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世界滇红之乡"美誉的凤庆县以茶立县,主打特色品牌,立足"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定位,坚持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凤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特色的靓丽名片。凤庆县是滇红茶的故乡,目前共有茶园30.6万亩,年产量3.5万吨,是中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其中红茶产量占到80%,也是中国红茶产出第一大县。2016年5月该县启动了  相似文献   

2.
正凤庆是全国范围内古茶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之一。全县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古茶园1626.66 hm~2(24 400亩),野生茶树群落2106.66 hm~2(31 600亩),凤庆县共计有古茶树资源3733.33 hm~2(56 000亩)。其中,现存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类型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锦秀茶祖"及周边古茶树群落——锦秀村古茶山。锦秀村古茶山集中连片面积约20 hm~2(300亩),存在古茶树14 000多株,其中,胸径1 m以  相似文献   

3.
苍南县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浙江苍南五凤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天牛对茶树的危害率为6.7%~50.0%;供试茶园的茶天牛危害特点为:近山顶(海拔450 m)的茶园茶天牛危害率高于半山腰(海拔350 m)的;路北侧的高于路南侧的;距路边1 m处的高于距路边100 m 处的。茶天牛的危害程度与土层深浅、茶树根部分外露与否及诱虫灯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镇安县茶叶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 ,迄今已有30 0多年的历史 ,是我省的传统产茶县之一 ,全县年产干茶 1 8.5万 kg,年产值达 740万元。据调查 ,全县迄今茶园面积为 0 .1 2万 hm2 ,年均产干茶 1 0 .2 kg/667m2 ,其中年产干茶达 30 kg/667m2的茶园有 0 .0 2万 hm2 ,占茶园总面积的 1  相似文献   

5.
正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距县城72 km。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m,最低海拔1100 m,平均海拔1400 m,年平均气温18℃。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惠民乡的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1800 hm~2(2.8万亩),有成林成片采摘面积600 hm~2(1万亩)。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28年历史。生长在万木丛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品质优良,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衍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品种珍稀,绝无仅有。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  相似文献   

6.
徐驰  曹茂 《农业考古》2020,(2):233-238
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省凤庆县又是滇红的诞生地,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种植历史,其混林茶园生态系统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其茶叶种植史和混林茶园生态系统进行梳理和研究,厘清凤庆县茶叶种植的历史发展脉络,挖掘凤庆混林茶园生态系统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 +0.367)、N=t2/D2(21.509m +1.083)和N=t2/D2(-21.107m +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0(n)=2n±7.1488、T0 (n)=2n±6.8811和T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云县白莺山古茶园位于东经100°19′~100°21′,北纬24°17′~24°39′,海拔1800~2300m。白莺山古茶园辖白莺山和核桃林2个村民委员会,25个村民小组,有布朗族、拉祜族、俐侎族、彝族、汉族等5个民族3098人。有茶园面积4080 hm2(白莺山村内54 hm~2古茶园为核心保护区)。博物馆涉及25个村民小组722户农户。内有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184万株,古茶树有当地茶农称的本山茶、黑条子  相似文献   

9.
正楚雄州地处滇中干旱区,茶园大都建在海拔1600~2300 m以上的高山密林中,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现有投产茶园面积2666 7 hm~2,生产厂家125个,拥有年加工能力为1200 t的初、精制加工设备600台(套)。2017年毛茶总产量1150 t,毛茶总产值6100万元,第三产产值1 78亿元,全行业总产值约2 4亿元。茶农总人数为11 588人,茶  相似文献   

10.
双柏县白竹山茶场始建于1962年,2004年12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现有5个茶园基地,茶叶种植面积106.67hm^2,分布于2000~2400m的高海拔地区。由于大部分茶园为上世纪70、80年代种植,有30、40年树龄,树势衰老,加之海拔高生长慢,茶蓬面芽头瘦小量少,产量很低,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11.
紫娟是1985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茶园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中发现的1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因该茶树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据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该茶树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宜在海拔800~2000m,年平均温度15℃,土壤pH值4.5~5.5,绝对最低温度-5℃以上,适种云南大叶茶的地区进行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移栽期  相似文献   

