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利用调查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限制约束与优势引导两个方面建立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因子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将研究区划分为1 896个1km×1km网格评价单元,利用GIS缓冲区处理、网格分析、叠加、链接、数据统计等功能,将不同的评价因子切分到的各个网格单元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然后分别计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开发适宜性指数,最后采用GIS聚类分析功能得到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图及各区面积。结果表明: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可以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优先保护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55%,25.59%,23.57%,37.83%,9.46%。不同分区的发展方向和管制要求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合理有序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和景区开发建设对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调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景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指出了景区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考量,科学规划、广开资金渠道,确保经费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区划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水保意识、从严执法,加强监管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行乌冈栎生存状况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在瑞云山风景名胜区、桃源洞风景名胜区、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用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系数等指标对乌冈栎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研究区,乌冈栎均属于衰退型种群,瑞云山和桃源洞风景名胜区的赤楠种群将替代乌冈种群,种群衰退趋势明显;瑞云山风景名胜区和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优势种显著,物种组成也丰富,而桃源洞风景名胜区和南平茫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优势种显著,但物种组成少;在4个研究区之间的乔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变幅较大,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变幅均不大;瑞云山风景名胜区与桃源洞风景名胜区、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南平茫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很大,其中,瑞云山风景名胜区与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0.65)。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低效林分的现状、特征。根据现有林分和立地条件,将研究区的低效林分划分为低产经济林、低效落叶阔叶林、低效常绿针阔混交林、低效灌木林、低效石山灌丛等5种类型,又把低效石山灌丛分为封山育林和困难地段造林。采用封、补、改、造、抚等措施对不同的低效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进行改造。并结合该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态、生活和生产方面提出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刺激下,近年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大规模开发建设、超负荷接待对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景区生态承载力遭受了最大限度的挑战,景区局部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景点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实地调查了景区水土流失形式、分布、强度、特点和危害程度等,通过分析,根据水土流失策源地和防治目标,将景区水土流失划分为路网系统、坡耕地、开发建设区、景点及服务设施、泥石流沟道等5个类型,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分类指导,提出了较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游憩活动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冲击的调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对象,研究游憩活动对泰山植被、土壤、水体的影响以及游客对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土壤和水体的冲击程度均为南天门景点>扇子崖景点>天烛峰景点>桃花峪景点;游客对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依次为桃花峪景点>天烛峰景点>扇子崖景点>南天门景点。方差分析显示,4个景点受游憩活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游人数量与植被、土壤、水体受到的冲击程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植被和土壤是两个最主要的受冲击对象,且植被与土壤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憩活动环境冲击的调查评估,有利于促进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峰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30-32,45
以我国的混合类遗产——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解决风景区中建筑与遗产保护的矛盾的技术途径:整体布局上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构建了保护遗产、保护生态、体现自然美和地域文化等的风景名胜区建筑创作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遥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12省区潜在和已经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为45.3 77万km2,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的耕地面积达29.348万km2,占耕地面积的64.67%.从发展程度来看,以严重水土流失为主,占37.35%,极严重占29.35%,严重和极严重合计占到 60%以上,说明我国西部地区耕地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西部地区潜在或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草地总面积99.664万km2,已经发生中度以上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地面积62.98万 km2,占63.19%.从发展程度来看,草地水土流失以中度为主,占87.52%.所以从发展程度上看,耕地水土流失要比草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多.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合计92.329万km2,其中草地水土流失占68.21%,耕地水土流失占31.79%.  相似文献   

9.
对西部地区植被破坏、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的滥垦、滥采、滥收、滥伐和滥用水资源使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干旱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及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加剧等问题;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环境变得极其脆样。生态环境的治理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基础性工程,中央政府和西部地区要有持续奋占百态防护林带、研制木材的替代技术、强化对饮食、医药、皮革等产业的管理、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来加强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为西部经济的起飞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四川峨边黑竹沟风景区不仅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而且它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遭受干扰和破坏,就解决开发和保护这一矛盾,在分析黑竹沟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其可持续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掌握山东省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的规划原则,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局,提出了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点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问题.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加强培训,落实配套资金,积极筹措运行经费6个方面对监测站点进行规范和管理,为水土保持监测点的长期、正常、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对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文堂  陈学刚 《土壤》2019,51(1):185-194
为探究环境磁学方法在景区土壤污染监测中的可行性,以新疆5A级景区喀纳斯为研究区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72个,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土壤磁性矿物平均含量较高,磁学矿物主要由亚铁磁性矿物构成,并含有少量的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磁晶颗粒主要为粗颗粒多畴,同时存在较少的超顺磁颗粒。磁参数空间分布表明,磁性矿物含量参数(χLF、SIRM、SOFT、HIRM)在湖口旅游区表现出高值,新村、老村和旅游接待地呈现相对低值;其他参数(χFD%、S-ratio、SIRM/χLF)空间分布规律与含量磁性参数基本呈相反趋势;研究区的磁性高值点分布与景区人类活动密集区、建筑物及道路的分布具有一致性;湖口旅游区较高的磁性值主要与较强的自然成土作用有关,其他区域的磁性高值点主要受旅游活动的影响。因此,借助土壤磁学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和圈定景区土壤人为污染范围,为景区土壤污染防治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研究案例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热带天然林区域水平和森林经营单位水平应用《ITTO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对土壤和水做状态报告,进行适用性评价。结合中国热带天然林地区水土资源情况和森林经营特点,研制中国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中的土壤和水指标及其应用手册,并且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退化土壤生态重建的特点与土壤培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所属的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蒙、桂 12省 (市、区 )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建设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区域。培肥退化土壤是目前西部地区实施退化土壤生态重建中的重点 ,具体措施为 :应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提高土壤有机肥施用量 ;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使用 ,提高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大力推广新型农用物资 ,减轻其对土壤的污染 ;搞好实用农业新技术的组装 ,增强土壤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浅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简述了生态农业发展研究动态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的总体构思,并对缩合配套技术、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 6个显著的特点 ,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需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湖11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营养元素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溶解性磷酸盐(no-apatite inorganic phosphorus,NAIP)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P含量在0.36~0.71g·kg-1之间,平均值为0.59g·kg-1,变异系数为15.42%;TN平均含量为1.74g·kg-1,变异系数43.02%;TOC含量为18.60g·kg-1,变异系数46.61%;TN、TP、TOC含量间呈极显著(P〈0.01)的直线线性关系,NAIP与TN、TP和TOC含量间呈显著(P〈0.05)的S型曲线线性关系。分析表明,水深度、扰动程度等内源因素可影响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及TOC含量,河流补给、旅游活动等外源输入及自然扩散对溶解性磷酸盐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滢  张晓岚  王冉 《土壤》2018,50(1):7-15
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调查、立法和资金三方面着手,相互促进,成效显著。台湾"环保署"开展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整治,明确了土壤、地下水和底泥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了分级、分区管理,"双标准",技师签字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等特色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模式,采用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垫付追偿、以奖代惩、采购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带动环保产业发展。本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总,以期为"土十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