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植被退化是在不利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与结果,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诱因。在回顾国内外植被退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植被退化的研究历程和退化程度的定量监测评价方法,探讨了植被退化研究方法中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能够全面系统、快速简单监测评价植被退化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湿地退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化湿地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湿地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投入巨大, 只有在对湿地退化进行评价, 确定湿地的退化程度, 充分认识其价值和潜力及对人类发展的支持作用的基础上, 恢复与重建工作才有意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湿地退化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内容, 提出湿地退化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湿地退化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选取不同类型退化湿地的典型退化指标,如湿地面积变化率、水源补给状况、地表水水质、濒危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变化率、植被覆盖变化率等作为湿地退化状况的评价指标,将湿地的退化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并对10处滨海国际重要湿地和22处内陆国际重要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个湿地是严重退化,1个湿地是轻度退化,其余29个湿地是未退化。  相似文献   

4.
康定县退化草地空间分布与治理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康定县绿色植被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康定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基于对康定县的草地退化情况进行评价,依据退化程度评价为4级,即无明显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以及重度退化草地。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坡向、居民点信息,分析康定县退化草地的分布情况,并对草地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植被与土壤互动效应并概述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常用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指标及目前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走向。在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对土壤质量从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 辅以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反映土壤质量综合效应, 是今后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生态稳定性评价模型,确定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模式;研究表明,矿区的生态稳定性与植被的覆盖度密切相关;选择出矿区的生长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地利用保护规划,利用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 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并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6个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对清城区林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生态敏感性区面积比分别为高度敏感区(18.5%)、中度敏感区(11.1%)、低度敏感区(70.4%),前两者占总面积的29.6%,低度敏感区占到70.4%且分布集中连片,表明研究区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出现植被退化、大规模森林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草地植被退化以及治理修复技术,该文对草地退化和治理相关文章进行整理与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案例,对如何应对退化草地展开了对策讨论,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引起草地植被的退化,超载过牧是草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围栏封育、补播、施肥、灌溉以及鼠害防治等是主要常见的草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石漠化是一种制约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的表现为基岩裸露、植被退化。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从生态系统内因以及人为外因两方面对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气候、水源、人为破坏是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建议,以期能为完善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重建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succession process of ecological systems.This paper combed and screened the recen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vegetation degradation,and discusse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research in terms of selection of reference ecosystem for evaluation,sele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At last,the direction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research was predicted and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2.
文中提出抗冻耐旱型植被退化特征为次生林比例大、林分结构缺失及缺陷、种间竞争激烈且优势树种功能未充分发挥、树种选育缺乏适应性评价,恢复策略包括恢复生态经济型植被、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与密度、修复水平与垂直层次的结构缺陷、合理划分功能区以实行分区保护和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喀斯特高原山地区抗冻耐旱型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抗冻耐旱型植被的适应与恢复能力,未来需要加强植被适应性修复、树种选择与配置以及水肥管理与土壤培肥改良3个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确了解现实森林在演替过程中的自然状态和受到干扰的程度,准确评价现实森林与目标植被的差别,对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有关森林自然度评价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森林自然度的内涵、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讨论了这些评价研究工作中存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荒漠化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恶化现象, 准确、及时、全面地对荒漠化区域进行评价尤为重要。遥感信息以其周期性、宏观性和系统性方面的优势, 在土地荒漠化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荒漠化遥感评价技术做了总结归纳, 主要包括经验性的目视解译、基于植被指标的荒漠化评价技术、基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技术以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评价技术。最后对目前荒漠化遥感评价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监测中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荒漠化监测是中国荒漠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监测是荒漠化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以县为单元,研究建立荒漠化植被监测的框架和信息处理和评价方法很有必要。文章给出了多时相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的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Vege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VMEIS)的结构框架、功能模块组成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要求。以期为今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体乔木的景观评价特点,阐述了景观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指标确立,分析了几种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方法,为完善单体树木景观评价体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