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在鸡神经系统中的感染规律及其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进程,本研究选用不同毒力的血清1型MDV (MDV-1)病毒株感染4日龄的SPF鸡,在接毒后1 d、3 d、5 d、7 d、10 d、14 d、17 d、21 d、25 d、28 d和35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并对感染后5 d和21 d的不同病毒株感染鸡的脑部和坐骨神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MDV-1强毒株在SPF鸡脑部的复制能力显著高于弱毒株(p<0.05);特超强病毒株BS在脑组织中出现的时间最早,早期复制最快。但不同毒力的MDV-1株在坐骨神经处的复制能力与其毒力无直接的关系。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感染早期MDV-1强毒株对SPF鸡脑组织的损伤强于弱毒株;在感染后21 d,强毒株和弱毒株造成的脑部损伤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在坐骨神经处,强毒株造成的损伤明显强于弱毒株。本研究揭示了不同MDV病毒株在SPF鸡脑和坐骨神经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MDV-1在宿主神经系统中的感染、增殖及造成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Arian Marek's Diseasc,MD)于1907年由匈牙利学者马立克发现和报道,并因此得名。本病的特征是炎症性和肿瘤性病变,主要侵害神经系统,也侵害内脏和其他组织,是一种急性爆发型产瘤病。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疱疹病毒科丙疱疹病毒亚科,为24面体主体对称,直径100—150nm,内含分子量为54-92×10~6道尔顿的DNA双链,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27—1.29克/毫升。病毒粒子可被氯仿、乙醚等灭活。本病毒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因此来自感染鸡组织的完整细胞必须用来作接种物,但来自羽毛囊的除外,因为病毒是从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毒可损害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引起小动脉硬化症。1流行病学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毒可损害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引起小动脉硬化症。1流行病学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传染源是病鸡或带毒鸡,病鸡或带毒鸡的皮  相似文献   

5.
<正>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鸡的所有器官,组织生成肿瘤。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较长(一至三个月不等)急性发病的鸡场淘汰及死亡率达10—80%,是对养鸡生产威胁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此病1907年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首先发现,以后在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日本、苏联、巴西等国也陆续有了报道。1961年以前由于没有分离出病原,就常把马立克氏病和鸡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俗称大肝病)混在一起。五十年代美国的肉鸡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D)仍然是养禽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生产上多使用下面三种疫苗以预防该病的发生。(1)CVI-988株是Rispens等(1969年)从荷兰的一群无临诊  相似文献   

7.
1.流行特点:鸡最易感,年龄越小越易感,通常多出现在2~5月龄的鸡群;雌鸡比雄鸡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该病的抵抗力及感染后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肉鸡易感性大于蛋鸡,外来鸡易感性大于本地鸡.一些应激因素、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A缺乏、鸡球虫的存在等均可导致鸡发病.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淋巴组织增生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对幼雏的感染性极高,死亡率可达10%~30%。1症状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1.1神经型主要侵害鸡的外周神经,最常侵害的就是坐骨神经,当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受侵害  相似文献   

9.
本病是以最早发现者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之名而命名的。它是鸡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从经济损失上看,它是最大的鸡病之一。其特征是周围神经、各种脏器、虹膜、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病原马立克氏病由B群疱疹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Marek’sDiseaseVac cine,Living)系用自然低毒力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弱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收获感染细胞,加入适宜冷冻保护液制成。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MD)。【性状】 淡红色细胞悬液。【用途】 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各种品种1日龄雏鸡均可使用。注苗后8日可产生免疫力。【用法与用量】 肌肉或皮下注射。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稀释液稀释,每羽0.2mL。(含2000PFU)。【免疫期】 1年6个月。【注意事项】 ①疫苗必须在液氮中贮藏及运输。②从液氮中取出后应迅速放于37℃温水中,待完…  相似文献   

11.
1.概况:马立克氏病疫苗,目前已知有三种,一种是用从患马立克氏病的鸡体内分离出来的强毒,通过鸡的肾细胞再通过鹌鹑胚细胞继代减弱的所得弱毒株制成的苗。这种苗具有一定免疫力,其缺点是注苗后的鸡易脱毛,在日本个别鸡场有激发其他病发生的现象。1970年后,日本已不用这种苗了。第二种是从火鸡身上分离出来的马立克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和探讨马立克病毒(MDV)对肉鸡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对比研究MDV疫苗和强毒株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通过人工攻毒MDV,建立MD模型,各组SPF鸡于2日龄注射NDV+H9N2 AIV灭活苗,7日龄时以LaSota株NDV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在SPF鸡14,21,28,35,42日龄时,各组无菌采血25份,分离血清,利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研究各组ND和H9N2的体液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DV和H9N2 AIV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攻毒组SPF鸡在21~42日龄时,NDV和H9N2 AIV抗体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l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 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 CV1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 CV1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本研究以MDV强毒GA株人工感染SPF鸡,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4 d、7 d、14 d和21 d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2个、8个、25个和9个;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29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信号传导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和其他功能蛋白质.本实验首次对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MDV后各时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鉴定了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揭示MD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成熟和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雏鸡将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毒复壮,分离发病鸡淋巴细胞并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病变。获得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MD强毒,通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实验进一步鉴定病毒,并建立了MDV感染CEF细胞模型,为研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预防接种是控制MD的有效手段。自1970年MD疫苗问世和应用以来,由MD造成的损失大大地减少了。如果按照1970年预防接种之前MD发病率计算,1983年美国应有6100万只鸡受MD肿瘤侵害,而实际上这一年仅360万只鸡发病,预防保护率达94%。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MD)至今仍是危害养鸡业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我国每年因此病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也在近千万元。事实上,MD的防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即使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该病仍然未得到完全控制,免疫失败时有发生。现根据第五届...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毒为疱疹病毒科B亚群病毒。病毒存在于鸡体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其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及病鸡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其能在体外环境中生存较长时间,是导致发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某场2003年2月引进海兰红、海兰白蛋鸡共7000只。110日龄前生长状况良好,110日龄开始发病,每天死亡3~4只.共死亡300只。该场养鸡7年,以前曾发生过1次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