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解剖了北京鸭头15例,两侧共30面。观察了舌骨的构造,舌骨的肌肉分布和分布至舌的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支。北京鸭的舌骨中,舌内骨分为二部;后部为骨质。前部为软骨。二部间可活动,使前部向背侧运动则舌成杓状。舌部的肌肉有角舌骨肌,领舌骨肌,舌骨领肌均为长肌,舌骨横肌,舌骨舌肌,喉基鳃骨肌和基鳃骨舌骨肌为短肌以适应舌各段的运动。舌咽神经以2—3个根发自延髓侧面。根集中至舌咽神经管出颅腔。该管长0.45厘米,比迷走神经管稍长,也稍粗。神经出颅腔后位于交感神经颈前神经节的前方。在神经干上有大的岩神经节。并自干向后有与迷走神经的交通支。神经干在下颌骨腹侧缘附近分为前后二支。前支即舌支,穿经舌骨领肌与领舌骨肌间向前沿舌骨的外侧缘,到达舌背的粘膜。后支较细分为食管支和咽支。舌下神经以一系列的根丝出于延髓后部的腹侧面。根丝集成二组,合成二干,分别穿出舌下神经孔。出颅腔后二干平行,在头大腹侧直肌的背侧与头最长肌之问。二干合并后绕至头大腹侧直肌止端腱的外侧。有分支与迷走神经和第一颈神经交通。神经干经角舌骨肌和舌骨领肌的内侧分为前后二支。前支沿角舌骨肌的内侧向前伸延,分出角舌骨肌支再向前到达舌骨的腹外侧分支入舌骨舌肌等小肌。后支...  相似文献   

2.
对八只体重15—23公斤的本地山羊进行了X线解剖学的研究,采用200%双重硫酸钡悬液作造影剂,放血后从主动脉注入,进行X线摄片,再对尸体作对照解剖。发现山羊的颈浅动脉形成一显著的“乙”状弯曲;尺侧副动脉的肌支在入肘肌前形成一袢;肩胛下动脉有恒定而发达的肌支至冈下肌,及一长的侧支至前臂筋膜张肌和臂三头肌长头;掌心动脉只有一支,与掌背动脉间仅以远穿支相连接;胸内动脉分出的第四或第五或两者的肋间腹侧支发达,延续干成为穿支,供应胸下锯肌和胸深肌;除食管动脉外,支气管动脉及臂头干也有分支供应食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应用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半腱肌及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的吻合和神经支配。结果半腱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腘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半腱肌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有2支神经支配的共有26例(占65%),有3支神经支配共有2例(占5%),有12例为1支神经支配占30%;结论半腱肌腱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有足够的游离长度,且与交叉韧带相似。以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在前臂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炎生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4,12(2):105-107,112
在59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在前臂的吻合及分布。正中神经或骨间前神经与尺神经吻合的出现率为33.9%,它们发出吻合支的部位分别是内、外上髁连线远侧平均27mm和98mm处,吻合支平均长76mm;骨间前神经和尺神经发出支配指深屈肌肌支的部位分别在内、外上髁连线远侧平均84mm和35mm处,分别支配第二、三、四、五指深屈肌和第五、四、三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或指深屈肌的副头有40例。用组织学方法,另观测了3例新鲜标本的吻合支,它为混合性纤维,运动纤维平均有247根(220~263)。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会厌下移联合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在喉功能重建中的意义.方法 术前经病理确诊为鳞癌而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35例,术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会厌下移及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修复喉腔缺损,术后追加放、化疗.观察拔管率、喉吞咽、发音、呼吸功能以及3、5a生存率评估其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恢复正常经口饮食,无明显呛咳;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声音嘶哑,30例对自己发音满意,能连续发音,可以做到近距离的交流无障碍.所有患者放疗后3~6个月均顺利拔管,可自然经气道呼吸,拔管率100%;3a生存率为91.4% (32/35),5a生存率为80.0%(28/35).结论 会厌下移联合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是喉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术后拔管率及生存率高,喉功能恢复满意,且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容易存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应用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半腱肌及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的吻合和神经支配。结果:半腱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胭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半腱肌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有2支神经支配的共有26例(占65%),有3支神经支配共有2例(占5%),有12例为1支神经支配占30%;结论:半腱肌腱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有足够的游离长度。且与交叉韧带相似。以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13头小猪做实验,以8%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水溶液100微升注入膈内,研究膈的神经支配及其运动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其结果如下:1、猪的膈受膈神经及肋间神经膈支所支配。2、膈运动核位于 C_4—C_6节脊髓灰质腹角的内、外侧柱之间的部位,少数例子向前可达 C_3。3、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膈支被标记的感觉神经元,分别位于 C_4—C_6节和 T_6—T_(14)节的背根节内。4、分布到膈的交感纤维,来源于星状神经节及第二胸神经节。  相似文献   

