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酯酶同工酶区分松干及松针锈病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比较了几种松干和松针锈病病原菌锈孢子的酯酮同工酶谱,柱锈菌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没有差异,而种间Cronartium ribicola和V.quercuum差异明显。柱锈菌和鞘锈菌的属间差异显著大于柱锈菌所表现出来的种间差异,表明酯酶图谱可以反映松树锈菌的亲缘关系,鞘锈菌的图谱不因寄主和地理分布而异,据此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2-3针松鞘锈菌属于同一个种Coleosporium pulsatillae  相似文献   

2.
中国松干锈病病原菌的种间及种内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东升  李武汉 《林业科学》1997,33(4):330-337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CronartiumribicolaCflaccidum及C。quercuum3种松干锈菌的58个菌株,分析了其种间及种内的同工酶变异。电泳检测过的13种酶中有8种显出酶带,其中酯酶(EST)同工酶谱具最显著而稳定的种间差异,可作为区别鉴定3种松干锈菌的有效手段。在来自东北各地红松上的16个C.ribicola菌株中未发现任何酶谱变异,显示了本菌群体遗传性质的均一。来自东北地区樟子松上的17个Cflaccidum菌株中存在酶谱变异,但多数菌株的酶谱同来自安徽及陕西马尾松上的菌株完全一致,此结果支持把我国的Cflaccidum看成一个集合种。来自我国南北不同地区不同松树的Cquercuum菌株,除樟子松上的部分菌株外,其酶谱完全相同,尚未分化出北美的那种专化型间的酶谱差异,可能暗示我国松瘤锈菌的起源晚于北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3种松干锈菌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RAPD手段分析了我国3种松干锈菌Cronartiumribicola、C.flaccidum及C.quercuu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用5个随机引物从10个菌株(含1个不同属参照菌株)中检测出51个多态DNA片段进行聚类分析,3种锈菌清晰地显示为不同类群,此结果为传统分类的成立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3种锈菌中C.ribicola和C.flacidum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同由症状和冬孢子寄主反映出的相似关系一致。种内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其程度小于种间差异。锈孢子及冬孢子寄主都不同的C.flacidum菌株间差异明显,可能反映着专化型分化的遗传学基础。不同松树寄主的C.quercuum菌株间也存在差异,暗示我国的C.quercuum同北美一样存在对松类的寄生专化性分化。研究结果还提示松干锈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同寄主有关,而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疱锈病是我省马尾松中幼林分的毁灭性枝干病害。经系列实验证明马尾松疱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芍药科的山芍药( Paeonia obovata Haxim ),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 Cronartium flaccidum ( Alb. et Schw .) W inter)。  相似文献   

5.
南京和日本两地松材线虫的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自日本和中国南京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人工接种雪松Cedrusdeodara、湿地松Pinuselliottii、火矩松P.taeda、黑松P.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结果表明,对5种供试寄主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差异。前者对雪松和湿地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后者对黑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对马尾松和火矩松则表现出与前者相似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正> 松属(Pinus)的针叶锈病系由无柄锈科鞘锈属的真菌(Coleosporium sp.)所引起。在我国,已经鉴定下来的鞘锈属的种有5个:一枝黄花鞘锈菌[Coleosporium solidaginies(Schw.)Thum.],侵染云南松(P.yunnanensis)和马尾松(P.massoniana);紫菀鞘锈菌[Col.asterum(Diet.)Syd.],侵染台湾松(P.taiwanensis)等;千里光鞘锈菌[Col.senecionis(Pers.) Fr.],侵染云南松;白头翁鞘锈菌[Col.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东北不同地区不同松树松针锈病Coleosporiumspp.的调查发现,单维松上可表现1种症状类型,双维松上可表现出3种症状类型;锈孢子表面纹饰与这4种症状类型有内在联系,这在研究鞘锈菌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松纵坑切梢小蠹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研究了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各虫期及不同性别酯酶同工酶(Eet)的酶谱,从多次实验中求出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并用昆虫酯酶同工酶来分析昆虫的行为活动,此项研究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松小蠹酯酶同工酶具有5~7条谱带,Est4和Est5是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Est1~Est3和Est6~Est7的酶带数和  相似文献   

9.
两种杉天牛的生态适应性及对其寄生蜂种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杉木林区的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it)和杉棕天牛(CalidiumvilosulumFairmaire)及它们的寄生蜂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和两色刺足茧蜂(ZombrusbicolorEnderlein)的生态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两种天牛共存对寄生蜂种群的意义。提出在林间适当保留杉棕天牛这种典型的次期性害虫以滋养寄生蜂,提高对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自然抑制能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云南寄生于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加勒比松P.caribaeaMorelet、湿地松P.elliottiiEngelm.和火松P.taedaL.上的松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Hulbary形态鉴定。该菌侵染导致松针的衰弱死亡后,进行死体分解的菌是乔松散斑壳Lophodermiumpini-excelsaeAhmad、星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tella-ta(Belk.&Curt.)H.T.SumetCao、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foedans(Sacc.&Ell.)Stey.,它们加速了死亡部分的分解而使症状更加显得严重。  相似文献   

