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共使用6903只鸡,其中公、母鸡各占50% 。试验分别在夏季(6~8月)、秋季(10~12月)和冬季(1~3月)三个阶段进行。在各季节,将总数1/3的鸡分为四组,在一无窗的鸡舍中,以不同饲养密度饲喂9周。鸡舍分4栏,每栏的面积为39.4m2。其中两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12只/m2(484和483),另两组的饲养密度为15只/m2和18只/m2(607和727)。鸡舍的通风量根据鸡的日龄和季节调整,光照时间为23h/d。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及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 44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3个饲养密度组,即8只/m2组(低密度组,LSD)、16只/m2组(中密度组,MSD)、24只/m2组(高密度组,HSD),每组3个重复,共9间鸡舍,每间饲养面积均为10 m2.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H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内二氧化碳、氨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日龄肉鸡鸡舍内粉尘含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35、42日龄肉鸡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L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垫料中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高于HSD (P<0.05).由此可知,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可以改善平养肉鸡舍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状况,但对降低鸡舍中微生物含量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一、适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   平养鸡舍尽可能疏散鸡群,防止鸡群散发的热量聚积。饲养密度比春秋时降低约 20%,一般 1~ 3周龄为 20~ 25只 /m2, 4周龄时为 15只 /m2, 5周龄时为 10只 /m2, 6~ 8周龄时为 8只 /m2较为合适。   二、及时调整鸡舍温、湿度   每年的 6~ 8月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梅雨季节,空气潮湿闷热,因此要注意通风换气,通过敞开鸡舍门窗,或者增加排风扇,以促进鸡舍内空气对流;通过定期向鸡舍内撒一些生石灰,以消除由于饮水增加,粪便中水分增高而造成的鸡舍潮湿。   三、适当调整饲喂时间   鸡无汗…  相似文献   

4.
1在鸡舍周围植树遮荫,搞好绿化,可降低热辐射的50%~60%,但不要影响鸡舍自然通风。2降低饲养密度。肉鸡1~2周龄密度为25~30只/平方米,3~4周龄密度为25~15只/平方米,5周龄~出栏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每栏以300只鸡为宜。栏与栏之间用栅栏隔开,既有利于空气流畅,又便于鸡群管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利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配制了无鱼粉全价日粮,并进行了饲养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鸡:300只AA商品代. (二)、饲料:基础饲料为玉米、豆饼,系当地原料.鱼粉为秘鲁鱼粉,营养含量:粗蛋白60.79%、水分7.54%、氯化钠1.76%。 (三)、饲养形式:开放式鸡舍.厚垫料地面平养,人工喂料,自由采食饮水. (四)、疾病防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发生,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五)试验方法: 1.试验分组:试验鸡300只,均分三组,第1组为高鱼粉组;第2组为低鱼粉组;第3组为无鱼粉组。  相似文献   

6.
将200只4周龄海兰白蛋鸡雏随机分4组(D1、D2、D3、D4),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饲养密度水平分别为30只/m2、40只/m2、50只/m2和60只/m2。通过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部位以及被啄时的行为表现,并对羽毛状况进行评分。试验期3周。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羽毛(35.29%)、背部羽毛(17.08%)和头部羽毛(14.71%);育雏期蛋鸡的羽毛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对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啄羽行为发生时,被啄鸡只的行为表现以趴卧行为(41.26%)、站立行为(19.74%)和采食行为(16.58%)为主。  相似文献   

7.
蛋鸡发生啄癖的病因营养因素 :许多养殖户只注重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 ,而不注意氨基酸含量 ,所以会造成粗蛋白的含量比较高 ,但某种氨基酸 (尤其是含硫氨基酸 )缺乏而引起啄癖。饲养管理因素 :( 1 )饲养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鸡舍内氨气浓度较高 ,鸡只拥挤缺乏运动 ;( 2 )饮水不足 ,采食量不均或搅拌不匀 ,断喙不合理 ;( 3)温、湿度、光照不合理。如光照过强或时间过长 ,引起鸡群兴奋而互啄 ;( 4 )鸡群体重均匀度差 ,其他因素造成的鸡体外伤 ;( 5)除此之外 ,还有某些疾病 ,体内外寄生虫 ,因病造成的拉稀或脱肛。预防措施断喙 :6~ 9日龄前后进…  相似文献   

