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恒成 《广西蚕业》1994,31(1):60-60
广西是我国木薯和木薯蚕主产区.全区每年种木薯约20万公顷.利用木薯叶养木薯蚕不要专门种植养蚕饲料,饲料十分充裕.在夏秋季养木薯蚕仅20天左右便可收获。养一盒蚕种。通常可收茧皮2~3公斤,蚕蛹12~15公斤,蚕沙50~100公斤.它较易养、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我区48个边远地区贫困县市之一.历年有种植木薯习惯,年种木薯5—8万亩,对利用木薯叶发展饲养木薯蚕十分有利.1963年曾普遍发动群众养蚕,其中1965年饲养蚕种17473盒,产茧皮量10350公斤.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木薯蚕生产逐年下降,1977年全部停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农民迫切要求脱贫致富,但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种有木薯的地方,蚕农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蓖麻蚕又通称木薯蚕.用木薯叶养蓖麻蚕岑溪县是1956年试验成功的,但到六十年代,全区才普遍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广西的蓖麻蚕生产发展很快,当时饲养量之多,普及之广.均超过原定规划.1961年至1970年10年间,共养蚕393万盒.产茧皮5211吨,其中饲养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我地区利用木薯叶养蓖麻蚕(木薯蚕)是在六十年代初兴起的.饲养量最多是1965年,共养90085盒,产茧皮61吨,超过万盒的有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当时饲养量之多、普及之广,形成了群众性养蚕高湖.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逐年下降,八十年代初已停止了生产.近年来,随着绢丝工艺技术的进步,绢丝和其他纤维混纺的绢织物,已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是恢复木薯蚕生产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5.
徐其楚 《广西蚕业》1996,33(1):49-50
大新县群众用木薯叶养蓖麻蚕已有30多年的历史,60年代曾一度大发展,到了80年代末又一度兴起.1988~1989年共饲养蚕种9170盒,产蚕茧(茧皮)18.37吨,两年合计蚕农共收入148.86万元。群众已普遍知道,用木薯叶养蚕,不仅是就地取材,而且投入步、收益快,在夏秋季饲养约20天即可收获一批,确实是农村一项“短平快”的农副业生产。由于市场、茧价等原困.1990年又停产,多年来.我县的木薯要生产处于断断续续、时起时伏的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全区木薯蚕生产示范推广工作在大新、龙州、武鸣、天等、平南、合浦等县开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扶持生产示范点所需的部分蚕种、蚕用物资、生产资金,开展养蚕技术培训,推广养蚕新技术,养蚕效益显著。大新县饲养量同比增长6.12%,单盒蚕种平均产熟蚕或蛹共25.83kg,同比增长7.85%;茧皮2.25kg,同比增长5.62%。据统计,大新、龙州两县饲养木薯蚕累计经济收入达244.4万元。  相似文献   

7.
我州利用马桑叶饲养蓖麻蚕于1965年试验成功后,在州重视下,全州进行了大面积推广.1967年全州十个县养蚕7万余合,产茧皮2,100多担,同时推广至四川、贵州、湖北等临近地区,受到群众的欢迎,社员喜称为“马桑蚕”.由于马桑系野生资源,除我州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外,在全国分布也很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也有丰富的野生马桑资源,从我州大面积推广饲养效果看,利用马桑叶养蚕,成本低,收效快,收益也大,是山区农村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多种经营,进行社员家庭副业的一项好门路.我州保靖县十多年来,农村社员一直作为家庭副业饲养桑蚕,他们的实践证明,养一合蚕,一般只要20天左右,可收茧皮4—5斤,蚕蛹25—30斤,鲜蚕粪300—400斤(折干蚕粪150多斤).茧皮收入10—15元,蚕蛹可食用(市场出售0.1元1斤),蚕粪可解决一亩稻田用肥,而实际用工只要7—8个,加上少量蚕种  相似文献   

8.
广西木薯蚕的开发利用情况罗恒成,苏财光,卢洪海,黄仕优(广西蚕业指导所)广西的蚕区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群众通称它为木薯蚕。木薯蚕茧丝的开发利用,我区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生产鼎盛的1965年,全区84个县(市)有64个县(市)养蚕,年产茧皮17...  相似文献   

9.
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桑蚕重点户黄盛欲,种有桑1.5亩,其中杂交桑1.2亩.在搞好桑园培肥管理,特别重施猪尿粪的同时,建成专用蚕房两间,上簇室和贮桑室各一间,场地很宽.1985年饲养蚕种9张,按技术要求消毒防病,鲜叶饱食,蚕壮茧大,产茧197.6公斤,收入634元,平均张产值70.40元.在本屯六家养蚕户中,养蚕收入比较高,但是,由于没有使用较好的簇具(用竹枝、芒基草),茧质仍不十分优良.如当年8月5日养两张蚕,卖茧45.5公斤,其中下茧7.4公斤,占16%.而上茧也有杂质,卖价不高.根据县技术人员的介绍,1986年他第一批蚕就一次买方格簇200个,全部用方格簇,上茧率和茧层率大大提高.他还想出在上簇室地上先铺一层灶灰后挂簇,接住蚕粪尿,采茧后扫去灶灰,减少地面病菌污染.1986年6月20日养蚕一张,产茧35.2公斤,下茧不  相似文献   

