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栽插密度对南粳910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模拟机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20cm、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其有效穗数显著高于行距30 cm机插水稻,但采用行距30 cm的插秧机更能改善水稻群体光能利用条件,实现壮秆大穗,提高总颖花量和粒重,增强抗病性,最终产量反而较采用行距20 cm、25 cm的处理高。  相似文献   

2.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甘蔗种植规格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甘蔗机械作业的种植行距与产量的关系,柳州市蔗糖生产办公室与柳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进行了不同行距甘蔗种植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30era的甘蔗产量最高,达8220.0kg/667m2,分别比行距90cm、100cm的甘蔗增产530.0kg/667m2、369.6kg/667m2;行距120cm的甘蔗产量为8060.5kg/667m2,分别比行距90cm、100cm的甘蔗增产370.5kg/667m2、270.1kg/667m2.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1.4 m宽膜,一膜四行种植,设置5个不同行距配置的边行内移种植模式(即窄行行距分别为10、20、25、28和30 cm,宽行行距分别为60 cm和50 cm,株距均为10 cm),研究不同配置的边行与内行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行内移后,边行距膜边距离在10 cm以上的三个处理,边行与内行的单株结铃数无明显差异,边行距膜边距离小于10cm的两个处理,边行的单株结铃数较内行少1.1~1.4个;各处理相互间内行的单株结铃数无明显差异,铃重和衣分亦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边行内移技术可显著提高边行与内行的棉苗均匀度,增强边行棉株的抗逆生产能力,增加棉花产量。边行距膜边距离在10 cm以上的三个处理较边行距膜边距离小于10 cm的两个处理增产籽棉750 kg/hm~2左右。建议生产实际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边行内移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水稻栽培的合理密度,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并为推广使用插秧机超稀植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1996年新华农场承担了管局科委“水稻插秧机超稀植改装技术推广应用”的科研课题,实施三年来取得可喜成果。1课题的提出和依据新华农场水稻办在1992-1993年用人工进行不同密度插秧试验,穴路分别为10、12、14、16厘米,行距均为30厘米,经两年试验,穴距16厘米比其它穴距增产10%-15%。这一试验给我们很大启示。1994年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机动插秧机上完成超稀植。通过试验研究,用改变机动插秧机的传动比加大穴距,实现超稀植栽培,以达到…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丘陵山区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结荚习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南夏豆25和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的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密度为25万株·hm-2时,相同株距下行距配置的变化对主茎高度和重心高度影响不明显,株距从8 cm扩大到10 cm有利于抑制植株主茎高度的增加.重心高...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华粳8号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株行距配比,采用模拟机插方式,试验表明:行距25cm产量略高于行距30 cm产量,其中25 cm×12 cm株行距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皖稻68为材料,进行两种不同行距栽插试验,研究不同栽插行距对糯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30 cm行距相比,25 cm行距的处理群体总茎蘖数增加,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25 cm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总颖花量也增加,最终产量也高于30 cm处理。综上可以看出,皖稻68在25 cm机插行距条件下更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边际效应与种植方式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小区、池栽和大田生产试验三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即间套优势(RIS)=相对产量/相对占地面积,它是边行优势大小和边行优势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的综合反映,利用RIS是否大于1可作为间套种植是否合理的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20 40cm”(畦麦行距25cm,小麦小行距即沟宽20cm,大行距即沟宽50cm)小麦种植模式具有间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广、夏秋双高产的特点,对于实现小麦间套种植方式的规范化和机械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给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的种植选择适宜的行距,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10、15、20、25 cm 4个行距处理,研究了行距对其花后旗叶光合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明显影响,均表现为15 cm>10 cm>20 cm>25 cm.窄行距处理的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后0~28 d较低,而在花后35 d较高.窄行距也有助于提高旗叶蔗糖含量,其中以15 cm行距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15 cm行距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个播种时间(5月14、21、28日)和3种插秧方式(硬盘机插25 cm行距、硬盘机插30 cm行距、钵苗摆栽),研究其对优良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14日)条件下,水稻钵苗摆栽产量高,品质好;晚播(5月28日)条件下,硬盘机插25 cm行距处理产量高。播期、栽插方式对南粳9108糙米率、精米率影响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in ric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on grain yield and population quality of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 rice with good tasting have not been clearly understood. Clarifying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good tasting rice could lay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high yielding and good quality in mechanical cultivation.【Method】In this experiment, three rice cultivars with good tasting quality (Nanjing 9108, Nanjing 5055 and Nanjing 46)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the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10 cm, 12 cm, 14 cm, 16 cm and 18 cm) on their grain yield and population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when the row spacing was fixed at 30 cm.【Result】Productive tillers rate, high efficient leaf area index, grain leaf ratio (grain weight/leaf area), canopy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fter heading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were the highest under the plant spacing of 12 cm in above three rice cultivars. Grain yields tended to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lant spac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quadric curve was found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plant spacing.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grain yield in Nanjing 9108, Nanjing 5055 and Nanjing 46 ranged from 11.6 cm, 11.6-12.3 cm and 10.8-11.4 cm in two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urve equat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When the row spacing was fixed at 30 cm, the plant spacing of 11-12 cm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 quality and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the typical rice cultivars with good tasting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亭湖地区机插粳稻产量潜力,开展了不同机插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叶龄、株高无明显影响,适宜的机插密度能获得优质的群体质量,从而建立合理的穗粒结构,产量较高。在本地生产条件下,行距控制在25cm、穴栽3.6株时,推荐使用的株距为14~16 cm。  相似文献   

15.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在不同插秧量和行距配置方式下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交稻穗大、粒多、千粒重大、经济系数高、灌浆持续期长、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率高。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7.27%。但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不同:杂交稻适宜插单苗,而常规稻适宜插3苗;不论是杂交稻还是常规稻,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适宜等行距栽培以减少群体漏光,弯曲穗型品种适宜宽窄行栽培以改善中下层叶片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18.
以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30号为材料,探讨在机插条件下不同密肥管理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株距为29.7 cm×9.9 cm、每丛5.3株苗规格下武运粳30号产量最高。建议在今后的机插生产中,尽量调小株距、加大抓苗量,达到适宜的群体关系,促早够苗,以获得足够多的有效穗数;在穗肥施用方面,在中期及时搁田、及早落黄的基础上,分2次(倒4叶期和倒2叶期)施穗肥,每667 m~2用量为10 kg尿素或9 kg尿素+9 kg复合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55 cm、65 cm两个行距水平以及种肥侧向、正向两种施用方式,研究不同行距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5 cm、65 cm行距对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叶面积指数和干重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两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基本相同;种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前期生长影响较大,种肥侧施的肥效明显优于种肥正施。玉米三叶期至拔节期,种肥侧施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重和根系数量较种肥正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种肥正施和侧施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可以根据农机具设计和生产需求,规范行距,统一收获机械规格,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明确第二积温带水稻适宜移栽密度,分析高产形成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地第二积温带种植,穗重型品种和穗数型品种均以行距24.0 cm、株距13.3 cm处理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