12.
1 漳州市茶叶发展现状 1.1 茶叶增产,农民增收据调查,200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22万hm2,占全国的1.06%,产量1.9万吨,占全国的2.76%,产值5.676亿元,每667 m2茶园为茶农创收2000元左右.华安县仙都镇有茶园面积0.15万hm2,人均茶园533 m2,全镇茶叶总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有50%的茶农户收入超过1万元.平和县九峰镇眉山村有茶园面积357 hm2,户均茶园0.8 hm2,人均茶园2000 m2,茶叶总产值800万元,人均茶叶纯收入3000元,茶叶收入万元以上的有380户、5万元以上15户、10万元以上4户.  相似文献   

13.
豫南茶园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茶毛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已成为豫南茶区的三大主要害虫.据调查,每年发生危害面积3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重度危害面积约4万亩,特别是信阳市的光山县、新县、商城县、浉河区等茶区茶毛虫和茶尺蠖曾多次局部暴发,虫口密度高达1200~1 800头/m2,使茶园遭受到毁灭性灾害,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横跨北回归线上,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源地、集散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宁洱县最高海拔2851.1m,最低海拔551.7m,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398mm,全年日照时数为1940小时,四季温暖如春,适宜茶树生长,目前全县茶树面积达10.9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2.15万亩,县内有野生型古茶园12.16万亩,  相似文献   

15.
为江口县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17-2019年对江口县不同海拔、不同树龄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口县茶园虫害主要有蓟马、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象甲和绿盲蝽,部分茶园有黑刺粉虱、白粉虱和茶毛虫,茶象甲近年发生偏重;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和茶炭疽病,茶白星病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茶园发生,茶饼病近年来发生面积和频次逐渐增加。建议采用加强秋冬季管理,及时除草、修剪茶树和采摘茶叶,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强化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凤庆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3733 hm2(56 000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前身系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1939年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  相似文献   

17.
<正>"高山出好茶"。海拔2098.7米的壶瓶山横亘在石门县境北部。石门县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全部分布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周围,茶林相间,具备优质茶、有机茶生长的极佳环境;全县年产干茶20万担,销售产值达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万担,名优茶产  相似文献   

18.
云抗10号无性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河县茶技站于2003年在小厂乡海拔1 800 m的石岩脚自然村,建立了2 hm2云抗10号无性茶高产优质示范园.2006年茶园开始投产,到2006年10月统计茶叶产量,每公顷最高产量达1 200 kg干茶,最低产量825 kg干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海拔和坡向对伊犁河谷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昭苏和察布查尔县海拔1 400~2 800 m不同剖面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拔和坡向对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南坡不同海拔全氮(0.33~3.24 g/kg)在1 400~2 0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后在2 2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1.43~76.33 mg/kg)、铵态氮(22.84~110.17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北坡不同海拔全氮(0.08~1.13 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铵态氮(27.96~132.73 mg/kg)在1 400~1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后在2 0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0.73~13.8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除北坡相同海拔相同土层铵态氮大于南坡外,全氮、硝态氮及其他理化性质均呈南坡大于北坡。南坡海拔与含水量、全氮呈正相关,北坡海拔与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对伊犁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弄清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以期反映退耕还茶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及退耕还林(茶)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为对照,就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茶园和对照撂荒地、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增加,最大值均集中于<0.25 mm团聚体中;(2)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则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茶园土壤除了<0.25 mm团聚体外,其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高于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同直径团聚体;(3)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其分布规律与微生物量碳、氮基本一致。【结论】与撂荒地、桉树人工林相比,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较为丰富,大团聚体中的含量尤为突出,表明退耕还茶是研究区一种较为理想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