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因其生产投资少、见效快、耐储运、效益高而越来越受农民重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4年,许昌市种植面积已达7000hm2。2004年因夏季降雨量大等原因,三樱椒疮痂病大面积严重发生。据调查,病田率100%,病株率95%,70%的田块叶片脱落严重,植株生  相似文献   

2.
宿迁市金针菜以中熟型品种为主,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对金针菜的投入逐渐加大,叶枯病也逐年加重。一般田块产量损失达 10%~ 15%,严重田块减产 50%~ 60%,有的甚至绝收。为此,作者于 1999~ 2000年对金针菜叶枯病发生与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1症状   金针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始于叶尖,病斑初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褐色云状斑,后向下扩展,再从叶尖中间叶脉处纵向裂开,后期病斑内部呈深褐色。 2病原及发病条件   经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周明国教授鉴定,金针菜叶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平脐蠕孢属 (Bipolaris s…  相似文献   

3.
金针菜是宿豫县地方特色菜,2002年列为国家有机食品开发品种之一。金针菜叶枯病是金针菜上的偶发性病害,但具有毁灭性。2002年金针菜叶枯病在本县大流行,平均病田率100%,病穴率100%,病叶率79.3%,病指30.81;一般田块减产15%~50%,严重田块减产80%以上,个别田块绝收。12002年大流行特点叶枯病是由半知菌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p.)真菌侵染所致。主要为害叶片,首先在叶尖或叶片上、中部的边缘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病、健交界处呈褐色云状斑,后向下扩展,使叶片上部枯死。湿度大时,整张叶片枯死呈灰褐色;干旱时,呈红褐色。2002年该病发生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4.
<正>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属于蔷薇科李属落叶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是李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叶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形成褪绿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叶片出现大面积深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脱落(图1-A、B)。2020年8月,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不同李树果园均发现了叶枯病,  相似文献   

5.
诸暨市近年茭白种植面积稳定在666.7hm2左右,种植的多为单季茭,品种以八月茭为主。茭白胡麻斑病在茭白种植面积扩大之后已成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块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为有效控制此病,笔者近几年在田间开展了此病的消长动态观察及防治方法探讨。1发生为害及消长动态观察茭白胡麻斑病的病原菌为长蠕孢属菰平脐蠕孢(Helminthosporiun zizaniaeNishik.)真菌。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为椭圆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上百个病斑,并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最后叶片干枯。此病如果发生…  相似文献   

6.
山茶花藻斑病又称白藻病,过去在金华市发生很轻,2002年春季突然严重发生,造成山茶花感病叶片大量发黄脱落,使新梢变细而短,新叶小而少,严重影响树势,甚至全株死亡。据3月中旬调查,一般株病率40%~60%,叶病率30%左右,严重田块的株、叶病率均达100%。全市发生面积320hm2以上,发病最严重的是绯爪芙蓉(主栽品种),其他发病品种还有六角大红、粉霞、十样景、红露珍等,而在小五宝、松子、胭脂莲、狮子笑等山茶花品种上未发现该病。1症状据观察,该病为害山茶花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褪绿的针尖状小圆…  相似文献   

7.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8.
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网斑病过去在滑县发生很轻,2000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观察,该病为害花生,发病初期在基部叶片上发生,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正面产生边缘呈网纹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不透过叶背,以后由侵染点沿叶脉向外扩展,呈星芒状扩展至整个叶面。县植保站定点调查花生地块, 8月中、下旬病株率40%, 8月底病株率达100%,全县发生面积达1.9万 hm2以上。   分析该病流行原因,与作物茬口、高温、高湿、多…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中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常年种植水稻26.67万hm2,以稻麦(油)两熟为主。1999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2001年全市发病面积达12.82万hm2,其中有近0.2万hm2的粳稻病穴率高达20%以上,严重田块大量死苗或形成畸形穗,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勒泰地区从 1999年开始试种哈密瓜。但连续 2 a所种约 700 hm2瓜,在多年从未种过瓜的田块里从苗期开始就发生细菌性叶斑病,病株率 100%,病叶率高达 95%,后期病叶成片枯焦,病蔓、病瓜腐烂,减产 50%~ 80%,给瓜农造成极大的损失,也限制了哈密瓜种植业的发展。 1症状   该病在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受害,初在边缘出现水渍状斑,后不断扩展,使子叶干枯或局部干枯,严重的造成死苗。成株期受害叶片上初呈不规则淡黄色斑点,后渐渐变成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早、晚天气凉爽时从病斑处渗出灰白色菌脓,中午气温…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洪泽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中、下旬,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洪泽县再次暴发成灾。  水稻移栽后活棵返青期即开始表现症状。发病期从6月5日到7月13日,田间不断有病株出现和死亡,历时40d左右。发病范围广,面积很大,全县栽培水稻面积2.2万hm2(其中粳稻1.8万hm2,杂交稻等0.4万hm2),除60hm2水稻基本未发病外,其余均发病。发病程度也严重。据调查,一般粳稻田块的病穴率5%~20%,平均10.5%,病株率1%~9.5%,平均3.5%;20%左右粳稻田病穴率20%~50%,平均35%,病株率8%~30%,平均18%;1%粳稻田块发病特别严重,其病穴率达95%以上,病株率达45…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 999年种植面积达 1 .1万 hm2 ,预计今年将接近 1 .3万 hm2。同时 ,早疫病在番茄上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 ,今年上半年我市番茄早疫病在发病高峰时病田率达 80 % ,病株率达 67% ,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 1 0 0 %。1 症状及发病特点番茄苗期和大田都可以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茎和果实也可以发病。叶片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深褐色 ,上有突起的轮纹 ,病斑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环带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  相似文献   

