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基于GIS的鲁东南山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防御雷击灾害,掌握鲁东南山区雷电灾害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布特点,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分法、空间分析法等数量化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GIS的气象灾害数据库作为风险分析与识别、风险评价与区划的信息平台,对五莲县雷暴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编制了雷暴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五莲县雷暴灾害发生的综合风险空间分布不均,其中洪凝街道综合风险性最高,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稍高,北部、东南部综合风险性稍低,并就防御雷暴灾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丁岙’杨梅(cv. ‘Dingao’)为试材,于2011年5月(杨梅果实发育期)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大棚内外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eaf)、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时对大棚内外‘丁岙’杨梅的叶片光响应、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棚内外杨梅Pn日变化都为双峰型曲线,大棚杨梅的CO2补偿点、饱和点以及净光合速率要大于大棚外杨梅;Pn与PAR、CO2浓度呈双曲线关系,与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leaf呈三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葛(Pueraria montana (Willd.) Ohwi)自然结实率不高,为了找到可靠的进行科学人工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葛为研究对象,采用I2-KI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对葛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1)葛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前1 d最高,且此时花粉活性最强,开花后随散粉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开花后2~5 d有一个花粉活力较稳定的时期;(2)葛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第1天最强,此后可授性下降并迅速在第5天不再具有可授性。本研究通过对葛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研究,明确了葛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推导出葛的最佳授粉方法是:采集开花前1 d的花粉对开花后第1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为进一步对葛进行科学人工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37-3743
小黄金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 flavicarpa)杂交结实率不高。本研究以小黄金西番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提高其杂交结实率提供依据。分别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花粉离体培养法对柱头可授性和花粉萌发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状态下柱头的可授性和花粉萌发最适的蔗糖、硼酸浓度。结果表明:(1)个不同状态(花苞期,萼片分离期,花瓣分离期,半开放期,完全开放期)下的柱头均具备可授性。(2)不同蔗糖、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性影响,低浓度促进其萌发,高浓度则起到抑制作用,最适蔗糖浓度为20%,硼酸浓度为0.06%。(3)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对花粉萌发率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提高小黄金西番莲坐果率,加快杂交育种进程及促进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蒲公英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对开花持续时间进行观测以便为蒲公英生殖特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期持续时间为5~7 d,开花时间一般在每天的07:30~15:00.蒲公英花粉生活力试验结果显示,蕾期蒲公英花粉生活力为11.0%,开花后1~2d内的生活力为98.0%,3~4d生活力为89.5%,5~7 d生活力为81.7%;柱头可授性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柱头基本不具可授性,开花后4 h左右蒲公英柱头可授性达到最高,为96%;在同一天中,11:00~13:00柱头可授性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达95%以上.因此,在开花当天或3 d内的中午至下午进行人工授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合肥地区春季大棚光温环境与番茄耐低温弱光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为了解合肥地区春季大棚内的光温环境,筛选番茄耐低温弱光的指标,为选择适于本地大棚栽培的番茄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对2008年3~4月份大棚内外温度、光照的观测和大棚内不同番茄品种的栽培试验,研究了大棚内外的光温环境,低温弱光对13个不同番茄品种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大小、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大棚内温度在20℃左右、比棚外平均高5℃左右,大棚内光强平均为20kLx。多云或者阴雨天,大棚内出现低温弱光环境。不同番茄品种叶绿素含量不同,美洲豹、天福168叶绿素含量高,天福501净光合速率大,与其低温弱光的适应性一致。低温弱光处理对不同番茄品种叶片MDA的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不同。天福501、天福168番茄MDA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文章对低温弱光环境与番茄耐低温弱光指标进行了讨论,指出苗期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水平和低温弱光下MDA含量是选择耐低温弱光番茄品种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5个萱草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形态差异并明确不同萱草品种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有效提高萱草杂交育种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H5’花朵直径最大,即将开放时的花蕾也最长,‘H2’花朵直径和即将开放时的花蕾最小;‘H4’花葶最高,‘H3’(‘金娃娃’)最矮;‘H2’株高最高,‘H3’最矮;‘H1’叶片长宽比最大,‘H3’最小。染色结果表明,醋酸洋红、KI-I2和TTC染色液均能使萱草花粉着色,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花粉离体培养结果表明‘H1’花粉在36种组合培养基中均不能正常萌发。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H1’和‘H5’柱头可授性较高,‘H2’,‘H3’和‘H4’依次降低。综合以上研究发现‘H1’和‘H5’是萱草杂交育种中很好的亲本材料。本研究通过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鉴定可快速筛选杂交育种中的优良父母本,为萱草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生物学特性,探讨野生茶树雄性不育表型特征。以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为试材,田间观察了野生茶树的开花物候期、单花发育进程和花器形态特征,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染色法测定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物候期为9月上旬—10月上旬,全花期持续约29~33天,花期与对照材料相近。雄性不育花从花芽分化至花瓣凋谢平均历时约107天,比对照长14天。雄性不育花器结构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花冠开展度小,花丝弯曲畸形,花药彼此粘连,皱缩干瘪,不裂药,花药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败育花粉。雄性不育花雌性器官发育正常,柱头从开花前1天至开花后4天具有可授性,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1天。所调查的野生茶树雄性不育类型属于花药败育型和花粉败育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杨梅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杨梅成为浙江省第二大水果产业。由于气候的多变,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杨梅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浙江省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杨梅灾情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低温冻害、高温热害、干旱、大风等杨梅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确保杨梅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杂志》2020,36(4):150-452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3.
