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施肥配方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大豆不同配方施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1.34%,级别4级,碱解氮69.15%mg/kg,有效磷33.38mg/kg,有效钾132.52mg/kg的条件下,追施三元复合肥10kg/667m^2,绿源复合肥15kg/667m^2,二铵15kg/667m^2,三元复合肥20kg/667m^2,较对照分别增产10.17%、9.04%、8.23%、7.74%,达极显著水平。净增效益为80.4元、57.9元、52元、49元/667m^2;绿源复合肥10kg/667m^2,三元复合肥15kg/667m^2。较对照分别减产1.53%、3.18%;未达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虽较对照增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卢伟  陶鸿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38-242
在培养料25:1~60:1的碳氮比范围内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培养料的碳氮比成正比,但当碳氮比大于40:1时,随着培养料碳氮比的升高,金针菇产量降低、产投比下降。分析表明培养料的碳氮对金针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无相关性,培养料的碳氮比主要影响金针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硼不同配方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硼4种肥料不同用量和配方比例对油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有很大影响,以每667m^2施尿素28.1kg,钙镁磷肥42.3kg,硫酸钾3.8kg,硼肥0.75kg配方效果最好,667m^2产油菜籽148kg。  相似文献   

4.
段宁 《中国种业》2003,(9):20-21
天麻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没有根和绿叶,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存,主要靠消化外部侵入的蜜环菌(Armillaniellamcllea)菌丝体通过异养生活获得营养。庄毅犤1犦报导,天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部分营养物质。刘能俊犤2犦等通过天麻离体培养,发现几种培养基对天麻芽的诱导率高,而且天麻在这种培养基上能继续生长成多茎节具有分枝的天麻块茎。由此可知,基础培养料的配制比例对天麻高产十分重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旧料不同添加量对天麻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天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天麻种采用红天麻(G.elataf.flavida)和乌天…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培的方法,对不同营养液配方种植的小白菜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浓度为4 ̄8mmol/L时,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小白菜鲜重和硝酸盐含量,但维生素C含量反而减少。提高营养液配方中磷、钾含量,对小白菜产量的增加及硝酸盐含量的降低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小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建议小白菜无土栽培基质种植氮浓度为8mmol/L以上,磷、钾浓度也要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生育关键时期不同肥料配方施肥技术,分析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以撒可富复合肥与碳铵为基施,尿素作分蘖肥,后期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产量最高,碾米品质好,垩白度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平衡,真正能实现高产优质,适合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中等田水稻单产,进行了4种不同配方肥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田块水稻施用N 12kg/667m2、P2O56kg/667m2、K2O12kg/667m2产量为641.5kg/667m2,高于其他配方肥单产,净产值为1 641.52元/667m2,养分增产量为11.20kg/kg。  相似文献   

8.
水稻沼液不同时间浸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用沼液不同时间浸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产量最高,单产达566·7kg/667m2,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80kg,增幅14·1%;处理B单产536·7kg/667m2,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50kg,增幅9·3%;处理D单产516·7kg/667m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30kg,增幅5·8%;处理A单产达503·3kg/667m2,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16·6kg,增幅3·3%。由此可看出,对于中晚熟水稻,用沼液最佳浸种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9.