8.
法国科学家以每批1600只小鸡,用蔗糖饲喂进行了多次试验。从小鸡一日龄起至第8周末,分别在饲料中加入3%(Ⅰ组)、18%(Ⅱ组)及36%(Ⅲ组)的蔗糖,另一批鸡不加蔗糖作为对照。以上四组鸡的饲料代谢能均为3180千卡/公斤;粗蛋白的含量1~4周为22.8%,5~8周为20.1%。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9.
青年獭兔消化能、粗蛋白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72只 10 0日龄左右青年獭兔进行能量、粗蛋白等营养需要量试验 ,设高能量高蛋白 (第 1组 :DE 11 17MJ/kg ,CP18 44 % )、高能量中蛋白 (第 2组 :DE 10 98MJ/kg ,CP 16 2 9% )、低能量高蛋白 (第 3组 :DE 10 5 3MJ/kg ,CP 19 2 9% )和低能量中蛋白 (第 4组 :DE 10 2 6MJ/kg ,CP 16 0 5 % ) 4个组。 74天生长发育和被毛质量测定结果 :①饲喂消化能为10 98~ 11 17MJ/kg的饲料 ,有利于青年獭兔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屠宰率的改善。其中以消化能为11 17MJ/kg、粗蛋白 19 2 9%的饲料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最好。②饲喂消化能为 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16 0 5 %~ 19 2 9%的饲料 ,有利于毛皮质量的提高。③综合本研究结果 :生产优质商品兔皮的青年兔饲喂含消化能为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 16 0 5 %~ 19 2 9%的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0.
1 优化饲养环境条件 保持适宜的温度,配备良好的加温、降温设施,及时对舍内温度进行调节.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传播,因此在发病期间应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条件进行调整.通常0~4周龄肉鸡饲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5~8周龄为8~12只/平方米.做好通风措施,加强鸡舍通风,勤打扫鸡舍,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保持鸡舍空气清新是加速好转,防止病情加剧、恶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加强鸡舍通风的同时,秋、冬、春季节要密切注意鸡舍保温情况,严防冷风、贼风侵袭鸡群,使鸡患感冒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喷雾消毒方式对放养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微生物的影响。选用54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V1、二氯异氰脲酸钠粉舍外喷雾消毒组(V2组)、二氯异氰脲酸钠粉舍内舍外结合喷雾消毒组(V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舍内饲养密度为6只/m2,舍外密度为4只/m2,试验期为28d。结果表明:三组消毒方式对放养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部分微生物含量及鸡舍空气中大肠杆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空气中大肠杆菌含量有下降趋势,V2和V3组与V1组相比,空气中大肠杆菌含量分别下降38.57%、35.71%。由此可知,不同喷雾消毒方式对本试验条件下放养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无不利影响,对鸡舍微生物环境无显著改善作用,因此建议放养肉鸡在较好的饲养环境下可以不采用喷雾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2.
饲养密度对荣昌保育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提高荣昌猪保育阶段的健康水平、成活率为目的,设计了不同饲养密度试验研究。将240头健康的仔猪,随机分配到4栋猪舍,每栋猪舍3个不同饲养密度圈栏,每圈栏20头仔猪。4个试验组圈栏内均设置加装流量计1个,鸭嘴式饮水器2个。实验发现:(1)群体大小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密度越小越有利于仔猪的日增重。对比0.3m2/头、0.4m2/头、0.5m2/头3种饲养密度,0.5m2/头的荣昌仔猪饲养密度能有效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日增重;(2)在相同群体大小下,饲养密度0.5m2/头有利于仔猪摄入较多的水量;从仔猪发病率的统计数据发现,0.4m2/头和0.5m2/头的饲养密度均能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结果表明:0.5m2/头的饲养密度能有效地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仔猪摄入较多的水量,从而利于仔猪的日增重,同时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 A、B 两个平饲无窗鸡舍中设调查组(其中 A 鸡舍的条缝地板褥草地面的比例为1∶1,饲养密度约22只/3.3平方米;B 鸡舍的褥草地面比例减少,条缝地板与褥草地面的比例为2∶1,饲养密度约30只/3.3平方米)。并对其交配争斗行为及窝利用率的日间变化,进行了7次观察,得如下结果:1.交配行为在傍晚较多,每只雄鸡一日内平均交配次数日龄小的鸡较多,在褥草地面少的 B 鸡舍,交配次数较 A 鸡舍约减少30%。2.雄鸡每天争斗次数,B 鸡舍较 A 鸡舍多50%,饲养密度高的 B 鸡舍鸡,尤其在清晨争斗较多。争斗行为同交配行为一样,亦是日龄小的鸡较多。3.探讨了平均种鸡舍中交配及争斗行为,条缝地板和褥草地面的构成比例及饲养密度的影响。4.在上午就巢鸣较多,上午九点前后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4.