杨梅肌动蛋白基因MrActin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增杨梅嫩叶中肌动蛋白基因(MrActin1)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并评价MrActin1的进化地位,同时分析MrActin1的表达模式。利用RT-PCR扩增MrActin1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预测MrActin1的理化性质和同源性,用临接法构建其的系统发生树。通过Northern blot分析MrActin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该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B 650589)全长1137 bp,编码了1个由37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他植物Acti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8%以上,根据高等植物Actin相似性构建了进化树,表明MrActin1与陆地棉、圆叶锦葵Actin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进化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MrActin1在杨梅的花、叶、枝条和果组织中恒定表达。首次获得了杨梅MrActin1 cDNA全长序列。  相似文献   

14.
温度胁迫对杨梅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毅  叶文文  徐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161-166
本文利用液相氧电极研究低温(2℃和10℃)和高温(35℃和40℃)胁迫对荸荠和东魁两个杨梅品种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对照(25℃),并且随着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进一步降低;而呼吸速率则大于对照,并随着胁迫的加剧而升高。胁迫解除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本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的杨梅叶片在不同反应液温度下(2℃和10℃、35℃和40℃)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杨梅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福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10-113
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酸雨对6年生东魁杨梅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胁迫加剧,叶片可见伤害症状严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显著降低,光系统I(IPSII)的潜在化学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细胞质膜透性增加,MDA含量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从而抑制杨梅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晚霜冻变化对甘肃平凉苹果冻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陇东平凉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春季气温、≥10℃活动积温资料及1987—2013年在平凉崆峒区所设苹果观测点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东平凉“金果”春季物候期对春季气温和晚霜冻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和晚霜冻天数存在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静宁、庄浪、华亭晚霜冻结束最晚,晚霜冻天数最多,其次是崆峒、泾川、灵台,结束最早的是崇信,晚霜冻天数也最少;晚霜冻结束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明显,40a来提前了13.4d,特别是90年代后期开始,晚霜冻结束日期显著提前,个别年份晚霜冻结束日期呈现阶段性推迟的特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陇东平凉自1971年以来,春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气温稳定通过≥10 ℃的积温增加,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10~13 d,花芽的提早开放增加了苹果树春季开花受冻的危险,特别是个别年份晚霜冻日期明显推迟及过程持续日数的增加造成对苹果冻害影响的加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荸荠’杨梅成熟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荸荠’杨梅成熟度的影响,为特色杨梅生产和品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以‘荸荠’杨梅单果重(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风味指标)、可食率(质地指标)为参考数列,以‘荸荠’杨梅果实成熟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参比数列,对‘荸荠’杨梅成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荸荠’杨梅单果重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热量指标;相对湿度除6月中旬外,其余各旬对单果重的影响均较密切,5月中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大,5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最低气温对可食率影响最大。因此,影响‘荸荠’杨梅成熟度的气象因子及其时段效应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杨梅采后变质的主要内外因,综述了低温保鲜、气调保鲜、保鲜剂保鲜以及涂膜保鲜等国内外杨梅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杨梅保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装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梅果实常温下较难贮藏,采用东魁杨梅果实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几个包装处理中,以真空加冰块和充氮气加冰块的包装处理效果较好,可使杨梅果实采后保鲜10d,好果率达91%以上;单纯采用在外包装中加入冰块的处理方法,其保鲜期最多只有7d,并且冰块与果实的质量比值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