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笑话     
1.蟾蜍和青蛙去办结婚登记,登记员蜘蛛问蟾蜍:“你多大啦?”蟾蜍慌了:“我……我……我23,不!我22!”蜘蛛教育蟾蜍说:“我们不支持早婚。看你满脸的青春痘,还没成年吧!”2.眼睛蛇高度近视,和大象初次约会客套一番后,眼睛蛇对着大象的鼻子说:“来就来吧,还牵这么大头猪来,你太客  相似文献   

2.
蟾蜍又名癞蛤蟆,属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及花背蟾蜍等。蟾蜍的耳下腺及皮肤腺内含有毒的白色浆液,即蟾蜍毒素(固醇混合物)。家畜一旦误食蟾蜍后,便可引起中毒。笔者于1989年6月7日偶遇2头育肥猪发生蟾蜍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蟾蜍又叫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蟾蜍属,是夏季危害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其分布广泛,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水稻田区和林区更多。我国已确定的蟾蜍共有6种,其中最常见的有中华蟾蜍、黑眶蟾蜍、华西大蟾蜍、花背蟾蜍等4种。中华大蟾蜍分布全国各地,黑眶蟾蜍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华西大蟾蜍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地区,花背蟾蜍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区。炎热夏秋季节的晚上,蟾蜍常在蜂箱门口大量取食在蜂箱门口扇风的蜜蜂。每只蟾蜍一次能吞食7~8只蜜蜂,一个晚上能吞食数10只到100只。尤其是在雨后转晴的夜晚,蟾蜍更是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4.
品种关:用来脱衣的蟾蜍要个头大,肉肥、健壮、无伤,这是提高蟾衣产量的基础,宜选择中华蟾蜍、黑眶蟾蜍、盘谷蟾蜍、头盔蟾蜍、喜山蟾蜍等种群大、分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属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有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及花背蟾蜍等。蟾蜍头部耳后腺及皮肤上的瘤状突起能分泌毒液,称为蟾蜍毒素,该毒素有很强的毒性。1病史病犬雄性,3月龄,8.5 kg,免疫、驱虫情况正常。该犬啃咬蟾蜍0.5 h后出现发病症状。2临床症状患犬剧烈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液体,其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蟾蜍为蟾蜍科动物,剥下蟾蜍之皮晒干为干蜍皮,其耳后腮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为蟾酥,性辛甘温,有毒,功能解毒散肿,通窍止痛。蟾蜍所含主要成分为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甾醇、蟾蜍碱去乙酰基华蟾蜍素等,大多具有生物毒作用。每年入春之后,随着气候的变暖,蟾蜍也频繁地活动于自然界中,这也增加了犬  相似文献   

7.
(一)蟾蜍的品种特征及生活习性 1.蟾蜍的品种特征及分布:蟾蜍俗名癞哈蟆。主产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常见主要品种为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3种(见图)。这几个品种个体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绿色,布满大小不等的瘰疣。上下颌无齿,趾间有蹼,雄蟾蜍无声囊,内侧三指有黑指垫。  相似文献   

8.
蟾蜍为蟾科动物中华大蟾蜍的全体。别名癞虾蟆、癞哈巴等。蟾蜍汤是用活蟾蜍加水煎煮的汤汁。蟾蜍经高温煮沸,将蟾蜍腺体分泌物、皮肤、肉尸、内脏中药物成份浸出,溶于汤中,以蟾蜍汤涂擦母猪乳房炎症(红、肿、热、痛)部位,通过局部皮肤的吸收,对流、蒸发作用,使药物直达病灶,达  相似文献   

9.
蟾蜍的用途 蟾蜍即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典>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0.
蟾蜍汤是用活蟾蜍加水煎煮的汤汁。蟾蜍经高温煮沸,将蟾蜍的腺体分泌物、皮肤、肉尸、内脏中药物成分浸出,溶于汤中,以蟾蜍汤外涂乳房炎症(红肿热痛)部位,经过皮肤吸收、使药物直达病灶,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蟾蜍是常见的两栖爬行动物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我国有 1 5种 ,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全世界共有30 0余种。蟾蜍有生理性脱皮现象 ,与蝎子、蛇等动物脱壳的原理相似 ,只是每种动物脱衣周期及时间不同而已。可是由于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 ,且又多在夜间脱衣 ,故很少有人见到。我场养蟾蜍采天然蟾衣已有 6年时间 ,现介绍如下。1 掌握规律采得蟾衣 我场掌握了蟾蜍生理规律和生存环境及自然脱蟾衣的规律 ,采用特别的设施 ,让蟾蜍吃食后发育一致 ,并观察其皮肤生长进程 ,成批的有规律自行脱衣 ,整张率占 60 %以上 ,并设法…  相似文献   

