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棉子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6个陆地棉亲本的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模式Ⅱ对5个棉子品质性状进行了Hayman双列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蛋白质和油分百分含量、种子蛋白质和油分指数及仁指都适合“加性—显性”模型.种子蛋白质百分含量和指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且表现超显性;种子油分百分含量和指数以加性效性应为主且表现部分显性;仁指加性和显性效应都较重要,接近完全显性.在所研究的亲本中,不同性状的显、隐性基因频率,正负效应基因的比例,显、隐性基因的方向及狭义遗传力等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棉花产量因素、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表明,在棉花产量因素中,皮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为主,而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对铃重和衣分的控制同等重要。其中,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所以,在F2~F3代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在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麦克隆值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受环境变异影响均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显性相关对杂种优势的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棉花新品种SGK958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运用偏相关、通径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产量与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纤维品质性状与纺纱均匀性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产量因素性状组与纤维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以期从中获取有生物学意义的有关统计参数,为棉花育种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9.
枯萎病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10个新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Fusariumwilt)鉴定,并从每个品种中各选择30个单株,分株计产,按株取样检验其纤维品质。分析棉株不同的枯萎病级别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6个耐病;2个感病。(2)枯萎病株的皮棉产量比健株减产的百分率分别为:Ⅰ级26.48%,Ⅱ级45.50%,Ⅲ级54.57%,Ⅳ级77.76%,减产极显著。(3)病株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健株。棉株枯萎病级别与纤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得克萨斯高原历史上生长的陆地棉因其狭窄的种质基础限制了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化学诱变和随后的选择有助于选育适宜该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系。本研究旨在测定纤维品质改良的遗传。从一个用3%EMS处理2小时的Paymaster HS200群体中选择出麦克隆、 相似文献
12.
14.
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棕色和3个白色纤维陆地棉做完全双列杂交,分析陆地棉棕色纤维的遗传效应、长绒与短绒的遗传相关及F1的色泽差异。用扫描仪获取长绒和短绒图像,利用Photoshop 9.0获取图像RGB信息、量化纤维色泽。按照QGAStation软件中的ADM和AD模型,采用MINQUE法分析,调整无偏预测法(AUP)预测各遗传效应值。结果表明,棕色棉的长绒和短绒的遗传规律一致,其加性和显性遗传方差均极显著,其中,长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501,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6倍,短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726,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8倍;相关分析显示长绒和短绒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均达显著相关,基因型相关系数达0.9935;5个亲本加性效应均不相同,但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棕色棉为正效应,白色棉为负效应。说明棕色纤维陆地棉的长绒和短绒色泽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绒和短绒的色泽遗传存在连锁和互作;因不同品种(系)的加性效应大小不同,造成不同F1纤维色泽的表现差异。 相似文献
15.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 4个环境条件下纤维品质的表现及 5个陆地棉品系的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对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比强度、绒长、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广义遗传率高 ,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环境、品种间差异较一致 ;比强度、绒长与环境的互作小 ;而麦克隆值和伸长率与环境的互作较大 ;纤维整齐度广义遗传率小 ,受环境影响大。由于不同年份各纤维性状数值变化 ,结果难以比较 ,建议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 TM- 1作为共同对照 ,用与共同对照的比值进行分析 ,并应加强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墨西哥的棉花育种计划始于1926年,现已有5代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计划。该项计划已释放了30多个爱字棉1517棉花品种(陆地棉)和无数的纤维品质优良、耐黄萎病的品系,为美国棉花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旨在评价过去75年间释放的爱字棉1517品种和品系产量、棉铃大小、种子指数、皮棉率、纤维强度、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的遗传改良。本研究还采用SSR标记估计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皮棉产量和皮棉率就得到稳步增加,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棉铃大小和种子指数逐渐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纤维强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伴随着麦克隆值的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定向选择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食味值,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所受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13%以下时,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及淀粉谱特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将导致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高直链淀粉含量亲本,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低直链淀粉含量亲本,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使后代的遗传背景趋于双亲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转双价基因(CryL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L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表明,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