10.
陈孟 《广西蚕业》1994,31(1):61-62
1962年前,崇左没有木薯蚕。1963年以后,本县的木薯蚕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很快。1965年饲养17400盒,产茧皮10.35吨。1966年至1976年,十年动乱,木薯蚕作为农村新发展的一项副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木薯蚕生产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县八个普通蚕种站四月下旬开始饲养第一批木薯蚕(原种21.2盒),五月下旬收茧,总产鲜茧1,341斤,平均单盒产鲜茧63.2斤。其中南渡区六梭公社第十二生产队,养“南宁一号”10个蛾区产鲜茧23.3斤(结茧后第七天称重),折单盒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八年,我县饲养普通种9264.5合,原种和普通种总饲养量10271.5盒.总产茧皮(包括蛾白茧)21.7吨,平均每盒产茧皮2.11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木薯蚕种繁育任务顺利完成.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夏伐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多,肥料足,桑树生长发育较快,桑拳萌发枝叶丛生。此时利用疏采的条叶,适量饲养夏蚕,可谓“采养、增收”兼顾。一般每667m2桑园养蚕种0.25张,7月初收蚁饲养。此时多为雨季,小蚕期常低温、多湿,气候宜蚕;大蚕期时有高温,只要采取相应的养蚕措施和搞好降温工作,夏茧可获稳产高产,张种产量可达35公斤左右,产值500元以上。夏蚕期气象环境、桑叶叶质较春蚕期差,加之病源积累增多,因而易发生各种疾病,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三大要点:一、彻底消毒防病。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中清洗、消毒工作,这是夺取夏茧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养殖致富     
精打细算养蚕创收 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于沟村有位养蚕高手,历经蚕茧市场的20多年风雨,他始终不改养蚕老本行。 他科学养蚕,除了使用塑料大棚、稀放、方格簇上山、室外预挂等方法外,要求最严的是蚕室、蚕具消毒。他种植的40亩胡桑一年要养3茬蚕,亩产达115公斤。他饲养了40张春蚕每张平均产量高达51公斤,总收入3万元。对蚕茧市场他颇有见地。认为,现在许多蚕农茧价高时就兴冲冲地栽桑,茧价低时就毫不留情地砍桑。通过精打细算他总结出,无论茧价如何下跌,哪怕是跌到县茧丝绸公司最低保护价12元/公斤,还是比种粮、棉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17.
塘蓬公社水低岸生产队,今年积极飼养木薯蚕,对解决社員穿衣問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1月底止,全队共养34盒蚕,共收茧壳126市斤,以每市斤換布8市尺計,可换布756市尺,全队共84人,平均每人有布9尺。如果加上生产棉花兌换的布,那么,每人一套衣料就綽綽有余了。这个队的社员,在开始养木薯蚕时,对于养蚕解决穿衣問題的认識很不一致,思想問题很多。第一次召开社員大会討論养蚕問題时,有部分干部和社員反对,认为养木薯蚕一来沒有經驗,怕养不成功;二来房子少,沒地方养;三来老鼠螞蚁等敌害多容易受害;回来花工  相似文献   

18.
桑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蚕茧产量迅速上升.我市1986年蚕茧生量达到1034吨,比联产承包前的1982年增加55.3%.但是千家万户栽桑养蚕后,年年秋季要养三期,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新形势,早秋蚕饲养数量年年减少,盒产不断下降.1980~1982年合计共饲养早秋蚕5479盒,占总饲养量的10.61%,产茧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年为了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蓖麻蚕生产,制订了鼓励蓖麻生产的饲养方针和奖售政策,宣传发动群众养蚕.蓖麻蚕生产很快就在全国大多数省发展了.广东省湛江地区一九六二年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二万五千合,收茧皮七百六十五担 一九六三年饲养二十八万另三百五十合,收茧皮一万另四百二十九担,到一九六四年饲养量达四十五万合,收茧皮一万六千另五十六担.但一九六六年以后,我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年动乱,蓖麻蚕生产方针政策改变,及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挫伤了群众养蚕积极性,使蓖麻蚕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0.
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蚕季安石灰浆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是1984年春蚕期开始的.1984年初,从上海洗涤剂三厂购入蚕季安1吨,供各区、分站推广,到1985年早秋,因供销渠道中断,就供应不上.1984年全县配发蚕种26415盒,1985年春蚕10203盒、夏蚕2259盒,共38877盒,其中蚕室蚕具运用蚕季安石灰浆消毒的,约有2.4万盒蚕种,占养蚕总数的60%.1984年全年平均盒种产茧38.24公斤比前三年平均盒产高1.66公斤.1985年春蚕盒产46.8公斤、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