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原料的严重不足以及国际进口贸易形势的日益紧张,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菜籽饼粕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的加工副产物,饲用价值不高严重制约了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具有改良菜籽饼粕品质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改良菜籽饼粕饲用价值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饲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油菜籽饼粕蛋白质的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常规油菜籽饼粕因硫甙含量高而限制了它的利用。“双低”饼粕硫甙含量虽低(0.3%以下),可以安全饲用,但高于国际上推荐作食品的硫甙的极限含量(0.4‰),不能直接食用。其他如单宁、植酸、芥子碱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不利,也有碍食品的风味,在硫甙含量低到一定程度后,降低上述成分含量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武汉市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首次进行了以“双低”菜籽饼粕为蛋白源发酵酿制酱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用切实可用的油菜芥子甙分析方法,对解决菜籽饼粕含毒问题,提高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有现实意义。现有的葡萄糖甙试纸、硝酸银及紫外分光光度等方法限于设备条件普遍推广应用尚有一定困难,目前我们选用的硫酸钡重量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可供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刈割间隔时间对饲用型甜高粱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饲用型甜高粱刈割两茬不同刈割间隔时间(72d和94d)对其产量、茎秆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间隔72d二茬刈割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饲用型甜高粱产量和茎秆品质,促进甜高粱饲用和糖用价值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刈割茬次对苎麻饲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以饲用苎麻"中饲苎1号"和纤饲兼用苎麻"中苎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年内不同刈割茬次的测产和营养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在不同茬次间的产量性状中,干鲜比的变异幅度最大;而在不同茬次间的饲用品质上呈现"前两次优于后4次"的变化规律,且不同茬次间,茎的饲用品质变异幅度大于叶。在实际苎麻生产过程中,可利用干鲜比估测苎麻植株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饲用苎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饲用苎麻的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施氮及收获技术、产量与营养品质、饲养等方面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饲用苎麻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和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秸秆的饲用品质变化特点,提升花生秸秆的饲用价值,本研究以1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对各发育阶段的花生植株进行分期取样,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利用NIRS方法检测茎秆、叶片、根、荚果、秸秆等的蛋白质和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随着荚果的膨大充实和品质提升,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量变化幅度较小,蛋白质与钙的含量均呈前期降低、后期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64%~8.87%和12.63%~13.61%,钙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92%~1.01%和0.95%~1.10%,秸秆品质下降。对于饲用花生品种而言,花生初花期或盛花期的秸秆量最大,品质最优,综合饲用价值最高。在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植株各部位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持续下降,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相关性。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23%~7.28%和10.86%~13.57%,钙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0%~1.04%和1.16%~1.19%。在保证花生产量的基础上,适宜的收获期能够兼顾花生荚果和秸秆...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于我国南方栽培的饲用红麻品种,在闽南地区对8个饲用红麻品种进行产量、品质、适口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饲用红麻品种1号和6号综合表现较好,其鲜茎叶产量分别达25.4t/hm2和23.6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达19.42%和22.84%;鲜茎叶饲喂肉牛适口性一般,青贮后外观品质属中等偏上青贮料,饲喂肉牛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9.
大麦籽粒的品质是决定其食用价值、饲用价值和酿造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过去,大麦主要用于食用或喂饲牲口。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逐步转化为工业原料,对大麦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各大麦生产国针对不同用途大麦品种的品质要求,积极开展专用大麦的品质育种研究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从不同用途大麦的品质要求、品质育种、品质遗传和品质分析四个方面概述大麦育种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质饲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盛良学  贺喜全 《杂粮作物》2002,22(3):134-137
回顾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等饲用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历史和现状,并综述了饲用玉米品质充种目标、原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促进种养结合,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材料,添加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进行青贮比较试验,研究高水分饲料油菜青贮技术.试验分为5组,分别将20%的各碳水化合物原料(麸皮、玉米粉、米糠、玉米淀粉)与高水分饲料油菜混合青贮,青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营养成分、pH、有机酸含量等.结果表明,添加各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12.
