的含量次之,其余3个处理下的总酚酸含量最低。干燥方式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阴干10 d+50℃烘干后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0℃烘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8倍左右;总皂苷在阴干10 d+50℃烘干和阴干处理下的含量最高,80℃烘干处理下的含量最低;通关藤苷H的含量表现为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何种干燥方式干燥通关藤,应根据所需的药效成分含量指标进行判断。若以总酚酸和绿原酸为主要参考指标,应选择阴干或低温干燥;若以通关藤苷H和总皂苷为指标,则应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2.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西洋参根、茎、叶共39个样品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总皂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各聚为一大类,表现为叶根茎。不同产地根中总皂苷含量差异明显。根、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按采收期均可聚为2类:4~6月份的为一组,7~9月份的为一组,7~9月组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4~6月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采收模式对芦笋产量、皂苷量及其皂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弥勒三年生芦笋(泽西骑士),进行白芦笋、光头绿芦笋、留母茎绿芦笋3种芦笋采收方式的小区试验,测定小区产量并收集芦笋样品;测定样品中总皂苷及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设计引物,RT-PCR克隆皂苷合成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Ao HMGS)、发尼烯合酶(Ao FPPS)和沙烯合酶(Ao SS)全长编码序列,并检测这些基因在不同采收模式和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白芦笋,光头采绿芦笋与留母茎采绿芦笋获得较高产量,后者采收芦笋含有最高总皂苷与薯蓣皂苷元。q-RT-PCR分析表明:不同采收模式芦笋Ao HMGS、Ao FPPS和Ao SS的表达与总皂苷及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而同一模式、同一嫩茎不同部位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其可能与留母茎采收过程中,母茎中合成薯蓣皂苷元及总皂苷能部分转运至商品笋中有关。该研究确定留母茎芦笋采收具有较好的皂苷含量,是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宝香  杨义明  姜英  张亚凤 《特产研究》2010,32(2):51-52,61
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刺五加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总皂苷(B、E)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测定不同树龄刺五加根的总皂苷含量,确定适宜采收树龄。采用超声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叶、根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根采收时期愈延迟,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越高。休眠期至翌年的3月下旬采收,根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7月上旬采收叶片,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10月下旬土层封冻之前,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较高,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柴胡最佳采收期并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研究3个不同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分别测定9个不同采收期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灰分、总皂苷及皂苷a质量分数。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3个柴胡品种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质量分数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辽宁柴胡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类似,总体呈增长趋势,都在枯萎期11月质量分数最高;柴胡的总皂苷和皂苷a质量分数,除个别生长期内质量分数高低有所差异外,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先升后降来回波动的趋势,呈一定相关性。以总皂苷和皂苷a为主,结合醇溶性浸出物与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引种柴胡最佳采收期:甘肃和山西柴胡为8月下旬,辽宁柴胡为7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白木通(A 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茎藤和果实的皂苷、多糖和水提液等提取物饲养小白鼠,分别测定10 d后小白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浆白细胞总教、中性杆状白细胞、中性分叶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百分率,同时还测定了小白鼠血液、肝、脑组织中蛋白质、MDA含量和SOD活性,探讨白木通茎藤和果实提取物对小白鼠活血通脉的效果.结果表明,白木通茎藤水提液明显提高了小白鼠的脾脏指数,效果显著优于果实多糖和果实皂苷;茎藤多糖显著提高小白鼠肝、脑组织中的SOD活性;白木通茎藤和果实提取物对小白鼠白细胞总数没有影响,但白木通果实皂苷能极显著地提高小白鼠淋巴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穿龙薯蓣的最佳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长白山区栽培的穿龙薯蓣产量及不同载培年限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于秋季果熟期之后或春季鞭梢子期之前采收,穿龙薯蓣的产量均较高;5月采集的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2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即可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3年生和4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远高于2年生穿龙薯蓣。因此,长白山区穿龙薯蓣最佳栽培年限应为3年,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5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浙产多花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采集浙江11个多花黄精分布区的种源,测定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折干率、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及不同采收时间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的品质。浙产多花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7.48%~12.85%,浸出物质量分数为42.74%~70.87%,且以丽水庆元种源品质最优。二年生和三年生龄节折干率及醇溶性浸出物显著高于其他年份龄节,且以3年生龄节多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78%和66.4%。不同月份浙产多花黄精的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9月收获茎节多糖含量最高,达8.20%,总糖含量以11月茎节最高,折干率以11—1月茎节最高。经九蒸九晒后,多花黄精总糖含量由56.8%降至37.2%,多糖含量由7.93%降至4.82%。因此,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在9月至翌年1月,根茎繁殖最佳采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F15、F901、G15、瑞士N4和GR911等木薯品种为材料,在块根膨大期对其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收获期对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块根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与生长期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依据淀粉含量变化和块根产量表现, F15和F901淀粉含量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建议采收期在1月份, G15和瑞士N4淀粉含量在12月份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建议采收期在12月份。  相似文献   

11.
