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种皮不透水性或透水性极差导致了种子的休眠现象,在草本植物中普遍存在。白刺花种子的硬实性和不易吸水性阻碍了萌发,是白刺花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以贵州野生白刺花种子为材料,根据导致白刺花休眠的特点,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后,观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霉变率、硬实率,从而得出最优的白刺花种子处理水平,使其获得理想的发芽效果。本实验结果表明:80℃变温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比恒温处理发芽率高,超过100℃的处理对于处理白刺花而言并不可取,发芽率将下降至零,而且霉变率高达83%。  相似文献   

2.
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以密度C(1m×2m)和D(1m×1.5m)最高,同时,对林分的径阶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包括对树高、直径、成活率和成材率、干材产量、生物量、干材质量、根系等方面的影响,以为植物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刺花种皮坚硬,且包有一层蜡纸,硬实性和不易吸水性阻碍了萌发,是白刺花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以贵州野生白刺花种子为材料,根据导致白刺花休眠的特点,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通过不同的处理时间处理种子后,观测种子的发芽率,从而得出最优的白刺花种子处理水平,使其获得理想的发芽效果。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用浓度我60%的硫酸处理种子5min后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造林密度对油松枝条生长的影响,于甘肃省正宁县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了5个不同造林密度下油松试验林林分特征、枝条数量及枝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会对油松试验林林分特征、枝条数量、枝条生长情况造成显著影响。其中造林密度为630~840株/hm2时,油松试验林长势较好、枝条生长较为理想,是适宜当地的油松试验林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油松枝条发育的影响,以油松营造林作为试验林区,调查了28年生油松林木树高、茎粗、郁闭度、枝条数量、枝长、基径以及分枝角。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油松平均胸径、枝条数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枯枝率逐渐升高,基径、枝长、分枝角均逐渐减小。综上,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油松枝条发育,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培育目的调整造林密度,达到培育目标材种及提高木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造林密度确定的原则,总结了造林密度在造林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杨树的集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相似文献   

9.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公顷来表示。密度适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度,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白刺花种子、花、叶内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白刺花叶是一种优良的饲料,种子和花中富含多种营养药用保健成分,可以食药两用,开发为保健食品和婴儿食品。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开发利用白刺花,可获得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王普昶  赵丽丽  宋高翔  张锦华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03-12804,12808
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贵州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山区不同样地白刺花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值较低(1.049~1.512),信息维数样地间差异较大(0.933~1.741),关联维数中等(1.375~1.664)。表明整体上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个体空间占据能力不强,较大植株个体分布趋于均匀性或随机性,较小植株个体呈聚集性分布且植株间竞争激烈,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是其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以白刺花(Sophora davidii)为试材,采用培养液栽培的方法研究了85% 聚乙二醇(PEG) 模拟的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亚精胺(Spd) 对白刺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亚精胺对干旱胁迫下白刺花叶片色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具有改善效果,在高浓度(T5和T6)时更为显著。总之,Spd浓度在0~050 mmol·L-1时,随着Spd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下白刺花叶片的各生理指标数值逐渐升高: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Spd为010 mmol·L-1时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80%和875%;在Spd浓度为050 mmol·L-1时对净光合速率效果最明显,处理后1,3,5 d分别比T1增加了4735%,6265%和7464%;在Spd浓度为050 mmol·L-1时,处理后1,3,5 d叶片的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组(CK)提高了2132%,1344%和1369%。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贵州白刺花的遗传背景及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对采自贵州不同海拔梯度下6个白刺花种群的种子贮藏蛋白,构建6个种群的种子贮藏蛋白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白刺花种群的种子贮藏蛋白总条带数为22条,分子量在17.97~81.91kDa,其中多态性条带8条,多态性百分率为36.36%。SDS—PAGE电泳图可作为白刺花的生化指纹,各种群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图上具有各自的特征带或缺失带。相邻高海拔的白刺花种群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先聚为一类,与低海拔种群遗传差异较大,最后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对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7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石漠化率和植被盖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封育林5种模式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纯林模式落叶树种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混交林模式中季节性石漠化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行为将直接关系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成效,特别是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方式是其投入行为的集中表现。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基于399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从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投入三个方面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方式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投入行为总体呈现投入渠道单一、资金投入匮乏、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恢复阶段狼牙刺群落下植物恢复过程的动态特征:从灌木和草本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看,不同阶段狼牙刺群落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阶段狼牙刺群落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狼牙刺群落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群落恢复,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狼牙刺群落的恢复,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群落趋向稳定。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狼牙刺群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人的干预下,喀斯特地区植被和土壤退化导致的结果。通过回顾国内外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情况,在分析喀斯特植被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基础上,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应该选择合适的树种、合适的造林方式和治理模式,分阶段人为促进封山育林,转移剩余劳动力,用可持续理论引导当地居民逐渐改变古老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寒地水稻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6为材料,分析不同插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及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空育131适宜插植密度为30.0cm×16.7~20.0cm,分蘖力中等的穗重型品种龙粳26适宜插植密度为30.0cm×10.0~16.7cm,在此密度条件下水稻的叶片呈最佳生长态势,生物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密度对散尾葵生长及切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cm×60 cm时,每盆可切叶片数最多,但一级品切叶数量不多;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和100 cm×100 cm时,散尾葵植株生长最好,其中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时,每盆一级品切叶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