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食用向日葵同庆5号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庆5号在塔额垦区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200株/667 m2,该种植密度下植株个体生长健壮,产量高,商品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播期、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对西兰花品种台绿5号在本区种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试验按播期、密度、氮肥水平三因素设立,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试验结果表明:台绿5号在本区栽培最佳的播期在8月25日之后,移栽密度在2600~3000株/667m^2,纯氮量在22.5~28.2kg/m^2。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明玉米品种禾睦玉918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播种期等主要栽培因素的关系。建立该品种籽粒产量(y)与种植密度(x_1)、氮施肥量(x_2)和播种期(x_3)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y^=594.13+9.42 x_1+1.36 x_2-10.85 x_3-55.29 x_1~2-29.74 x_2~2-25.18x_3~2+20.33 x_1x_2+12.07 x_1x_3+58.21 x_2x_3。确立玉米品种禾睦玉918最佳的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4 100株/667m^2、氮肥用量17kg/667m^2、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5日,在该栽培措施下,可获得最高产量(617.43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杂交油菜黔油30号种子生产技术,采用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N量研究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黔油30号种子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黔油30号母本种植密度和施N量均对种子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黔油30种子生产母本适宜密度为9000株/667 m2左右;N肥用量(尿素)以20~30 kg/667 m2作追肥为宜.  相似文献   

5.
刘守渠 《中国种业》2016,(10):65-66
<正>华美368玉米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8。该品种双穗率高,适宜宽窄行和立体种植,等行距种植密度以4000株/667m~2为宜,宽窄行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2为宜;一般每667m~2产量在800kg以上,高产记录达  相似文献   

6.
紧凑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施用健壮素,经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健壮素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适宜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从4200株/667m2上升到5700株/667m2时,产量随增加而增加,达到5700株/667m2,单产最高,为840kg,当超过6200株/667m2时,产量开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兴佳2号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升高,茎粗变细,主茎数减少,植株由于群体效应而徒长,纤细;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667m~2种植6000株时产量最低,为2686.02kg;8000株时产量达到峰值,为4173.56kg,随后产量又降低。密度8000株与7000株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兴佳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我区杂交玉米川单15号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我区河谷平坝区在四月下旬播种并采用肥团育苗,667m^2产500kg以上的栽培技术方案为:种植密度4200~4500株/667m^2,667m^2用纯氮11.2~17.4kg,过磷酸钙26~54kg。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试验,摸索出在武汉地区与大麦连作种植杂交棉的适宜密度,以定植1500株/667m~2为宜,其植株形态健壮,子棉产量较高,比1000株/667m~2极显著增产,与2000株/667m~2差异很小,为大田生产选用优良品种与合理密植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6-D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苗龄对红稗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密度和苗龄范围内,随着二因素的逐渐升高,产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密度在4400~5600株/667m2、苗龄在38~42d内,曲线变化比较平缓,说明在该区间内有利于红稗产量的提高。产量最高的密度、苗龄二因素最佳组合为5459株/667m2和38d。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泸糯8号’高产高效栽培适应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低于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低于纯氮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千粒重、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显著减少(小),株高则显著变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随之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是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超过纯氮150 kg/hm2时,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处理A3B3即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纯氮187.5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天优华占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选育而成新品种,米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因而,对于天优华占最佳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的研究及其高产机理的探讨,可为该品种在金华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以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20、165、210kg/hm2)和栽插密度(22.5万/hm2和16.5万/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不同施肥水平间天优华占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两种栽培密度下,天优华占的产量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水平,以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高密度和低密度下,均以高肥区产量水平最高,分别达到7 464.3、6 534.8 kg/hm2。通过此研究发现,天优华占最佳栽插密度为22.5万/hm2,每1 hm2施用氮肥21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方式对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确定辣椒最佳施肥方式,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别选取氮磷钾施肥总量、氮磷钾配比、有机肥用量、各时期施肥分配量4个因素,各3个水平,测定辣椒在关键生育期的生长性状各指标和经济性状;在收获期进行实验室考种,考察产量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最优组合为:氮磷钾施肥总量为900 kg/hm2,其中氮肥300 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375 kg/hm2,需要有机肥15000 kg/hm2,该组合下,辣椒的产量可达35335.60 kg/hm2,产值可达49906.96~61214.35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密因素下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肥密因素对酿造高粱龙杂5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施肥量因子5个水平,副处理密度因子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叶面积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子粒淀粉含量下降,子粒单宁含量上升。随施肥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粉含量均下降,子粒脂肪含量上升。在施肥量375kg/hm 2条件下,随钾肥比例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增加。本研究认为15.4万株/hm 2的种植密度、375kg/hm 2(N∶P∶K=1∶0.7∶1.6)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特菜-根芹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根芹菜是我国引进的一种稀特蔬菜品种。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及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对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适宜氮磷钾比例施肥处理下N1(261kgN/hm2)根芹菜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下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也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N2、N3较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显著低于N1处理,特别是N3处理下产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上结果说明,较高肥力菜田土壤上适宜氮磷钾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根芹菜产量和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合理用量,以庄薯3号为材料于2015年在宁夏南部雨养农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等量养分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以及主茎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大中薯重量百分比。与常规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马铃薯还原糖、维生素C、淀粉及干物质含量,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增产率为1.0%~1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为4.3%~17.6%,通过水肥效应方程拟合得出复合微生物肥的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分别为954.8和1415kg/hm2,在宁南旱地施用750kg/hm2时即可获得高产,因此分析认为宁南旱地马铃薯施用量在750~1415kg/hm2范围内能可获得高产并实现水分高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增苗节氮技术高产群体的适宜群体指标,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 kg/hm2(节氮)、N2:135 kg/hm2(节氮)、N3:165 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2(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质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氮肥用量能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8.2%,但进一步降低施氮量(减少36.4%)存在减产风险;氮肥、密度对作物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叶面积比率、表观转运率、光合势、粒叶比等群体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产量最高组合(N2M3)各项指标值位于中间范围内;N2M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也处于适中水平。综上所述:“增苗节氮”下早稻抛秧高产群体各项群体指标应该在适中范围内,实行合理搭配,以构建适宜群体来实现高产,而不是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地增加氮肥用量,从而减少过度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