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测低温对红花微粒体和质体脂肪酸脱氢酶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GC-MS和RT-PCR测定了低温条件下两种基因型红花材料苗期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含量和ω-6和ω-3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低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红花材料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但不同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对低温响应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PI470942材料根对低温不敏感,而叶片对低温较为敏感,而PI544021材料叶片对低温不敏感,茎对低温较敏感。此外,低温对不同材料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及对同一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均有较大差异。低温显著促进了PI470942材料叶片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变化影响不显著,而低温显著促进了PI544021材料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叶片影响较小。另外,低温对脂肪酸含量的调节既有转录水平又有转录后水平,且这种调节具有组织差异性。低温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根和叶片中脂肪酸含量变化,而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茎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低温对脂肪酸脱氢酶的调控情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疆8个不同产地的21批次棉籽油中18种脂肪酸的纽成。结果表明,新疆不同产地的棉籽油中主要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一定,其中新疆最南部的喀什地区莎车县的棉籽油中5种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5%、20.1%、2.9%、21.5%和52.6%,最北部的博州博乐市棉籽油中的含量为0.9%、25.9%、1.8%、18.1%和48.7%,最东部的哈密地区棉籽油中的含量分别为0.6%、21.6%、2.0%、22-3%和50.5%.说明棉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棉花产地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砧木对黄果柑果实有机酸含量、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黄果柑砧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枳壳、红橘、香橙为砧木,黄果柑实生苗为对照进行研究。黄果柑果实以积累柠檬酸为主,香橙砧能够最有效地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成熟期比实生苗低24.35%;嫁接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CS活性,而对PEPC、MDH活性的影响较小;花后250~330 d,ACO和NADP-IDH活性均表现出香橙砧枳壳砧红橘砧CK的趋势;除实生苗外,黄果柑NADP-IDH表达水平与总酸含量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CS、MDH、ACO与总酸含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香橙是黄果柑理想的砧木品种,砧木间果实有机酸差异是ACO和NADP-IDH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且NADPIDH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影响不同砧木黄果柑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关键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球蛋白的含量,改善期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S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2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大豆品种中,7S球蛋白由α′、α、γ、β 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中均以S3水平下蛋白含量最高,对不同品种施用硫肥时,以高油品种提高球蛋白含量效果显著。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都没有影响,对分子量的大小影响很小。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中的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用硫肥有利于提高各品种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杂交狼尾草对草鱼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g)%的1.86倍.饲草鱼n-3 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 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育种方法,明确生态条件和打顶措施对杂种优势的影响,对提高烟草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烟叶烟碱含量杂种优势相差较大的3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选择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和打顶措施对烟叶烟碱含量、烟叶烟碱含量杂种优势及其相关基因相对表...  相似文献   

9.
提取番茄种子粗脂肪,用KOH-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以37种脂肪酸甲酯标品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建立一种快速的少量番茄种子的脂肪酸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番茄种子样品4 mg,采用异辛烷2 mL提取5 min,2 mol/L甲醇钠酯化5 min后即可进行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使以往需要用几个小时的工作在20 min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番茄种子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结果不受样品量、粗脂肪提取时间和脂肪酸甲酯化时间影响。通过与传统方法(GB/T 5009.6-2003,GB/T 17376-2008 5酯交换法)比较,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醚溶剂系统和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并结合冻干后提取和液液萃取等方法,对牛乳乳脂的总脂肪酸和乳脂脂肪sn-2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乳脂的脂肪酸组成方面,氯仿-甲醇溶剂系统比石油醚-乙醚溶剂系统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尤其对于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液液萃取比冻干后提取具有更好的平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影响原料奶生产的因素,提出提高原料奶品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奶牛泌乳期内分别采用每日2次或3次挤乳方式,以及在泌乳中期(100d)和泌乳后期(200d)由每日挤乳2次转换为3次。测定第1,第2和第3泌乳胎次以上奶牛的鲜乳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整个泌乳期采用每日3次挤乳方式,鲜乳产量增加10.4%,则鲜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在泌乳中期,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提高;而在泌乳前期和中期,鲜乳的酸度(ADV)提高。第2泌乳胎次以上的奶牛,在泌乳前期鲜乳的蛋白质含量和ADV值较高。第3泌乳胎次以上的奶牛,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较低,而胞浆素活性较高。在泌乳后期,即随着奶牛泌乳胎次的增加,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显著降低,而胞浆素活性随之增加。由于原料乳的起始ADV值较高,制备的液态乳制品在冷藏期间的ADV值继续增加,可能导致产品在货架期内较早地表现出腐败异味。  相似文献   

13.
硫氰酸钠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属于对人体有毒有害的非食用添加物质。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一种简单、重现性好的测定原料乳中硫氰酸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采用温水溶解,超声波提取,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蛋白质;测定的最佳色谱条件为: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5: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色谱柱温度30℃,检测波长218nm;硫氰酸钠的检出限为0.484mg/kg,验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26%。该法测定样品的预处理简单,检测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灵敏度高.适用于原料乳中硫氰酸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原料奶价格不断波动的情况,本研究集中探讨了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国内的上海和黑龙江在原料奶定价机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认为中国的原料奶定价机制的构建应该以政府主导制定生产计划;建立按质定价体系;做好成本调查、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低温储存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及其产毒情况,为原料乳的安全储存提供依据。将新鲜原料乳和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原料乳经16℃和20℃培养38h后,进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品质合格的原料乳在实验模拟的低温储存过程中,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乳制品中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低温储存控制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热性杀菌技术降低原奶微生物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原料奶生产过程中仍未普及HACCP,从而造成微生物含量有明显超标现象,为此需采取新技术对原料乳进行杀菌,从而降低细菌总数。主要探讨非热性杀菌技术在生产原料奶中的应用前景,阐述非热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作用。结果得出,原料乳生产过程中,将杀菌技术与奶牛饲养管理相结合,会有效降低原料奶的微生物总数。  相似文献   

17.
从正常发酵的生料醋醅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醋酸菌,通过形态学、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巴氏醋杆菌。菌株发酵过程中,改变发酵温度和初始乙醇添加量,研究其对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为评价食醋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检测到的有机酸有草酸、乳酸、乙酸、柠檬酸,最高含量分别是2.5 mg/100 mL,5.0 mg/mL,3.4 mg/100 mL,0.17 mg/mL。在37,42,47℃这3个温度下最适宜有机酸生成的乙醇添加量分别是4%,6%,2%,最利于醋酸菌发酵的温度是4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苎麻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复合肥施肥方式与2种尿素追肥方式,结合复合肥和尿素的不同施肥量,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的为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其分株数42.00株/蔸、叶茎比2.04、干鲜比0.15;饲用产量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其产量鲜重达17.07 kg/m2,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饲用品质方面,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分2次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3个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为提高饲用苎麻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乳糖酶的活性,系统地研究了来源于米曲酶、黑曲酶和酵母菌的乳糖酶水解乳糖的效果,在加热温度为39℃和加热时间2h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类乳糖酶的水解率达到最高为94.05%。3种乳糖酶对牛奶的理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酸性乳饮料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