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成效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造林实施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施资料和固定样地监测材料,对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经成效分析得出工程造林质量高,幼林生长迅速、丰产、优质。6年生云南松林分每公顷的蓄积量为32.922m^3,是一般造林最好林分的1.1倍,总体设计预测值的2.04倍。预测其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速生丰产优质的云南松用材林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凉山州云南松飞播林区自1958年飞播至今已有20多年,成林面积达200多万亩。大片幼、中龄林已郁郁葱葱,茁壮成长,较大地发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凉山州云南松飞播林是我国飞播造林最早,成效最显著的林区。为加强对现有幼、中龄林的抚育管理,加速飞播林区宜林荒山的造林速度,加快林区的基本建设步伐,把飞播区的林业生产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中央林业部与四川省林业厅商定在凉山州七县一市云南松飞播林区,联合建设国家商品材基地,并于1983年起,开展总体设计工作。本文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森林经营设计中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及运用地位指数作为立地因子相关的生长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在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划分的立地条件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苗龄差异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徐家山和牛达林区进行了用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营造云南松人工幼林对其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经对大苗(1.3~0,徐家山)和当年生苗(0.4~0,牛达)定植的云南松人工幼林造林当年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苗龄差异影响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生长:其两林分的林木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1.63 cm、0.19 m,和0.57 cm、0.08 m.揭示了采用大苗造林可促进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生长.其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线性相关显著,徐家山和牛达两林分的方程分别为Y=0.043 2x+0.123 1和Y=0.035 6x+0.062 4,其林木的树高可作为林分生长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此期间,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分化明显,徐家山和牛达林分的林木树高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61 m、0.01~0.26 m和1.08 %、0.77 %.树高聚类分级结果也显示两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分化的客观存在.林木树高的变幅、其变异系数和聚类分级的组间和组内的变幅说明,用13~0苗龄营造的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树高分化较0.4~0苗龄的显著.其幼林林木的生长分化预示着进行云南松早期选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该区因生境条件的变迁,导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危及农牧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效能的发挥.为贯彻执行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指示,加快干热河谷造林绿化的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对影响干热河谷飞播造林成效因素作一简析,以求为干热河谷飞播造林提供借鉴.1 飞播造林情况和成效概况1991年和1992年,在攀枝花市干热河谷进行了以云南松、密油枝和山毛豆等树种的不同类型的飞播造林,造林总面积为11860hm~2.其中,云南松1300hm~2,占11.0%;山毛豆213.3hm~2,占1.8%;云南松、密油枝混播10346.7hm~2,占87.2%,详见表1.  相似文献   

5.
群加林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最南部,平均海拔2750米,年降水量450-500毫米,地形复杂,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自1999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林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00亩,由于受气候条件、海拔等自然因子的影响,造林成果不显著。随着天然保护工程造林任务逐年加大,为了进一步更新、扩大针叶树种在林区内的覆盖率,保证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现将圆柏秋季播种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育苗技术1.选种及种处理:选择本省产无虫眼颗粒饱满的优质圆柏种子,用0.3%-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日(48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1:3比例的细砂拌均,装入…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跟踪观测、分析比较,评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量高的马尾松树种。其蓄积量超过海岸松、湿地松、火炬松3.5-11.2倍,超过云南松对照种源的1.5倍,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又名飞松、青松。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广、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其木材具有纤维长,细胞壁厚,纤维获得率高的优良特性,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也是滇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和用材林资源。受人为及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多年来,云南松人工造林成效不理想。如何提高云南松更新造林保存率,提高造林成效,促进用材林基地建设,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课题。1.适时开展林地清理云南松多为纯林,或与云南油杉、旱冬瓜、银木荷及壳斗科栎类等阔叶树种组成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在石林林场紫云林区选择15种1~2年生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通过5年的造林效果对比分析,对参试树种进行生长量、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害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滇中地区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结果表明:适应性最强的树种是云南松、麻栎、滇青冈、旱冬瓜、冬樱花、川滇桤木、球花石楠7个树种,各项指标综合表现相对较好,可以作为滇中地区荒山造林优选树种。在持续干旱连年发生的情况下,以第3年的保存率来评价造林成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陕西铜川市高度重视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八五”期间实施了全省“科技兴林”281工程.年均推广面积16万亩.其中飞播造林技术推广项目,被市政府评为科技推广二等奖: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被市政府评为科技推广三等奖,科技成果应用后成效显。“九五”期间。林木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ABT生根粉应用、截干造林、苗根蘸浆栽植等多项实用技术的普及.新品种的引进,使广大群众受益匪浅。“十五”期间.着重推广了良种繁育、节水抗旱造林、经济林优果丰产、速生丰产林营造、飞播造林、主要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营造林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良种基地概述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尽快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实现林木种子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从以满足人类经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林业向满足人类多种需要为目的的现代林业转变。林木良种基地是林业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1.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林木分为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应用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过程中优势木株数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34%,但材积占林分总材积的比例达66.58%;25年生优势木的单株平均材积是中庸木和被压木的2.91倍和10.46倍。11年生时云南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83 m,高生长主要在3~11年;33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065 cm。胸径生长主要在11~33年,此期间林分应适度间伐,可促进其快速生长。4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053 693 m3;53年后明显下降;材积生长主要在32~53年期间;60年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说明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主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期长,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缩短大径级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3.
对沙黄松人工幼林的林分特征与结构、年生长规律、幼林生长进程以及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沙黄松人工幼林与马尾松同龄林相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林分生长整齐、林分结构较稳定、形质性状优良的特点,沙黄松人工造林效果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天然林分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测定试验林树高和地径,估算优良林分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天然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林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87.9%,与对照相比遗传增益为5.7%;地径生长量的遗传力为52.6%,遗传增益为8.6%。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对建水县小关林场16年生云南松一代种子园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云南松一代种子园优良家系遗传参数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在38个家系中,有23个家系数量指标高于对照(优良林分),说明多数家系生产的种子可以培育优质高产林分。采用材积、通直率和扭纹率等3个性状对38个家系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1)材积实际增益为4.37%~33.74%,平均为16.85%;遗传增益为0.49%~3.75%,平均为1.87%;(2)通直率实际增益为51.18%~263.28%,平均为186.13%;遗传增益为7.30%~37.54%,平均为26.54%;(3)扭纹率(扭纹指标为负,表示扭纹率降低)实际增益为-52.14%~32.77%,平均为-14.89%;遗传增益为-0.74%~0.47%,平均为-0.21%。其实际增益较高而遗传增益较低的原因是对照为优良林分的子代。  相似文献   

16.
国外工业人工林培育的目标及技术途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作者论述了当前国际上工业人工林培育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稳定性等6个目标; 介绍了工业人工林的主要培育措施, 包括: 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维护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优化栽培模式、生态系统管理等; 指出了当前的人工林基地在生态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 病虫害日趋严重、林地土壤退化、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及大气污染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水县碳汇林试验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造林模式(云南松纯林、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等)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构建评价模型,分4层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及权重等步骤,认为几种造林模式中,加勒比松纯林的综合效益最大,云南松纯林其次,最小的是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林及车桑子纯林.  相似文献   

18.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闽东南湿地松生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东南湿地松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适应性强、能速生丰产,适宜作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闽东南地区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造林和用材的主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受到粗放经营管理及不良遗传效应的影响,林分的衰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为此,从遗传变异、苗木生长影响因素、种质资源等方面综述了云南松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其林分质量衰退问题,建议采用分子生物、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培育优良种苗,改造低效林分等方法或措施,以提高林分质量和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