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文明形态之一,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文明的更高追求。生态文明具体体现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当前阶段,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的一项巨大工程,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发展所要求的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相一致,才能尽早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切入,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下,找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素质教育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素质教育生态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三重价值向度的辩证统一。素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的应然追求是培养和提升人的生态认知、生态人格和生态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比较,从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动态的经济优势观、竞争优势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制度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论证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李进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9-430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逐步实现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娄志敏  娄俊义 《吉林农业》2010,(11):169-169
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型文明形态,在中国的各种经济、政治及文化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完全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生存方式及价值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这个概念更是趋之若鹜,更加地崇拜和向往。其中林业的发展也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走的。文章着重研究了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当前时期下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追求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确立了人类与自然双主体的地位,是对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相依关系的本质概括。生态文明的提出加深了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日月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影响着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教育,明确生态文明责任,落实生态文明规范,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农村社会发展实际、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生态治理这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虽有好转,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着农村的健康发展,而环保意识不足、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薄弱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想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生态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良好的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生态文明健康永续的发展,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是实现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保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意义非常重大,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之后,人类的生活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顺应文明转型的要求。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升。正确地理解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生态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我国社会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生态文明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到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这对我国高校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然而,当下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存在一些偏差,表征为青睐专业技术培养而冷漠了生态素质教育,注重专业型生态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了普及型生态教育的提升,以及追求生态知识的传授而导致环境伦理价值的旁落等。反思这些偏差形成的诸种因素,主要受“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误导、技术理性的困扰以及学科壁垒的局限等因素的影响。矫正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偏差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路,即提升思想认识以摆正生态文明教育地位、优化培养方案以推进普及型生态教育、加强学科融合以塑造环境伦理道德教育等,以彰显高等教育在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形态,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最为先进的理论形态之一,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对整个生态的关注的社会意识为核心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可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几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