醇溶超生提取法三七花中总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产地、三年生三七花中总皂苷的含量,分析三七花中农药残留含量。采用大孔树脂吸附除去样品中大量的色素,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六六六、DDT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何首乌的最佳采收期和入药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6-12月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含量。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在何首乌的根和藤中,根中含量7月达最大值,分别为5.35%和0.4%;藤中含量8月最高,分别为1.65%和0.52%。为保证贵州产何首乌药用品质,以块根入药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以藤茎入药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柴胡糖类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中总糖、多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有2个高峰期。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建议在北方于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教好,柴胡糖和皂苷含量最高。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商洛种植的两年生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茎和叶在不同月份(5—10月)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变化,以探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桔梗茎叶中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10月桔梗皂苷D的含量在茎中比较稳定,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叶中桔梗皂苷D含量在7—8月份含量较高,10月份含量急剧下降;叶中桔梗皂苷D平均含量(0.614%)大于茎中(0.257%),表明商洛地区所种植桔梗幼嫩茎叶也可入药,其采收期应在8月份。通过对不同月份及茎叶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研究,可为确定商洛桔梗入药部位及采收期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桔梗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中部柴胡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柴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甘肃中部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柴胡根长、根粗、根干重从5—9月一直以不同的增速在上升,根干重在9月下旬达到最大。生物量累积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8—9月累积速度最快。10月进入干枯期,植株鲜生物量明显降低,干生物量略有降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累积达到最大。10月果实成熟之后进入干枯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皂苷含量(柴胡皂苷a+d)、单位面积皂苷产量都呈下降趋势。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柴胡产量和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干根产量2 008.33 kg/hm2。因此,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柴胡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川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川半夏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7月9日~11月6日每15 d采收一次,共设9个不同采收时期,测定各采收期川半夏块茎主要产量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结果]各采收期的川半夏各产量性状及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存在差异,9月22日采收的川半夏单株总块茎数、大中块茎粒数最多,净产量、增殖率和折干率最高,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亦较高。[结论]川半夏最佳采收期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华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的研究,为华重楼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期华重楼中4种皂苷总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不同月份采集看,4—9月重楼皂苷含量呈升高趋势,8—9月含量最高,10月后开始下降。不同生长年份看,前期华重楼皂苷积累较慢,第5~6年重楼皂苷达到最高,之后有下降趋势。[结论]明确了华重楼重楼皂苷含量高的最佳采收期,即一年中8—9月是最佳采收期,以生长年限第5~6年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石斛的生物量和在不同月份的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为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指导,为评价不同石斛品质和人工种植的前景提供依据。以上一年生长的石斛茎为材料,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株高乘以茎粗粗略估计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石斛的多糖含量均在3月时较高,但不同年份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石斛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时期各不相同;在3月份采收时,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最高,束花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紫瓣石斛和金钗石斛二者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且其生物量也较大。以多糖含量为主的石斛类药材在广州种植时3月份进行采收较佳;以多糖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铁皮石斛最佳;以总生物碱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束花石斛最佳;而以多糖、总生物碱和生物量来综合评价时,紫瓣石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钩藤(Uncaria tomentosa)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分布规律,确定其适宜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表明,钩藤叶、钩、茎中异钩藤碱的含量均相对较低,钩藤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钩、茎中二者含量均较高。通过采收期的比较来看,11月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相对较高,应为最佳采收期,与实际采收期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