8.
用HRP法研究了兔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和起源。将HRP注入舌下神经干,舌下神经核内几乎所有神经元均被标记,均为大多极细胞;三叉神经节和C2-4脊神经节出现大量标记细胞,以直径15~30μm的小细胞为主;同侧颈上节有大量标记细胞出现。结果表明:舌下神经是含有一般躯体传出、一般躯体传入和一般内脏传出3种成分的混合神经。并对传统舌下神经的概念作了补充和修正。此外,发现多例兔舌下神经干中,仅一例有小神经节存在,由此认为它是一种不恒定结构。对舌下神经干、舌肌及舌粘膜3组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比较,推测出舌肌梭本体感觉可能经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支传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7只北京鸭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迷走神经的走向与分支分布情况。速走神经根在延髓的侧部,幼龄鸭的根系不明显;成龄鸭有3—4细根与一粗根。出颅腔前有近神经节,在胸段有远神经节,内含双极神经元。沿迷走神经的经路可追踪分支至心、肺、支气管、气管、食管、甲状腺、甲状旁腺,腮后体以及前胃和肌胃。偶见有细支入胸主动脉。并有与舌、咽神经、舌下神经,颈前神控节的交通支。讨论中研究了根系的特点。未见与交感神经腹腔神经节的交通支,但有的例在前胃腹侧面有细支与交感的交通。还明确了远神经节的命名与细胞形态。对前胃和肌胃的速走神经分布不似交惑神经,不伴随血管分支,而另有自己的经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采用32例灌注红色过氯乙烯的成人头颈标本上,对舌神经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结果:舌神经全长为(69.7±7.9)mm,以翼内肌为界将舌神经分为三段,①舌神经起始处至翼内肌后缘为第一段,该段长为(8.1±4.2)mm,直径(1.8±0.3)mm;②自翼内肌后缘至其前缘为第二段,其长为(32.2±5.3)mm,直径(1.9±0.3)mm;③从翼内肌前缘至舌神经分为舌下支和舌支之前为第三段,该段自翼内肌前缘至下颌下神经节中点为节前段,长度为(14.3±3.5)mm,直径(2.4±0.6)mm;从下颌下神经节中点至舌神经分支之前为节后段,长为(14.8±3.9)mm,直径(2.9±0.6)mm。该神经的分支有咽峡支、扁桃体支、舌下支和舌支等;而与舌神经交通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鼓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神经和下颌舌骨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的上下径与横径分别为(2.7±0.6)mm和(2.9±0.9)mm;根据它与舌神经的关系而分为融合型(46.9%)和游离型(53.1%)。舌神经及其舌支与下颌下腺管的关系极为密切,存在两个交叉,第一个交叉部位平对第二磨牙的占9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4侧成人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支配、神经来源、血管蒂长度和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血管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结论:股薄肌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衡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便于切取,是临床上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对1个成年母驼后躯及3个股中部以下的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坐骨神经由第7腰神经腹侧支及第1、2荐神经腹侧支构成。坐骨神经在伸延途中主要分成胫神经、腓总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肌支,而胫神经又分成足底内、外侧神经,腓总神经又分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肌支有肌闭孔内肌肌支、肌股方肌肌支和臂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肌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5例骆驼头左右两侧进行详细的解剖,以研究双峰驼的下颌神经。双峰驼的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有颞深神经、咬肌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齿槽神经、下颌舌骨肌神经、翼内侧肌神经、翼外侧肌神经和耳颞神经。颊神经在其起始部有较粗的交通支与上颌神经和腭大神经相连;在颊后部外侧面分为7~8条小支,形成颊神经丛。双峰驼有1~2个颏副孔,下齿槽神经在下颌管内分出1~2条颏副神经,穿经颏副孔,分布于颊及下唇。  相似文献   

