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全国土壤抗侵蚀特征原位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坡地土壤侵蚀的基本过程、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证,指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是严重的,但与江河泥沙的关系并不密切。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水土保持亦应提倡“排水保土”,而不是“水土保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上游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能有效地对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土壤侵蚀趋势进行预测预报,为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长期以来,对土壤侵蚀的定量预报受到国内外水保界的普遍重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及核示踪等多种方法,对地表过程中的土壤迁移动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长江中上游区由于多元的地貌结构及复杂的人为干扰,致使水土流失普遍发生,其中一些区域甚至达到严重的程度。通过总结长江中上游土壤侵蚀预报的研究现状,对经验统计模型、物理成因模型作了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中上游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在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成果,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度解译淤地坝沉积泥沙中赋存的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总结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相关工作。[结果]黄土高原大量的淤地坝、坝地泥沙明显的沉积旋回和现有的可靠断代技术是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基础;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可估算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识别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淤地坝内的泥沙沉积量、理化性质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能够反演小流域环境演变过程。[结论]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沉积泥沙赋存有大量小流域土壤侵蚀和侵蚀环境演变的信息,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机理及小流域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水土保持科研发展历程及近期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况 美国是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在全国936万km~2土地上,遭到强烈水蚀或风蚀的有114万km~2,占12.2%,部分遭到破坏或受到侵蚀威胁的有313万km~2,占33.4%,多年平均每年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总量达40亿t,其中10亿t冲入海洋,30亿t沉积于江河、水库、湖泊中,由于泥沙危害,每年要损失5亿美元。 美国在近二百年内,由于水土流失毁坏了  相似文献   

5.
国主要江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测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我国土壤侵蚀进行评估,需要测算多年平均侵蚀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主要江河泥沙测验资料和水土保持研究资料,采用河流泥沙输移比法和水土保持法,测算出我国黄河、长江等9大江河流域多年平均侵蚀量为53.10亿t,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讨论流域分区的泥沙输移比差异。结果表明:侵蚀总量以长江流域最大,黄河流域次之,淮河、珠江、辽河、松花江流域依次居后,闽江和钱塘江流域最少。  相似文献   

6.
土壤侵蚀示踪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降雨、坡面层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被认为是涉及到坡面土壤的分散、沉积和转移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介绍了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磁性示踪剂在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泥沙来源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旨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对于准确评价侵蚀泥沙在坡面空间、时间尺度上的分布、转运、沉积,了解土壤侵蚀过程和评价基于坡面、流域的土壤侵蚀模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尺度侵蚀产沙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大区域土壤侵蚀普查和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支持工具,土壤侵蚀模型的研发是土壤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基于DEM将区域划分为规则网格,设计产流、产沙过程的单元模型,包括植被截留、入渗、填洼、流速、携沙能力、径流剥蚀量、泥沙沉积等算法。将月降水当作1次降雨事件,并划分若干时段进行迭代计算,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水沙汇集运算,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有效地完成了区域侵蚀产沙量的计算。将模型应用于延河流域得到:1995年7月份平均径流深为35.6mm,径流系数为0.237,流域出口径流量为2.72亿m3,流域出口输沙量为0.38亿t,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4575t/(km2.月);输出图形空间格局和结构符合实际情况,初步模拟结果令人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137Cs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其土壤质地均一 ,颗粒细小 ,颗粒间粘结力弱 ,结构松散 ,稳定性差等性质 ,极易遭受水蚀以及风蚀。据统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 4 5 .4万km2 ,年侵蚀模数大于 15 0 0 0tkm- 2 的剧烈水蚀面积为 3.6 7万km2 ,占全国同等强度侵蚀面积的89 % [1] 。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约为 16亿t ,其中约有 13亿t来源于坡耕地 ,约占土壤侵蚀总量的 81% [2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不改变原始地貌的条件下利用示踪元素或核素的含量分异规律来研究土壤侵蚀的发生、分布 ,具有精确、快速、且可反映出侵蚀和沉积过程变化等优点[3] ,…  相似文献   

