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2.
一类具时滞与捕获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的定性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一类具时滞与捕获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通过相应的特征方程,对时滞的影响做了分析,得出了当时滞经过一序列值的时候系统经历Hopf分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4.
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量与烟青虫幼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为进一步利用泽蛙控制烟青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Bt CpTI)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与常规棉相比,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即瞬间攻击率)有增有降,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Bt+CpTI)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与常规棉相比,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即瞬间攻击率)有增有降,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7.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  方法  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  结果  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 = 0.005)和取食时长(P = 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 = 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 4 ~ 0.198 1 < χ20.05 = 9.49),蠋蝽的捕食量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蠋蝽成虫和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均超过8头,蠋蝽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均高于4龄和5龄幼虫。蠋蝽林间套袋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试验结果显示:蠋蝽成虫捕食量(6.60 ± 0.40)头 > 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 ± 0.58)头 > 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 ± 0.25)头。  结论  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室内研究了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蠼螋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时,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方程为Na=1.037 5N/(1+0.006 9N)。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为150.4头。蠼螋捕食时可连续吃飞虱29头,每吃1头需时5~10min。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一个具有时滞的中立型捕食者-食饵系统,利用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讨论了其全局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到了保证正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类具有时滞的Gompertz增长率的捕食-被捕食模型,通过分析特征方程讨论了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得到了保证系统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讨论了在正平衡点附近Hopf分支的存在性问题.当τ=0时,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得到了系统存在极限环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类具有比率型功能性反应、时滞、自食现象和阶段结构的捕食系统,利用重合度理论,给出了这类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类具有时滞、阶段结构和HollingII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以滞量为参数,得到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局部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利用规范型和中心流形定理,给出了确定Hopf分支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与害虫治理相关的一类食饵具有阶段结构和时滞的捕食模型,并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系统所有的解是一致完全有界的,并且得到了害虫灭绝周期解的全局吸引和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一类具有时滞和阶段结构的强身型食饵一捕食者模型.通过分析特征方程,得到了正平衡点局部稳定的条件和Hopf分支存在的条件,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给出了确定Hopf分支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类含有常数收获率和时滞的捕食一被捕食模型,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研究了正平衡点的稳点性及Hopf分支的存在性,应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确定Hopf分支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稳定性的计算公式,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系统的数值逼近问题.运用离散动力系统的分支理论,在该系统具有Hopf分支的条件下,讨论了欧拉方法数值求解该系统时,差分方程Hopf分支的存在性以及连续系统与其数值逼近间的关系.证明了当该系统在τ=0τ处产生Hopf分支且时间步长充分小时,其数值解在相应的参数值τh处也存在Hopf分支.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食饵具有脉冲扰动,捕食者具有阶段结构的常数成熟时滞Leslie—CowerHollingII功能反应的Gomportz的捕食一食饵模型,通过利用由频闪映射决定的离散动力系统,以及脉冲方程的比较定理,得到了相应的临界条件以确保捕食者灭绝周期解的全局渐近吸引和系统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