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振枝法和杀虫灯检测法对湖南省长沙市高桥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进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并比较无公害多种措施相结合对茶园重要害虫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行间覆草、悬挂杀虫灯和施用植物源农药集成的茶园无公害防治技术,与常规防治相比,较好地保护了茶园的天敌,提高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抑制了黑刺粉虱的暴发为害。表明茶园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逐渐上升,维护生态平衡,避免黑刺粉虱等少数害虫在没有农药压制的情况下暴发为害,能保证茶叶的食用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黑刺粉虱天敌种质资源分类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为柑桔和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天敌种类丰富,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病原性真菌等。对黑刺粉虱天敌昆虫的主要种类进行概述,以期推进黑刺粉虱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3.
对柑桔黑刺粉虱在湖南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黑刺粉虱田间消长规律,研究了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调查了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种类和寄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以常规农药吡虫啉和扑虱灵作参照,采用自制不同稀释浓度的复配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自制复配农药(25%LS乳剂)6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效果较佳,达到96.1%,杀虫效果显著高于2种常规用药(P0.05)。白茶产量较常规用药(25%吡虫啉600倍液)增产4.9%,前期名白茶产量提高了7.4%,增产、增效明显。试验表明,自制复配农药可替代常规农药应用于实际生产上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郑松  罗全丽  潘晓莲  申智慧 《农技服务》2016,(4):111-112,137
通过调查,明确了贵州南部茶树主要害虫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螨类、蚧类等十余种,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黑翅粉虱为优势种类,研究分析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状况。防治策略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无公害农药防治为补充,有效控制危害,保障茶叶生产和食用安全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黑刺粉虱为害前后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危害程度对茶树体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黑刺粉虱的危害,制定正确的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为害前福鼎大白和龙井43#体内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黄金芽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是龙井43#福鼎大白黄金芽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龙井43#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福鼎大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黄金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黑刺粉虱除直接刺吸茶树营养外,还可改变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同化产物的分配,因此需注重茶树上黑刺粉虱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爱贤  彭小凤 《农技服务》2014,(11):187-187
上饶县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江西茶叶主产县,近年来我县部分茶园黑刺粉虱猖獗并诱发严重的茶煤病,严重影响茶叶茶树树势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茶叶黑刺粉虱的危害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黑刺粉虱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综合防治茶园害虫,首先,比较"平阳特早"茶园季节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2010年春夏与秋冬之间,黑刺粉虱、茶叶甲、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鳞纹肖蛸、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斜纹猫蛛、龟纹瓢虫和八斑球腹蛛的t值均小于t0.05(2.13),差异不显著.并采用灰色系统和生态位分析法,对2010年春夏季茶园2种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2010年春夏季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是鳞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八斑球腹蛛;茶叶甲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2010年秋冬季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是鳞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斜纹猫蛛.茶叶甲的是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和龟纹瓢虫.黑刺粉虱(2010年4月24日)的种群聚集均数!大于2,其聚集是本身特性造成的,2个时间段所有天敌的!值都小于2,其聚集是环境中某一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对闽东垦区茶树主要害虫——叶蝉类、黑刺粉虱、茶叶螨类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并总结茶树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有效防止茶园的黑刺粉虱,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益,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对黑刺粉虱进行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捕区黑刺粉虱虫口减退率达到79.0%,能有效防治黑刺粉虱对茶园的危害。由此表明,信息素诱虫板防治茶园黑刺粉虱可大力推广应用。黑刺粉虱为广布性昆虫,是目前全国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茶树害虫。从多年研究报道资料可见,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概率较高,田间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为试验材料,调查天竺桂叶片上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的空间分布格局,应用圆形分布统计分析黑刺粉虱的树冠分布,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黑刺粉虱的叶片空间分布类型。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受阳光影响,在向阳面的数量多于背阴面;黑刺粉虱在叶片上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该虫主要分布点在叶中,叶尖和叶基相对较少;每张叶虫数与叶片数的关系呈幂函数递减。最后根据黑刺粉虱在天竺桂叶片上的分布规律,提出一些黑刺粉虱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茶树是我国特产经济树种,也是镇安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害虫黑刺虱与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两大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镇安县茶叶生产。现将茶树黑刺粉虱与小绿叶蝉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1黑刺粉虱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全国茶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柑桔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柑桔黑刺粉虱的防治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特点,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刺粉虱在我市范围内大发生,危害我市茶叶生产,受害严重的茶园茶树上部嫩叶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60~70头,多的达109头,平均每叶有卵205粒,严重影响我市的茶叶产量和质量。为此,及时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1为害特点黑刺粉虱以若虫固定在成叶、老叶叶背,将口针  相似文献   

15.
丽水山区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茶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茶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柑桔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柑桔黑刺粉虱的防治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特点,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7.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安乡柑桔上一年发生4代。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文章结合安乡柑桔上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亓黎  王荣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99-101,83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近年来在各地茶园发生严重的刺吸茶叶、传播煤菌的害虫.随着黑刺粉虱对环境适应性及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其持续暴发,给茶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与暴发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黑刺粉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力求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等相关方法以有效持久的控制黑刺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19.
黑刺粉虱在宜都市每年发生 4代 ,越冬代在春季虫态单一 ,是全年最佳防治时期 ,第 1、2、3代低龄若虫高峰期为防治适期。控制黑刺粉虱田间虫量即能达到防治煤烟病的目的。采取村级统一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