用稀盐酸浸提菜籽饼粕进行脱毒、植酸提取及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制备。脱毒粕可干燥作饲料或经匀浆、离心分离和过筛的方法制取浓缩蛋白,制浓缩蛋白后的残渣再匀浆用稀碱萃取,调等电点沉淀出分离蛋白。总蛋白质提取率≥91%,制取的浓缩蛋白含蛋白质61%,硫甙低于0.4%,植酸低于1%;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硫甙低于0.03%,植酸低于0.5%。  相似文献   

13.
菜籽多酚的制备、检测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多酚是菜籽中的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抑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菜籽经压榨后,大部分的多酚都残留在菜籽饼粕中,影响菜籽饼粕的利用,因此研究菜籽多酚的提取、纯化、检测及其在菜籽油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对于菜籽饼粕高效利用和菜籽多酚的开发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菜籽多酚及其分类,综述了菜籽多酚的制备和检测方法、菜籽多酚在菜籽油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以期为菜籽多酚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饲料油菜与牧草混合冬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冬季饲料作物缺乏的压力,改进冬季饲草的生产模式,提高饲草油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通过设置小区试验,将双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分别与紫云英、黑麦草和光叶苕子等冬季牧草按比例混播,测定各处理的生物学产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探寻油菜与牧草混播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菜与光叶苕子、紫云英、黑麦草的混播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光叶苕子与油菜混播均可以提高饲草的鲜样总产量,且在密度按1:4(油菜按15 000株/hm2的播种量)混播时,各取样时期的饲料鲜、干样产量均较高,油菜终花期时该处理的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与紫云英混播,也可提高饲料油菜的鲜样产量,但差异不显著,且紫云英因光照不足,油菜初花期时已全部死亡。(3)与黑麦草混播后,饲料鲜样产量、粗蛋白产量均显著下降。因此,油菜与光叶苕子混播是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冬季饲料作物生产效应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亚临界萃取菜籽低温压榨饼中油脂的工艺,并将所得油的品质与正已烷、超临界CO2萃取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液料比和萃取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液料比与萃取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经优化后,在35℃下,设定液料比为8.3 mL/g,萃取90 min,菜籽油的提取率最高达95.10%。通过亚临界萃取得到的菜籽油磷含量为113.20mg/kg,约为正已烷萃取菜籽油(磷含量232.48mg/kg)的一半,油脂酸价与过氧化值都较正已烷萃取菜籽油低;亚临界萃取的菜籽油除磷含量与超临界萃取菜籽油差异显著外,其它品质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甾醇及生育酚含量均与超临界萃取油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A simpl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ve quality of canola and high glucosinolate rapeseed meals for monogastric animals (chicks) was developed; the meals were mixed with NaHCO3 and NH4HCO3, then heated in a conventional oven. Chicks fed untreated canola or rapeseed meals gained less weight than those fed a soybean meal diet, whereas chicks fed the alkaline-heated meals had weight gain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ose fed the soybean diet. The antithyroid effect of the untreated rapeseed meal was reduced by alkaline treatment of the meals, as shown by improved T4 and free T4 levels in chicks fed the processed products. In chicks fed untreated or alkaline-treated canola or alkaline heated rapeseed meal, all thyroid hormone level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birds fed the soybean meal diet. However, heart tissue of chicks fed diets containing rapeseed or canola meals showed muscle fiber degeneration, although relative heart weights were the same in all groups. Liver tissue from most of the chicks in all dietary groups appeared normal or only slightly abnormal. The nutritive value of both rapeseed and canola meals was improved by this simple process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除油用外,还有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从油菜单用途看,纯油用经济效益不高,但根据油菜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实现“一菜多用”,大幅度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促进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本文综述了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综合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油菜品种丰油730整个生育过程中分别以5种不同的硼肥施肥方法进行处理,研究施硼方法对杂交油菜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硼肥施用方法均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其中以苗床和大田施硼肥作基肥,花期追硼肥方法油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