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使用化学农药后天敌控制能力下降[1],使得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暴发,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加强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近几年新疆棉区对棉蚜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大面积防治,大多是在棉田出现中心蚜株时进行点片防治,棉虫基本上处于自然控制状态[2]。新疆尉犁县棉田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本文报道在新疆棉田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5月15日至9月17日系统调查了不同棉花品种的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尉犁县棉田瓢虫主要为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它是控制棉田棉蚜危害的优势种天敌,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1%。十一星瓢虫在棉田中的消长规律为:越冬代成虫5月底开始进入棉田取食棉蚜;卵期5月29日至7月14日,6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幼虫期6月5日至7月3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蛹期6月20日至7月2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成虫期6月20日至9月中下旬,高峰期7月7日至7月14日。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与棉田棉蚜数量有明显的跟随反应,棉田中的早播玉米带、棉田边缘的胡杨和沙枣树的树皮缝隙是瓢虫夏眠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营养食物对十一星瓢虫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undecimpunctataLinnaeus)是新疆南疆棉区棉蚜的优势种天敌。但由于受田间气候条件和农事操作的影响,很难保持瓢虫的数量达到足以控制蚜虫危害的水平。若能在秋季收集一定数量的十一星瓢虫加以人工饲养,以提高其越冬存活率,在来年春季人工释放于棉田,有可能提高控制蚜虫的效果。研究不同条件对十一星瓢虫的越冬影响,可为其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温度对十一星瓢虫越冬的影响 将收集到的十一星瓢虫从9月28日开始分别放在4种温度下越冬:5℃冰箱中、10℃培养箱中、室内温度(18~22℃)和室外温度(由新…  相似文献   

4.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生物学及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两年饲养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1世代的历期是:24℃为35.7天,26℃为30.1天,28℃为23.9天,32℃为23.1天。高于32℃则发育速率下降;低于22℃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历期T=12.0134+476.0110V,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685,幼虫为11.680,蛹为14.324,成虫为12.0134。有效积温(日度)依次为63.173,216.742,53.088476.011。  相似文献   

5.
瓢虫柄腹姬小蜂在南昌室内,5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繁殖11代,每代需12~46天。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28℃。有效积温296.85日度。在28℃下,饲以10%蜂蜜,成蜂平均寿命为5.52天,不喂蜂蜜平均约缩短3天。该蜂能寄生28星瓢虫幼虫的各个龄期,但更喜寄生高龄幼虫,以4龄幼虫作寄主,每雌一生能寄生幼虫6.21头,子蜂数平均为74.57头。可行孤雌生殖产雄。在马铃薯上的自然寄生率以6月份最高,平均为28.47%。在龙葵上以7月份最高平均达64.5%。7月中旬由于高温的影响,寄主和寄生蜂的发育受到抑制,寄生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十一星瓢虫种群动态及其对棉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星瓢虫是南疆棉田棉蚜的优势种天敌之一,田间调查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7月15日瓢虫数量达1163头/百株,为全年最高峰;瓢蚜比由7月10目的1:305.94下降到7月15目的1:91.36,其发生高峰出现在棉蚜高峰后5d。麦田是十一星瓢虫重要的早期虫源地,应加以保护利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棉蚜密度下,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当N→∞时,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3、4龄幼虫及成虫对棉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7.
南昌地区瓢虫柄腹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南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疆尉犁县两处棉田,4个品种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人工诱集和棉蚜防治效果测试观察,发现:在南疆不同品种的棉田中,十一星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约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0%左右;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数量与诱集箱放置的位置和箱内的诱集物有关。放置在棉田周围林带中的诱集箱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其次是棉田埂箱,棉田内诱集的数量最少;诱集箱放入蜂蜜和花粉蜜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放入花粉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次之,不放任何诱集物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少。越冬后的十一星瓢虫早期释放到棉田中心蚜株上可以有效防治蚜虫危害,中心蚜株株高比未释放瓢虫处理的增高59.5%,果枝数增加20.3%、蕾数增加100%、铃数增加81.4%,单株产量增加81.1%。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瓢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瓢虫在菏泽市常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末5月初开始交配、产卵。5月至9月为害,10月中旬后越冬。本文研究了该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影响发生因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七星瓢虫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动态,在室内选用吡虫啉逐代筛选,选育抗吡虫啉的七星瓢虫品系。发现七星瓢虫对吡虫啉的抗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抗性不稳定,选育20代后抗性为63.1519倍。同时为了明确七星瓢虫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抗性选育13代的七星瓢虫品系与敏感七星瓢虫品系、野外七星瓢虫种群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幼虫的整个发育历期来观察,抗性品系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36 d,野外种群为9.88 d,敏感品系为10.62 d,3者之间差异显著;蛹发育历期3者之间没有差异;4龄老熟幼虫、蛹、初羽化雌成虫、初羽化雄成虫平均体重3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七星瓢虫抗性品系、敏感品系、野外种群前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3.0%、62.4%和66.3%,中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4.8%、58.7%和75.6%,后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9.3%、57.4%和75.5%,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抗性品系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为1043.3粒,敏感品系为1100.2粒,野外种群雌成虫为1250.1粒,3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抗药性对七星瓢虫的生物适合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抗性倍数较低,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广泛分布的白钩蛱蝶进行野外分布状态调查,将野外采集的白钩蛱蝶卵及幼虫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对比自然界与实验室饲养的幼虫生长差异性,总结出大兴安岭白钩蛱蝶的年生活史,并由此提出防治白钩蛱蝶相关措施,从而为有效防治白钩蛱蝶这种榆树重要害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玉米诱集带对棉田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天敌优势种群是十一星瓢虫,它占瓢虫总数的82.66%,而且处理棉田十一星瓢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棉田,是对照棉田的1.8倍。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了探究贮藏前补充人工饲料对该瓢虫低温耐受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贮藏前对新羽化成虫饲喂人工饲料(简称AD)及豌豆蚜(对照,简称AP),以6℃下不同时间后的适合度来评价两个处理的低温耐受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AD成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60 d时降至80%,但AP在整个贮藏期均具有较高存活率(>95%)且AP-45显著高于AD-45;AD成虫体质量损失随贮藏时间延长也显著增加,但均低于AP;AD-60仍具较高生殖力(产卵量为46.4粒,孵化率为80.6%),与AP-60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可作为七星瓢虫成虫贮藏前的一种替代食物,将在进一步开发经济、高效的低温贮藏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作为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按标准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50分别为0.0327、6.90、5.00和1.25 g a.i./hm2,其中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对七星瓢虫为高风险性,其余药剂为极高风险;对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35×10-3、0.0129、6.46×10-3和0.127 g a.i./hm2,均属极高风险。本研究为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影响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七星瓢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将野外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采回并在室内饲养一代后,就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能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 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模型,1、2、3、4龄幼虫捕食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121 86N/(1+0.059 92N)、Na=1.217 04N/(1+0.049 33N)、 Na=0.789 92N/〖JP2〗(1+0.008 00N)、Na=0.967 01N/(1+0.001 41N),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58 64N/(1+0.001 03N)、Na=0.976 20N/(1+0.001 52N),经χ2检验各虫态的捕食反应的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用七星瓢虫雌成虫进行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测定,利用Hassell模型进行拟合,所得模型方程为E=0.447 4P-0.433 7,经χ2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结论] 1~4龄幼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7、24.7、98.8、685.5、642.5、927.5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