13.
黄瓜黑星病已在兰州发生1993年以来,兰州市的个别地区日光温室中种植的黄瓜发生了一种病害,轻则减产50%~70%,重则全棚绝收。病害症状:幼苗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斑,严重时小叶枯萎,全株死亡;成株期叶片上病斑淡黄褐色,后期中部开裂为不规则星状孔,病部...  相似文献   

14.
梅花自1993年被推选为梅州市市花以来,得到较大发展,不仅大量种植了观赏的花梅,而且栽种了大面积的果梅。近几年来本市植梅受到褐斑穿孔病的严重为害,特别是2000年,十多个梅园及丰顺、梅县、平远等地的果梅园都受害较重,发病率达80%~100%,大量叶片早落及部分新梢枯死。此间,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基本上弄清了病害的发生特点,现详述如下:1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初为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中央灰白色或褐色、边缘紫褐色的圆斑,直径0.5~5mm。潮湿时病斑上易出现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脱落…  相似文献   

15.
今年小麦叶枯病在山东省阳谷县大流行,病株率100%,病叶率高达95%。病株严重叶枯,影响灌浆,造成减产1—2成。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小麦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小麦自第一真叶至旗叶都可发病。在叶片上生成分散的病斑或造成大片斑块,使叶片由叶尖向下枯萎死亡,抽穗以前下层叶片发病较多,病斑呈圆形或梭形,淡绿色或黄白色并渐扩大成不规则淡褐色斑块,散生黑色小颗粒,严重时全叶黄褐枯死。小麦叶枯病病菌(Septoria tritici Rob.etDesm.)。当秋季病菌侵入麦苗后,以菌丝体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站近几年调查,圆斑根腐病在济南市长清区大田种植葡萄上有零星发生,但在庭院巨峰葡萄上发病严重。一般每年6月中旬始见病叶,病株率40%以上,病叶率10%左右,并迅速扩展,到8月中旬,病株率80%,病叶率80%以上,严重的100%,并且叶片枯焦脱落,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圆斑根腐病是由多种镰孢霉(Fusariumspp.)真菌侵染所致,属于半知菌亚门。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葡萄外,还为害仁果类、核果类的果树根部。葡萄根部发病,病菌首先侵入须根皮层,随之蔓延到肉质根,在肉质根上形成褐色圆斑,逐渐扩大,后期…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几年在东阿县玉米上严重发生的1种新病害。该病发展速度快,一旦条件适宜,从始见病斑至病株率发展到100%,病指发展为80以上,只需20d或稍多的时间。一般田块减产20%左右,严重的达60%以上。1998年7月下旬至8月底,由于连续多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茭白成为圩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茭白胡麻斑病又名叶枯病,由于茭白大面积扩种,其流行为害日趋严重。据8月中旬大田调查,一般病叶率为80%~100%,病情指数高达50~70,常造成大面积叶片半枯死或枯死。胡麻...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硕 《植物医生》1997,(2):22-22
叶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仅为害番茄,是保护地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造成20%~30%的减产,必须加以防治。一、发病症状:叶片、叶柄和果实均可受害,但以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背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斑,霉斑多时可相互融合,布满叶背面,颜色变成灰紫色或墨绿色。被害叶片正面随背面病斑的扩大,逐渐褪绿变黄,直到全叶枯黄,严重时叶片正面也长霉斑。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圆形黑色硬质病斑,稍凹陷。二、发病条件: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的形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20.
长阳青岗坪芹菜有两种病害发生,受害率一般20%~30%,严重者达60%以上,经确定为芹菜叶斑病和芹菜斑枯病,现将二病简介于下:一、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是发生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病菌是真菌的芹菜尾孢(Cercosporaapii)所致。叶片初生水浸状黄色斑点,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后期叶片干枯,叶柄和茎上产生水渍状圆斑或条斑,后变褐色,凹陷。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二、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晚疫病,俗称火龙,是芹菜重要病害之一。叶上病斑圆形,淡黄色至暗褐色,具褐色边缘和黄色晕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