鲁禽Ⅰ号麻鸡公雏饲养至2周龄,选取体重均匀的健康鸡1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研究饲养密度(SD)对黄羽优质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的影响。1、2、3、4组SD分别为10、15、20、25只/m2。饲料营养按照《鸡的饲养标准(NY/T33—2004)》黄羽肉仔鸡营养需要配制,常规饲养管理和免疫,每周测定体重、耗料,8周龄屠宰。结果如下:①3、4、5、6周龄的体重(BW)和每周体增重(BWG)差异不显著(P>0.05),但自5周龄开始,第1组体重有大于其它各组的趋势;8周龄体重(BW8)和7~8周龄体增重(BWG7~8)第1组显著大于第4组(P<0.05),和2、3组差异不显著,而且BW8和BWG7~8与SD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②3、4周耗料量(FI)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5周的FI第1组显著大于其它各组(P<0.05),6周的FI第1组显著大于第4组(P<0.05),和2、3组差异不显著;3~6周龄耗料量(FI3~6)和SD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7~8周龄耗料量(FI7~8)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3、4、5、6周的料重比(FI/BWG)各组差异不显著,但3~6周龄FI/BWG随SD增大显著降低,和SD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7~8周龄FI/BWG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④8周龄屠宰率、腹脂率、胸肉水分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腿肉水分含量、胸肉和腿肉肌内脂肪组间有显著差异,且和SD有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P<0.05)。⑤综合鸡的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本试验中6周龄之前第4组的饲养密度(25只/m2)最适宜;7~8周龄以第3组的饲养密度(20只/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中华宫廷黄鸡是含有北京油鸡血缘的优质黄羽肉鸡,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应用品系培育和品系杂交配套技术,通过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成功选育出的高档优质黄羽肉鸡。   中华宫廷黄鸡体形外貌独特,大多具有凤头、毛腿等特征。全身羽毛黄色,以肉质细嫩鲜滑、肉味鲜美而著称,因其祖先曾作为清朝宫廷的御膳用鸡而得名。近年来中华宫廷黄鸡进入国内、外市场,被生产和消费者接受,出口日本引起轰动效应,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一、营养水平与饲料   中华宫廷黄鸡商品代90日龄公母鸡平均体重1.5kg以上,料肉比3∶1。与快大型白羽肉鸡相比,宫廷黄鸡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宫廷黄鸡的营养水平也可相对较低,但育雏期和肥育期都应使用全价配合日粮,应根据中华宫廷黄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配给各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雏鸡饲料要求新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颗粒大小适中,易于啄食。日粮中还应保证钙、磷、锌、铁、铜、碘、硒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的平衡供应。其营养水平标准参见表1。   二、饲养管理技术   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育雏的第1周要求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第5周达到20~23℃。育雏鸡舍至少需要提前24h预温(炎热季节除外),以使鸡舍提前达到所需的温度,保证雏鸡到达时有一个温暖的环境。在炎热季节,育雏温度不能超过37℃,温度过高时对雏鸡不利;防止阳光曝晒雏鸡,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饮水和饲喂 雏鸡要求先饮水后开食。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可先饮用5%的葡萄糖水,但亦需防止暴饮。在育雏前1~2周的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氟哌酸、红霉素等)和维生素电解质,连饮5天,可预防雏鸡白痢,提高育雏成活率。   通常要求出雏后24~36h进行开食,最迟不超过48h。可把开食料撒在纸上或浅盘上,雏鸡自由采食,3~4天以后再改成喂料器。全期自由饮水、自由采食。   3.饲养密度、通风 饲养雏鸡的数量,取决于饲养设备情况,比如喂料设备、饮水设备、通风设备等。一般0~30日龄饲养25~30只/m2,30~60日龄饲养15只/m2,60~90日龄8~10只/m2。在冬天,密闭鸡舍要注意处理好保温和通风换气的关系。通风换气以人走进鸡舍,眼睛、鼻子不会受到刺激为度。  相似文献   

