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室内试验表明,寄生性天敌蒲螨Pyemotes tritici能很好地寄生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幼虫、成虫。蒲螨找到寄主后,在2小时能导致寄主停止活动,蒲螨主要固定在椰子织蛾幼虫、成虫虫体的腹部,最少2头蒲螨就可导致成虫死亡,最少3头蒲螨就可导致织蛾5龄幼虫死亡。蒲螨在寄主的虫体上发育,能胎生正常的后代。试验结果表明,蒲螨是一种控制椰子织蛾的优秀天敌,能导致幼虫、成虫100%被寄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又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的室内侵染及野外防治试验,观察了蒲螨的寄生能力以及湿度等环境因子对蒲螨活动、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蒲螨对寄主的搜寻能力存在差异,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影响较大,水膜的形成是限制蒲螨活动的重要因子;室内条件下平均1只蒲螨即可使3~5只白蚁进入持续麻痹状态,进而丧失继续危害的能力,至少1只白蚁被寄生致死,可见蒲螨对黑胸散白蚁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在室内外防治试验中黑胸散白蚁可被蒲螨寄生,并在蚁巢内发现有存活的蒲螨以及在白蚁个体上产生的膨腹体螨,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种群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就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开始直到产生后代,在25℃的恒温箱内需要7 d左右。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释放蒲螨,按照植株胸径数据释放蒲螨(20000头/cm),根据高中低密度3个规格,分别采取45万头/株、30万头/株、15万头/株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释放后在第10 d、20 d、30 d、40d分别进行了观测统计,结果发现:采用平均防效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3种处理方式效果基本相当,平均防治数据基本在83.71%~85.98%。经过试验可以看出,采用中华甲虫蒲螨控制双条杉天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内实验,统计其他天敌与中华甲虫蒲螨共培养后的存活率,以确定各天敌之间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3种替代寄主中,麻天牛的寄生率最高,为99.33%,且产品成品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黄粉虫初蛹和大麦虫初蛹,且所需培养时间短,为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中华甲虫蒲螨对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成虫及其幼虫均无致死现象,也不影响花绒寄甲卵的孵化。3种天敌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室内繁育。认为在野外应用方面,可以考虑3者协同防治,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10.
李霞 《防护林科技》2020,(1):48-49,52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相似文献   

11.
从陕西关中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新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r具有很高的寄生率,在寄主的幼虫期、蛹期都可寄生。在寄主越冬蛹中的寄生率达83.2%,而且每头寄主蛹的出蜂量多,一般为200头以上,最高达306头,室内人工饲养繁殖也很容易。因此这种啮小蜂为防治美国白蛾很有希望的新蜂种。  相似文献   

12.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 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调查天敌的寄生率,能够大大节约工作量,利于生产单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绣线菊蚜分布范围广、繁殖速度快、危害难控制。蒲螨防治绣线菊蚜室内和室外试验表明,蒲螨对绣线菊蚜的室内寄生效果比室外好,室内4h死亡率92.50%,4h死亡率98.9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0,36(6):119-122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aYang (膜翅目 ,小蜂总科 :姬小蜂科 )是寄生美国白蛾 (Hyphantri acuneaDrury)的有力天敌 (杨忠岐 ,1 989) ,内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中。为了人工大量在室内饲养繁殖这种寄生蜂用于防治 ,就必须搞清楚它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 ,以指导饲养实践。为此我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了这两个方面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由于白蛾周氏啮小蜂为内寄生性 ,因此 ,分别研究它的卵、幼虫及蛹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比较困难 ,故我们只对其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中后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  相似文献   

15.
在邳州市进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飞防试验,测试飞防喷洒质量。室内测试结果为,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48.3%,83.2%。田间飞防试验结果表明:4个药剂处理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9%以上,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具有较高的靶标选择性,且速效性较好,对3龄以上幼虫具有极好的击杀作用;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有较强的击倒特性;25%灭幼脲悬浮剂+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具有较好的击杀效果,但灭生性较强,靶标选择性差;25%灭幼脲悬浮剂+5.7%甲维盐微乳剂对3龄以上幼虫速效性较差。建议美国白蛾防治中优先推广使用甲氧虫酰肼,如考虑用药成本,建议使用虫酰肼和虫螨腈组合。  相似文献   

16.
释放周氏啮小蜂对桑园内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一是放蜂数量与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地投放3万头小蜂,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优达到68%。二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所需时间,在越冬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扩散到50m、100m、150m、200m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天、25天、30天、35天。在第一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花角蚜小蜂扩散到100m只需要20天,三是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与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离放蜂点越近处,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似文献   

17.
“云力”3%杀螟丹粉剂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云力"3%杀螟丹粉剂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药效测定,结果表明:施药后5d幼虫死亡率达95.04%。应用该药剂于美国白蛾幼虫进入越冬前在林间喷粉,结果表明:施药区7d相对防治效果达85.2%。  相似文献   

18.
伏虫隆(Nomolt)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当前协调综合治理较为理想的药剂。为了验证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于1987年,分别对美国白蛾和赤松毛虫进行了室内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室内试验有100%的杀灭效果;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4%。本文仅就赤松毛虫的防治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地点于1987年7~10月,在铁岭县李千户林场的11年生人工赤松林内选设试验地。  相似文献   

19.
"云力"3%杀螟丹粉剂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云力"3%杀螟丹粉剂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药效测定,结果表明:施药后5d幼虫死亡率达95.04%.应用该药剂于美国白蛾幼虫进入越冬前在林间喷粉,结果表明:施药区7d相对防治效果达85.2%.  相似文献   

20.
《河北林业》2014,(8):26-27
7月中旬,保定市白洋淀区工人们正在释放一种小飞虫,用来防治美国白蛾。这就是有"森林小卫士"美誉的周氏啮小蜂,它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