12.
蟾蜍的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蟾蜍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蟾蜍毒素、蟾毒配基和蟾毒色胺类化合物。蟾蜍在兽医学及医学临床上均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药用动物。本文就蟾蜍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蟾蜍蟾蜍1只,生姜25克,共捣烂,加醋65毫升,冲服,每天1次,主治猪肺疫。蟾蜍1个焙干,研成细粉,用温开水灌服,每天1次,连服7天,主治猪气喘病。活蟾蜍3只,生姜25克捣烂,加醋100克冲服,每天1次,主治猪丹毒。蟾蜍1只,烧灰研末,拌饲喂服,主治猪痢疾病。蟾蜍浆,在猪耳尖3条静脉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蟾蜍蜕衣中,常出现时间难控制,蜕皮不完整、蟾衣薄、药效低等技术问题,从技术上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可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1 品种关用来蜕衣的蟾蜍要个大、肉肥、健壮、无伤,这是提高蟾蜍产量的基础。宜选择中华蟾蜍及其亚种和头盔蟾蜍、黑眶蟾蜍、盘谷蟾蜍、喜山蟾蜍等种群大,分布地域广的品种。2 湿度关空气湿度变化对蟾蜍蜕皮影响较大,应控制好先干后湿,蜕皮后干湿适中,在50%~65%左右。这样有助于蟾衣层形成和分离,蜕皮快速,蜕皮后蟾蜍恢复快。3 年龄关宜选择2~3年成年蟾蜍,生长代谢旺盛。幼蟾蟾衣面积小,过…  相似文献   

15.
蟾蜍饲养     
一、概述蟾蜍俗称癞蛤蟆,又叫癩宝。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大致分为三种: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省。蟾蜍体形如蛙,但比蛙大,体长10cm以上,上体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圓。皮肤非常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  相似文献   

16.
猪食蟾蜍中毒的病例甚少。所以在国内外兽医文献上未见报道。蟾蜍又名癞蛤蟆。蟾蜍的耳下腺和皮肤腺内含有毒的白色浆液,即蟾蜍毒素,中药蟾酥就是采集此浆液加工制成的。蟾酥经肠外投药或内服过量时,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人工养蟾蜍可谓一举多得,可以充分发挥动植物生态空间的立体互用,把果林间空余地面再利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蟾蜍可以消灭果林害虫,并生产出珍贵药材蟾酥、蟾衣及蟾肉。同时因害虫危害轻而生产出优质果品。果园养蟾蜍成本低,设施简单,管理方便,工作量少,效益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可提高80%左右。我国各地凡是有野生蟾蜍的地区,都可以进行果园养蟾蜍。果园套养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的品种,如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这些品种产蟾酥、蟾衣多,且产肉量多,利用率高。蟾酥、蟾衣被医学界应用于临床上,售价不断上扬,已…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开始,国内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炒得十分火爆,甚至有人说一张蟾衣可卖几十元或上百元,几乎一夜之间可以靠几只蟾蜍成为富翁。我场养蟾蜍采天然蟾衣已有6年时间,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蟾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蟾蜍在我国有15种,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全世界共有300余种。蟾蜍有类似蝎、蛇等生理性脱皮(又称衣、蜕)现象,但只是每种动物脱衣方式、周期及时间不同而已。由于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且又多为夜间脱衣,故很少有人看到,因此被蒙上一种神秘色彩。目前社会上有人用涂药或喷药方法去刺激其脱衣,这只能引起蟾蜍生理紊乱,反而脱不下衣来,即便脱下来,也是些碎衣,无药用价值。再说,这类药未经国家兽药检测部门批准,是不能上市销售的,更不可以让人们去服用含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凡是有野生蟾蜍的地区,都可以进行果园套养蟾蜍。我国蟾蜍共有15个品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蟾蜍均有人工养殖的优势,果园套养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的品种,如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这些品种原产于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蟾酥、蟾衣被医学界应用于临床上,但近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变,产品日趋减少,售价不断上扬,已成为紧俏中药材。在我国不少地区,人们均有食用青蛙肉那样食用蟾蜍肉的习惯,仅上海、广州、嘉兴等市每年上市量有数万吨,市场需求量还在不断递升。果园养蟾,可以在园中挂几盏黑光灯(日光灯亦可),晚上引诱林中害…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季以来,养殖蟾蜍,收集蟾酥和蟾衣年收入可达数十万的广告频频见诸各媒体。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考察了本地一养殖户浙江海宁市、内蒙、新疆等地5家及从事蟾蜍养殖加工的养殖场、户,实情相差甚远。 蟾蜍,俗称癞蛤蟆,不同品种的野生蟾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蟾酥是利用蟾蜍的头部耳后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