11.
应用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面积达100多万hm2,全面覆盖松突圆蚧疫区范围。放蜂定居成功率达85%以上,花角蚜小蜂普遍形成自然种群,有效地减缓松突圆蚧的扩散速度及将松突圆蚧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punctatustechangensis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DptCPV)防治四川内地柏木林区大柏毛虫D.houiLajon-quiere的试验表明,以7.5×109PIB/666.6m2以上剂量防治3龄幼虫,其综合防效达85%以上,且具有显著的扩散流行和持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斑腿华枝XiuSinophasma maculicruralis Chen、拟异尾华枝XiuS.peeudomirabile Chenet Chen及广华枝Xiu S.targum Chen et Chen是三种严重为害米椎Castanopsis cuspidataSchottky和红椎C.hicklii A.Camus的食叶害虫,它们形态相似,不易识别。指出了这三种害虫属征及其简易识别法和综合防  相似文献   

14.
一、病害及防治措施 1.松针锈病:该病是白头翁鞘锈菌引起的松针病害,被害率为45%左右。防治措施用50%退菌特、浓度500-800倍的溶液在锈孢子未释放前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或铲除中间寄主白头翁即可。 2.松瘤锈病:该病是田松芍柱锈菌引起的枝干病害,被害率为40%左右。防治措施,用70%的粉锈于1000倍溶液,在锈孢子堆释放前进行防治或用饱和食盐水,喷灌中间寄主芍药根茎效果最佳。 3.松烂皮病:该病是由松薄盘菌引起的樟子松枝干病害,被害率为38.9%。防治措施用50%托布津500-700倍…  相似文献   

15.
一、为害马尾松疱锈病(Coronartium flaccidum Wint.)又名松芍药锈病、枝干锈病,是国际检疫对象。病原菌属担子菌纲锈菌目无柄锈菌科柱锈属的松芍柱锈菌。它主要危害马尾松树干、枝条,严重地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生长量比健康林木减少1—3倍,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杉木种子园病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的病虫害调查,初步确定危害杉木主要虫害为: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ociatus)等8种,以第一种危害最为突出。主要病害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落叶病、杉木黄化病等,以杉木炭疽病为害为主。对两地杉木种子园不同坡向、不同株行距的感病指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其结论为不显著,而不同种源感病指数有一定差异。并提出了防治杉木种子园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国县马尾松林土壤动物和松叶蜂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马尾松林土壤动物和松叶蜂的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郁闭度大,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缺少的林地土壤动物组成贫乏、数量少;植被结构复杂的中龄林比幼龄林土壤动物丰富多样;坡麓土壤动物比坡中、坡顶多。只发现宁国县马尾松林中有1种松叶蜂,叫荔蒲古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etHuang,天敌4种:青蜂Cleptessp.瘤角姬蜂Pleolophussp.,除姬蜂Olesicampesp.和选择盆地寄蝇Bessaselectafugaxrondani。天敌羽化率占总羽化率的57.5%,叶蜂占42.5%。空茧量占总茧量60.67%。松叶蜂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气温、降水量、地形以及马尾松林的分布、树龄、林相结构等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观测研究得知:寄生在落叶松属Larix spp。植物上的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流行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气候因子中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而寄生在褐锈菌上的重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Biv-Bern.)Sutton流行高峰期则为8月下旬,与大气湿度关系紧密。日中流行规律观测研究得知:落叶松褐锈病菌夏孢子日飞散曲线  相似文献   

19.
用配有Li-610露点发生器的Li-cor6200在温室中测定了4个杨树无性系叶水平上的气孔导度(Cs)和净光合速率(Pn).在3个相对湿度(RH)水平(70%,50%和30%)控制下,不同温度(25℃,30℃和35℃)条件下,杨树无性系的Pn、Cs、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01).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小,E、Cs、Ci明显下降.结果表明:RH低时,而不是VPD高时,气孔关闭在调节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中起更大作用.另外,还选用了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和Cs-Pn复合模型模拟了不同光照、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Pn和Cs间的关系.尽管无性系、温度和湿度间存在差异,但在模拟Pn对光照的关系上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最合适.关于Cs-Pn模型,检验了Leuning模型,建立了新的Cs-Pn模型:Cs=Cs0+a0Pn/[(CO2-Γ)(1+f(T)(1-RH/100)/D0)].基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中加入了反映温度和RH的变量,代替了VPD变量.与田间数据模拟结果相比较,新模型和Leuning模型一样适合.并且,为了预测气孔和气体交换的行为,可以用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修正Cs-P  相似文献   

20.
西部黑杨对栅锈菌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感病西部黑杨Populus tricholarph T&G无性系进行诱导抗性测试。新鲜栅锈菌Melampsora occidentalis H.Jacks夏孢子悬浮液和叶片刺伤分别作为诱导因素,受诱导叶直接上,下方之叶或叶片另一半进行挑战接种。以挑战叶所产生的夏孢子堆平均数衡量黑杨的诱导抗性程度,处理与对照叶产生夏孢子并无差异。说明局部或系统性诱导抗性在黑杨叶锈病的流行中不起明显作用,同时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