方一:平菇、金针菇、灵芝、香菇或其他菇类污染料(菌糠粉碎成玉米粒大小)500kg、尿素1.5kg、石灰15kg、棉皮100kg或麦秸150kg、钙镁磷肥3.5kg、增菇素50g、强力克菌剂0.75kg,水适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打顶时间棉株的生育特点有:株高、果枝台数、主茎节间距及单枝节位数质,随打顶时间的后延而增加,单株结铃数呈以7月25日打顶为顶点的抛物线型。适时打顶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控制主茎节间距和果枝长度,调整株型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结铃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环境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菇房环境因子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以环境因子为衡量双孢菇产量的曲线图,以期为增加双孢菇产量提供依据。笔者以麦草、鸡粪为培养料进行隧道发酵,空调菇房栽培双孢菇,对4个菇房的环境和产量进行了1个生产周期的测定,结果表明:菇房环境总体上符合双孢菇生长要求。播种后至降温期间,室温保持在16~21℃之间,各层料温差异明显,上层高于下层;采菇期室温保持在16~18℃之间,料温18~20℃之间,各层料温差异不明显。采收期湿度及CO2浓度都保持在较好水平,子实体生长正常。品种A15产量高于192,2个品种在栽培管理相同的情况下,栽培面积为600 m2的菇房产量都达到了12 t以上,最高14.6 t,折合21~24.3 kg/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覆土层中喷施菌剂后对微生物多样性及蘑菇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生物菌剂处理双孢蘑菇覆土并持续观察其对子实体、覆土层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喷施基质活化剂A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 均可以增加蘑菇产量,两者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分别比对照增产2.89%、7.27%、9.22%。各处理对第1 潮菇的单菇重量影响不大,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第2、3 潮菇的单菇重量。同时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生物菌剂处理使蘑菇覆土层中的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差异,以60%稻草配方和100%麦草配方的培养料为栽培基质,研究发菌料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p H、电导率、含水量、灰分、碳氮含量、C/N等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00%麦草配方相比,60%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电导率、灰分含量较低,而第二潮菇后的碳氮含量迅速升高。三潮菇结束后,60%稻草配方的培养料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率低于100%麦草配方,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差异不大。研究初步探明了稻、麦秸秆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差异,为进一步利用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北京地区的秸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将其应用于双孢蘑菇栽培领域作为生产资源。在传统双孢蘑菇麦草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以干燥称重法、凯氏定氮法、灼烧重量法等对3个不同配方双孢蘑菇栽培期培养料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以DGGE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特征。添加玉米秸、菇渣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含碳量有所提高;培养料的含氮量越高其产量也越高,产量高低依次为传统麦草配方>玉米秸配方>菇渣配方。不同配方栽培时期共有的优势菌有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微小杆菌属(Microvirga sp.);在原基形成时不可培养细菌(b13)占有绝对优势,可能与原基形成有关;全麦草配方的细菌群落演替最慢。传统麦草配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和稳定的细菌群落,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的配方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菇为试材,研究其在0℃经不同真空预冷终压(0.1、0.3、0.5 k Pa)预冷后,在常压(0.1 MPa)(0±1)℃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预冷压力对双孢菇预冷后的失重率有显著影响,随着预冷压力的降低失重率升高;与未预冷组相比,真空预冷可有效抑制双孢菇的褐变、萎蔫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增长,但预冷压力对细胞膜渗透率和褐变影响不明显;真空预冷和预冷压力对开伞度无明显影响;真空预冷和预冷压力对双孢菇呼吸强度和萎蔫程度影响显著,0.3 k Pa组双孢菇样品的呼吸高峰较其他组均延迟,且贮藏结束时的萎蔫程度远小于0.1 k Pa组样品。综合分析得出,双孢菇的最佳预冷压力为0.3 k Pa,此结论为双孢菇的贮藏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涂膜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提高贮藏质量延长保鲜期为目的,探讨了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采用海藻酸钠、琼脂和魔芋涂膜液等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及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0~3℃,采用涂膜法可延缓褐变进程,保鲜质量好;在相同条件下,双孢蘑菇采用海藻酸钠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涂膜双孢蘑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用量0.8g/100g水、蔗糖酯用量0.7g/100g水、涂膜时间4min。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料的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双孢蘑菇保鲜和加工中的褐变问题,以邻苯二酚(C6H602)为底物,分析了不同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蘑菇PPO活力最低的条件为:pH2.0,温度40℃,褐变抑制剂VC浓度0.09%。用均匀设计回归分析程序拟合的不同培养料蘑菇PPO活力与pH值、温度和褐变抑制剂VC浓度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置信水平大于95%。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明  陶鸿  李磊  卢伟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66-269
为探索不同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营养品质的影响,扩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范围,用新型培养料“土可乐”6号做栽培双孢蘑菇试验,考察子实体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及钙含量等指标。设置6个处理,以传统粪草培养料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结果表明:含“土可乐”6号50%的处理子实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的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灰分与粗纤维含量中等,营养品质最好。粪草培养料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居其次,其粗脂肪含量最高。含“土可乐”6号100%和30%的处理子实体营养品质较差。其余各处理子实体营养品质居中等水平。试验表明,适量地加入“土可乐”6号,可明显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覆土技术,以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正相关。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 min),双孢蘑菇总产量较高,且每潮菇产量更均匀,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较长的覆土(40~120 min),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但是会降低双孢蘑菇的总产量以及影响每潮菇产量的均匀性。本试验条件下泥炭覆土最适搅拌时间为10 min,双孢蘑菇3潮菇总产量34.5 kg/m~2,商品菇产量27 kg/m~2。研究初步揭示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覆土技术及筛选优质覆土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