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沿江稻区粳稻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江苏沿江稻区生态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种植方式等因素,综合各先进实用技术的优势,组装配套形成了“旱育短龄秧苗带土带肥浅栽,按移栽叶龄控制基本苗,浅湿灌溉,适时控制高峰苗,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的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在千亩核心方、大面积超高产田上的实施与应用发现,单产可提高到700kg/667m^2以上,要比当前大面积生产增产15%-20%。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稻571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科稻31为母本、盐丰47为父本配组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型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良特性,202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介绍了新稻57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九稻41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1990年以九稻15号为母本,以浙辐802为父本进行籼粳亚种间远缘杂交,后代再经穿梭选育,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大粒偏大穗型粳稻品种。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主要栽培要点及最佳适应区域。  相似文献   

5.
新科稻2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产量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 ,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江苏省中粳联鉴 ,平均产量632.6kg/667m2,居11个参试品种 (系 )第三位。1997~1998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中粳新品种 (系 )区试 ,平均单产621.8kg/667m2,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2.6% ,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二位。1999年进入江苏省淮南中粳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604…  相似文献   

7.
8.
《北方水稻》2021,51(5)
新稻51是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以新稻36为母本、自育品系12-4-6为父本杂交后多年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苗期长势稳健,抽穗整齐一致,分蘖力强,高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新疆南疆地区有效积温3 200℃以上稻区种植。从培育壮秧、适时插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10.
津稻1007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从津稻521/武育粳3号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1.
The breeding history and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ere reviewed. Besides,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春优84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春江16A与C84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总结了该组合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宁84系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宁84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2以上,衣分在40%...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同时又是单、双季稻混作区。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大米,尤其是优质粳米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双季稻生产中引入粳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温光资源特性,总结了现有双季晚(籼/粳)稻品种的种植表现,从产量、产量结构、干物质积累、群体动态、生育期、温光利用率、稻米品质等方面比较了长江中下游稻区晚粳与晚籼的可能差异。总体来说,双季晚粳在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晚籼;前期干物质积累两者无显著差异,但是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晚粳要高于晚籼,晚粳的灌浆率显著高于晚籼,这预示着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粳稻比籼稻有着较平稳的茎蘖动态,这使其具有更强的后期光合能力、更高的后期光能利用率;全生育期晚粳比晚籼长,主要体现在推迟抽穗结实,延长结实灌浆期;粳稻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显著高于籼稻,粳稻后期叶面积指数大于籼稻,光合势亦高于籼稻,而在生育前期(拔节至抽穗期)两者对温光资源的利用基本相当,因此温光利用率晚粳显著高于晚籼;另外,晚粳的稻米品质要优于晚籼。因此,相对于双季晚籼,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宣粳糯1号系由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晚粳糯120-5与早熟大穗香粳糯品系99-25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于201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清秀,蒸煮具清香,食味佳,熟期适宜,综合抗性好,适宜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太湖地区优良食味高产软米粳稻品种特征.[方法]收集适合太湖地区种植的软米粳稻品种,根据软米粳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食味品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了不同熟期不同产量与食味品质类型的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高产类型软米粳稻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中产类型.与味中类型相比,味优类型软米粳稻穗数、每穗粒...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级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继芳 《北方水稻》2009,39(4):25-26
为进一步提高超级粳稻产量,达到超高产目的,黑龙江省农科院自2000年开始进行大面积品种产量试验示范,通过多年对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栽培研究,总结出包括育苗方式、插秧规格、施肥、灌水、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产量攻关达到819.1 kg/667 m2,达到国家农业部优质超级水稻产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