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落带植被是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水库安全和库岸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消落带植被的空间分布及优势植物组成是消落带治理植物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三峡水库干流巫山-秭归段典型消落带的植被调查,研究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活型、优势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下降,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减少;1年生草本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因地而异(巫山消落带为增加,秭归消落带为减少),木本植物所占比例减少。淹水较深区段消落带植被的优势植物主要是莎草科的莎草和禾本科的狗牙根、毛马唐、狗尾草及菊科的鬼针草等;淹水较浅区段的优势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但处于优势的仍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能够在淹水区段存活的植物大多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特殊的繁殖特性及对淹水和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消落带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美化河岸景观, 减少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 适生植物较少, 通过对消落带植物的调查和研究, 筛选适生消落带植物, 可以丰富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的植物材料。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消落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别对消落带概念、分类、功能进行描述,以及对消落带动态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人为活动干扰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和保护措施、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消落带治理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指出消落带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和重点,对进一步研究水陆交错区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水库消落带是维持水生态健康的重要屏障,由于其生态过渡带的特性,普遍存在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土壤与水体交叉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消落带的植被生态重建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落带的植物适生性、植被生态重建及其效益等方面,今后应加强消落带植物配置模式、生态重建机理和管理方式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消落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1):88-94
立足于丹江口水库消落带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同时兼顾库区生态保护参与者自身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根据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消落区变化特点,研究选择适宜的林木品种,以保护水库水质安全为目的,提出科学的水库消落带生态保护方案,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郧县为代表的平原、丘陵区域,可以选用意大利杨等速生丰产的用材树种;而位于相对贫瘠的山区,可以选择饲料桑为代表的灌木或小乔木,进行恢复和保护消落带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水库消落带种植饲料桑树的试验,观察饲料桑树的生长过程,总结饲料桑树在水库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中的成果及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耐水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峡谷型水利工程,根据"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水库的水位在145~175m之间变化,在库区内形成了落差达30m、面积达350km2的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大、水淹时间长(部分消落带水淹时间长达6个月),具有"冬水夏陆"的特点(王海锋等,2008)。消落带是库区泥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消落带和河岸带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是非常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马利民等,2009;戴方喜等,2006;滕衍行等,2005;Lowrance etal.,2000;Naima,2000;Dennis,1999),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适生植物的筛选(马菲等,2010)。按照国内外现有研究方法消落带植被修复树种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实践屡屡失败,许多耐干旱的植物不耐水淹,而耐水淹的植物又不耐干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重庆主城两江消落带现状,根据实地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生境类型,提出相应的生态绿化治理措施,为重庆主城区两江消落带生态绿化建设以及三峡库区沿江城镇的消落带绿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消落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消落带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风化基岩消落带的湿地植被重建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重庆汉丰湖消落带周期性淹没与出露形成水生和陆生干湿交替的过渡区域,对生态涵养、水库水质、人文活动、城市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汉丰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是汉丰湖恢复重建方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开县汉丰湖内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汉丰湖消落带现有生态与人文景观特征,探讨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探寻在生态景观环境、活动性景观、城市与生态共融景观营造等方面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耐水湿树种在水库消落带(滩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大至长江三峡水库,小至山塘,遍及大江南北,发挥着调节流量、防洪、抗旱、发电、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功能.蓄水量受降水量、用水量的影响,水库正常水位均未达到设计标高水位线,其四周,尤其是库尾存在着一定数量消落带(消没区、滩地).在干旱、半干旱季节出现较大范围的消落带即构成水库的荒漠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氮沉降背景下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以浙江长潭水库消落带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种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即低氮(NH4NO3 30 kg·hm-2·a-1)、高氮(NH4NO3 60 kg·hm-2·a-1)和对照(不施氮肥)的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氮沉降增加条件下,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在低氮条件下都是呈增加趋势,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54%和13.29%,而在高氮条件下,其值呈降低趋势,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41%和6.64%。氮沉降增加明显改变了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呈一直增加的趋势,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着氮沉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9月,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踏勘及3S技术,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及岸线长度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消落带总面积为268.54 km~2,岸线总长4811.68 km。将岸线划分为664个岸段单元,采用多因素叠加分析,将664个岸段单元,划分为陡坡型、平坝型、岛屿型、库尾型、峡谷型5种基本类型。结合消落带及岸线周边社会经济环境特征,按照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保留保护3种消落带保护与治理类型分干、支流进行分类界定。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保留保护3种类型消落带面积分别为25.78,12.11,230.65 km~2,涉及岸线长度分别为323.77,176.42,4 311.49 km。据此,根据不同的消落带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与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消落带是水位周期性涨落而形成的特殊环境承载体。文章通过分析重庆南岸区消落带历年水位节律变动信息,得出不同高程的设计参考线,进而对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消落带竖向层域采取对应的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景观美化、韧性承洪等综合规划设计措施,旨在为城市消落带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分析思路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境内长江一级支流龙河源头的藤子沟湿地消落带的地质地貌、土壤、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文、视线等自然条件,以及产生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景观效果等问题。提出保护优先,科学恢复生态,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构建景观的多样性等景观规划原则,以及自然植被重建、人工植被营造、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建、人工湿地护坡构建、保护裸岩现状等消落带治理模式。籍此,对不同高程消落带植被景观及不同功能分区进行了相应的植物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降5.26%~36.76%,速效钾含量下降3.55%~45.56%,全氮含量下降9.52%~40.00%,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7.62%~37.83%,全磷和全钾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土壤pH值略有变化,变幅为1.73%~9.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峡水库运行10年间(2008-2018年),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145~155m、155~165m、165~175m)土壤p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为消落带分区段监测治理及库区土壤环境质量演变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三峡水库运行调度特征,在秭归县典型消落带区域内选择3块生境类型相似的次生灌丛样地...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0%~52.3%,39.7%~43.8%,12.3%~17.5%,78.5%~91.4%和41.1%~57.9%,其中氮素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磷素下降幅度最大;经过4次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土壤养分处于十分贫瘠的状态,以钾元素最为明显;土壤金属元素在受水位涨落后均增加,2012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与2008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2年消落带全钙含量虽有上升,但与2008年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随着库区长期的水位涨落,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突显,对于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随着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水位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消落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特有的周期性干湿交替,使得消落带的环境条件因素变化十分复杂。就消落带中氮的循环为例,分别将消落带中变化的物理、化学、生态、人为因素对氮循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消落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