9.
采用SWAT模型,在GIS技术和流域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径流和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2006—2009年的日径流和泥沙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结果表明:区内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年均泥沙量为15.395万t;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不同,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475.84t/(km2.a),泥沙量占总量的94.4%,且季节性较强,在7月、8月的产沙量占全年总量的67.9%;年均入库水量和入库泥沙分别为10.899亿m3、8.265万t,其中浑河流域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苏子河流域。本研究揭示了辽宁省主要城市供水水源的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土流失规律,为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0.
准格尔旗 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过渡带,位于黄河两大粗沙支流窟野河、黄甫川的中上游,全旗总面积7 692 km2,其中砒砂岩潜伏面积占60%以上, 严重裸露砒砂岩区占总面积的12.5%.全旗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8万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近1.0亿t.1985年原水利部钱正英部长提出"要把沙棘资源建设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该旗于1986年正式开始试用沙棘治理砒砂岩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泾河、北洛河、渭河 ,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5 0 0 0~ 15 0 0 0t/km2 。采用“水保法”、“水文法”分析计算 ,1970~ 1996年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 5 45 6亿m3,年均减沙 2 2 3 8亿t ,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泥沙淤积 1 5 7亿t。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2.
宁夏清水河流域近60年降水量及入黄沙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成因,根据清水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输沙等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水文法”、“水保法”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降雨特征值及入黄沙量的变化情况及沙量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58-2015年,年雨量、汛期雨量、主汛期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及突变;流域控制站泉眼山的多年平均沙量为0.248亿t,1990-1999年来沙量最大,2010-2015年来沙显著减少;流域人类活动减沙量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要与下垫面的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及流域坡面治理密切相关;2000年以来,流域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及淤地坝数量大幅增加,减沙效益日益显著,其中2010-2015年流域面上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为733万t,减沙贡献率达12%。清水河近期入黄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变化,流域自2000年起逐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10年以来减沙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的粗泥沙主要来源于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以及泾、洛、渭等几条支流,粗沙来源区与多沙来源区基本一致,形成所谓的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km2,以22.8%的面积产生了69.2%的总输沙量和772%的粗泥沙量。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1万2420~3万6440t/(km2 ·a)。水土保持措施(梯、林、草、坝等)起到了很好的减洪减沙作用。多项有关河龙区间的研究成果(水文法)表明:20世纪70年代,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2.08亿~2.75亿t,80年代为3.20亿~4.48亿t,90年代(1990—1996年)为3.16亿t。泾河、洛河、渭河等支流,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也十分突出。森林植被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和根系土壤层的分层拦截吸收,起到突出的减洪减沙作用。晋西、陇东等试点流域,人工林区与无林或少林区相比,减沙效益高达78%~96%,消除了洪峰流量及猛涨猛落的洪水过程,从根本上控制了土壤侵蚀。今后,应加强不同尺度流域间,水沙运移规律的尺度转换等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has caused loss of cultivable land, sediment deposition in reservoirs and changes in the runoff: sediment yield relationships of major tributaries. The Jialin River and the Dukou-Pingshan sector of the Jingsha River together contribute over 75 per cent of all the sediment carried by the Yangtze at Yichang. As the Jialin catchment has the highest rates of erosion per unit area, high sediment discharges from that river exert a major influence on peak summer sediment discharges on the Yangtze. Even though land degradation is increasing in severity, there is no clear overall pattern or trend in variations in sediment yield since 1950. Some tributaries are affected by major reservoir construc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rks, others are not.  相似文献   

15.
皇甫川流域,50年代降雨量、径流量和产沙量偏丰,80年代偏枯,70年代暴雨次数多、雨量大、雨强高。采用“水保法”计算,水利水保工程平均每年减沙444.7万t,占多年于均产沙量的7.9%;采用“降雨-产沙公式法”计算,平均每年减沙276~332万t,约占多年平均产沙量的5%。水利水保工程起到了减沙作用。为进一步减少入黄泥沙,今后仍需继续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窟野河是黄河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一条多沙粗沙支流,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神府东胜煤田正在开发,其水沙变化发展趋势令人关注。经分析预测,神府东胜矿区一、二期工程排弃的土石数量为6.3亿t,1987~2000年平均每年增沙1130~1350万t;2000年前规划治理减沙效益为37.1%,减水效益为37.8%;一次洪水垮坝冲失的泥沙,将增加该次洪水泥沙量的13.3%~36.5%;河道淤积会加重防洪困难,其泥沙还可能集中排入黄河;丰水年份洪水泥沙有可能剧增,枯水年份水量进一步减少,甚至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2-24
<正>1 治理开发的成效延安市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90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是导致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七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认识和探索,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了讲求科学、注重效益、大现模治理开发的新阶段.到1996年底,全市共兴修基本农田25.16万hm~2,人均0.16hm~2,造林76.9万hm~2,种草37.18万hm~2,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4.4%提高到42.9%;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面积1.67万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七五”以来的11年间,年平均治 理面积超过1000km~2,治理速度是“七五”前的6.3倍.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广东省水土流失的指导原则是水利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崩岗的技术经验是改进修坡技术;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实行草木并举,以草保树促林;实施促生长措施,用“以快制胜”技术战略实现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19.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渭河是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支流 ,1970年之前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 1 85亿t。渭河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 ,泥沙主要来自南河川站以上地区 ,径流主要来自南河川站至咸阳站区间流域。 1970~ 1996年 ,流域内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2 5 5亿m3 ,年均减沙 0 6792亿t,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拦沙和削洪作用。流域内人类活动有使泥沙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