14.
用乳胶灌注北京鸭脊髓动脉10例,肉眼及解剖镜下观察。得到结果如下:供应北京鸭脊髓的动脉有:脊髓腹侧动脉1条、脊髓背外侧动脉2条和脊髓背正中动脉1条。脊髓腹侧动脉最粗大,伸延于脊髓全长,前端接脑基底动脉,伸延途中得到根动脉腹侧支的加强。在颈段,脊髓腹侧动脉为双干。脊髓背外侧动脉较细小,前面接小脑后动脉,途中由背侧根动脉加强,该动脉伸延于脊髓全长。脊髓背正中动脉位于脊髓的背正中沟内,只伸延于 C_(12)~L_1节段范围内。根动脉由枕动脉、椎动脉升支、椎动脉降支、肋间动脉、腰动脉、荐动脉和尾动脉发出。根动脉沿脊神经根入椎管,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根动脉腹侧支与脊髓腹侧动脉相联结的形式在不同节段不同。两条脊髓背外侧动脉间由交通支相连。供应脊髓内部的血液由发自于脊髓腹侧动脉的沟动脉、周缘动脉和发自于脊髓背侧动脉的周缘动脉的穿质支供给。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苗枯病1.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感病植株最先由种子根的一处或数处发生褐变,后扩展成一段或整个根系,数条根可同时发生,继而侵染根间(中胚根),造成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只有少量几条次生根。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成黑褐色,并在第一节间形成坏死环状斑。根颈基部成水渍状腐烂,基部节间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整齐断裂。地上部叶鞘褐色、呈撕裂状,叶片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尸体,男性,成人(约50岁).解剖结果如下:一、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之下3cm处向内侧发出股深动脉,同一水平向外侧发另一支动脉,此动脉大小相当于股深动脉的1/2,此动脉往外下方行2cm即没入缝匠肌,继之在股直肌内侧(距发出点3cm)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向外行1.2cm没入股直肌深面,随之分为升支、降支及横支.升支较小.降支及横支近似等大.主干下行1cm即向内下发一支入皮下.主干继续下行1.8cm,即分成二终支入股中间肌及股外侧肌,入股中间肌者较小.在此支动脉发出点约0.5cm处发出一小支向上行,随即分成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此两动脉  相似文献   

17.
所有背根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出现大量P物质(SP)阳性胞体和纤维,小细胞占92%,大中型细胞占8%,仅有极少数生长抑素(SS)样神经胞体。大量含SP的纤维和终未见于颈上节和腹腔-前肠系膜神经节,但含SS的纤维和终末主要见于腹腔-前肠系膜神经节,颈上节甚少。交感节中无SP和SS阳性胞体。出现于交感神经节中的SP和SS纤维和终末,可能来自背根节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侧支或肠神经元。按照这个模式,SP和SS可通过不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周短反射环路;去调节交感神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牛为实验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健康黄牛雌雄各一头进行了其胃脏上神经分布的追踪研究,描述记录付交感神经--迷走神经食管背腹二干的详细分支情况。其结果为:(1)腹干分支干要有:网胃丛支、网--瓣丛支、瓣胃丛支及皱胃丛支四支,且都进一步分布数小支进入胃壁内。(2)背干分支主要有左、右二大支,其中左支较大,右支较小。左支又分成前庭背囊丛支、腹腔丛支和瘤胃右支三支;右支分成腹腔丛支和网、瓣胃支二支。(3)分布特点是腹干多分布于网、瓣、皱胃;其中以网瓣皱胃壁面及其三个胃室交界处的分大数量大,密集,并多以“袢”状和一侧性“梳”状结构分出。  相似文献   

19.
草鹅的副交感神经,除头面部动眼和面神经副交感纤维外,颈部迷走、舌咽神经广泛支配着气管和食道。舌咽神经节有专一连接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窦神经。迷走结状神经节有连接后颈动脉体的专一功能性神经。右侧迷走心肺神经有与主动脉弓相连的减压纤维。舌咽神经的下行支,除支配气管食道的纤维外,其末端纤维还分布到甲状腺以及食道膨大部。支配胸部心脏和肺的副交感纤维,均来自两侧迷走干,有从结状节后端发出的心脏神经长支,也有从相应部位迷走干发出的心肺神经短支,分别入心脏和肺。腹部两侧迷走主干,在食道末端形成了食道腹干,其分支经腺胃腹面向腹部有关内脏分布。右侧迷走干在返神经基部发出一独立的神经向后延伸,在食道末端形成食道背干,其分支分布于腺胃和肌胃的背侧面。腰荐部副交感纤维,分别来自第七、八、九、十对腰荐脊神经腹支,形成两侧盆神经,向骨盆内有关脏器分布。新疆草鹅作为一种新型家禽,对其饲养,繁殖及生态生理特性,特别对提高其生产能力的调控效应方面应作深入研究。本文作者在研究其交感神经基础上,又对其副交感神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和探讨,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0.
正1选择良种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移栽油菜宜选用A32、A209、A3022育苗所谓好苗就是壮苗,即苗株矮壮,根系发达,支根多,根颈粗。具体就是"三六一多",根颈6mm、绿叶6片、苗高(20cm)以下,多就是支根多。3选择苗床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等旱地。但十字花科蔬菜地不宜作苗床。苗床面积要留足。66.7m~2地播种50g菜籽种(能移栽333.5m~2大田),墒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