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应努力做到: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融合;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是抓住主要矛盾,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投放量;深化城乡劳动就业体制改革,重点是打通城乡市场梗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42-243
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立体化布局重庆旅游产业,扩大品牌旅游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加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化从深层制约和影响个体和社会活动的生存方式,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土壤就难以顺利实施,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文化障碍比制度障碍更为强大.城乡教育一体化文化阻滞力的主要表现:城乡生活方式差异导致二者没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缺乏城乡一体观,对城乡教育作为两个主体分别对待;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偏向城市,歧视农村;保守性和经验性的教师文化阻碍教育改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文化阻滞力的思路,构建“和而不同”的城乡文化关系,通过制度创新消解文化阻力.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布局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积聚一体化;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城乡人口和劳动,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对城乡粘合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论点主要有六点,分别是社区粘合说、中间地带粘合说、产业粘合说、生态粘合说、交通交流粘合说、文化教育粘合说;媒体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观点有六个,分别是人才交流粘合论、商业交流粘合论、公共服务交流粘合论、文化交流粘合论、涉农产业粘合论、公益组织粘合论。当前城乡粘合机制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宏观视角、分散论述及机制理解,预计未来研究将逐步走向定量实证、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与机理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陈轶  朱力  张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50-4853,4922
基于中东欧和中亚、日本、韩国、德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阐述了国外缩小城乡差距中在增加农民收入多样性、出台农村建设法规、对农村政策倾斜、分类型土地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经验和做法。对比提出我国在缩小城乡差距进程中应当把握以下4个方面:一是鼓励农村市场化进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二是完善新农村建设制度,确保农民利益有保障;三是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的关键节点;四是分类进行农村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二元分离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隐忧: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取向。试从分析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促使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统筹城乡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基石;以建立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支撑;以高等教育应肩负使命,超越城市取向为关键环节;以实现城乡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为落点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92-193
对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郫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郫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策:乡村旅游与城市及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统一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城乡一体化旅游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城乡一体化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介绍了洛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四川双流县的经验,提出了洛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路:以深化认识为突破点,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着力破解发展瓶颈;以创新为立足点,着力破解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1.
《农家科技》2008,(1):44-44
<正>近年来,重庆市农村信用社针对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殊市情,促进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农村信用社优化机构网点设置,努力构建好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根据乡镇撤并实际,将网点资源向主城关键地区、各区县"百强镇"和产业密集乡镇、园区倾  相似文献   

12.
城乡差距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城乡居民消费比和收入比的关系不仅能体现出城乡收入消费差距,还能体现城乡差距的发展趋势是否合理。首先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比与收入比的变化趋势,然后对城乡收入比对消费比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两者比值绝大多数年份大于1.0;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家科技》2008,(3):4-5
<正>今年1月下旬召开了重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共谋重庆发展大计。城乡统筹成为这次"两会"的重中之重。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称,重庆未来五年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4.
国外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国外对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归纳2类:一是以马列主义者从战略高度出发,科学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和规律;二是其他西方学者通过对城乡一体化操作层面的探讨所形成的"城乡融合"、"以城带乡"和"以乡促城"3种不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该文认为各地区应结合各自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闫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53-1654
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可以得出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主要是由城乡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城市偏向"和城乡人力资本不同的"溢出效应"造成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保障农村人力资本积聚;以农民参与为主体,投身农村人力资本积聚;以社会关心为补充,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聚。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合部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点,要通过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兴区黄村镇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本着"拆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非稳妥安置、同时推进;转制准备充分、分步进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形成了"3+1"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集体经济向股份经济等法人实体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城中村向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转变,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构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好四个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命题,是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和建国5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全新概念。保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保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内涵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目前,国内理论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城乡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安徽农业大学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式下,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课程大纲修订为契机,通过该课程的改革实践,探讨了结合专业学科调整、行业发展趋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具体教学改革中,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注重体现农林院校的学科优势特色;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全方位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景观规划的发展研究入手,阐述了城乡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开展城乡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简述了我国城乡景观规划的发展重点。对云南省的景观设计提出了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和结合景观提升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及其带动的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不发达到发达的主要途径和中心课题,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和先导;工业化是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进程,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实现这一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三篇文章一起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