16.
1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选择商品代福清三黄鸡300只,种源来自福建福清。试验于1999年7月在福建省福州大福有限公司试验场进行。开放式鸡舍,平面饲养,保温10d,舍温32℃左右,然后脱温饲养,气温26℃以上。采用24h光照,晚上人工补光,2-25W/m’,自由采食,饮水为80m地下深井水。按常规免疫。饲料为福州大福有限公司生产,l-2日龄用三黄鸡花料对附(颗粒料,粗蛋白19%),22-42日龄用三黄中鸡料Zll#(颗粒料,粗蛋白18%)。饲养密度:l-10日龄,40只/米’2!0日龄后,9只/米’。2试验方法将id划分成6个时间段,分别为A,B,C,D,E…  相似文献   

17.
正1)鸡舍内加强通风换气,不要急于提高饲养密度,要设法增加鸡的采食量,尤其是鸡100日龄以后应及时提高饲料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2)勤观察,发现病鸡及时隔离。3)鸡进入初产期要防止营养供给不足。4)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A、D3或鱼肝油。5)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和消毒。  相似文献   

18.
<正>1放养前的防病1.1合理选址鸡舍应建在背风向阳,安静的环境中,放牧场地最好为30°以下坡度的丘陵地,鸡场应建围栏。鸡舍出入口和鸡舍内应经常消毒,保持鸡舍清洁、阳光充足、通风,做到冬暖夏凉。病死鸡要及时深埋处理。1.2控制饲养密度舍内饲养密度以5~8羽/m2为宜。放养密度以80~120只/667m2为宜。1.3林地清理与消毒饲养前要清除林地及周边10m内的杂  相似文献   

19.
噪声应激对规模养鸡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和方法本次试验于2005年3月3日~4月19日,地点在织布厂边养鸡场和农户鸡舍,为期7周(49天)。试验动物:选用1日龄AA肉鸡600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只。A组由农户饲养,B组鸡舍离织布厂200m,C组鸡舍紧靠织布厂。饲养管理:饲料统一,按不同日龄进行饲喂。所设3组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喂料厚度对父母代蛋种鸡饲料浪费与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周龄"峪口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128只,随机分为1组、2组、3组和4组,每组32只,对应放置于试验栋舍4面第1架、2架、3架、4架的上层与中层饲养,鸡只饲养密度均为4只/笼。四组试验鸡群对应每次喂料厚度分别为2 cm、1.5 cm、1 cm和0.5 cm,记录四组鸡群共计6周时间内每天的饲料浪费量、日耗料、周体重和日产蛋个数。结果表明:喂料厚度为1.5 cm的2组鸡群试验过程中平均饲料浪费量为各组最少;2组鸡群的平均日耗料量为各组最低;2组鸡群的体重、产蛋个数与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建议在蛋种鸡饲养过程中,将鸡群喂料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