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马尾松林下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理化指标基本处于4级以下水平;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沟的土壤指标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18个土壤指标中,侵蚀沟的土壤有10个指标显著优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侵蚀沟与土壤特性关联度更高,侵蚀沟土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数量更少。[结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的土壤侵蚀对林下土壤特性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侵蚀沟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在赣县大田乡选择5个低丘马尾松林,利用植物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的地形、土壤、植被、侵蚀沟进行调查和测量,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低,林木生长状况差,林地阳坡半阳坡植被总盖度仅为36.9%;2)林下灌草生物量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差,物种较为单一;3)林下植被以草本为主,草本以芒萁为主,其生物量占草本总生物量的75%以上;4)马尾松林下细沟、浅沟发育,土壤侵蚀严重,仅细沟、浅沟流失的土壤厚度达71.2 mm;5)不同坡位的侵蚀沟发育相关性显著,侵蚀沟与坡面的微环境差异明显,尤其是土壤密度和土壤水分差异显著;6)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量对植被恢复具有抑制作用,但沟壑密度的发育能够提高灌草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促进灌草均匀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选择10种优良速生的牧草,绿肥和薪材树种,采用林间套种的种植方式,组成松草,松肥和松薪混交3种技术措施对花岗岩侵蚀劣的马尾松残林进行改造。重点研究分析了各改造措施对马尾松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的高低。结果表明;松草,松肥,松薪混交改造花岗岩侵蚀劣地的马尾松残林,见效快,改土保水效果好,其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长汀生态园和三洲乡2个试验点为例,采用挖穴施肥和条沟草带施肥法改造侵蚀地退化劣质马尾松林,并对劣质马尾松林的年抽梢生长、材积、覆盖度和地表草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年改造,生态园挖穴施肥的马尾松林抽梢总长1.8m,条沟草带施肥2.41 m,比对照分别增长0.9和1.51 m,三洲乡分别增长0.65和1.1 m;生态园挖穴施肥的材积增长20.5m3/hm2,条沟草带施肥23 m3/hm2,比对照分别增长16.7和19.2 m3/hm2,三洲乡分别增长12.7和4.7m3/hm2;生态园挖穴施肥的覆盖度为67%,条沟草带施肥78%,比对照分别增加19%和27%,三洲乡分别增长24%和32%;样地植物种数均增加10种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说明通过改造,可以改变劣质马尾松林木生长,提高地表覆盖,同时促进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土壤学报》2016,53(3):808-819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合肥市效区大蜀山马尾松人工林内外辐射光谱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马尾松林对红外线反射率和透射较高,吸收率低;对紫外线吸收率较高。反射率低;对可见光的吸收率高,反射率和透射率较低。本文首次将辐射光谱,热量平衡与马尾松林对CO2的同化率及光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的研究,测得马尾松林对CO2同化速率的峰值变动在1.89-2.19mg。m^-^2.s^-^1,日平均值变动在0.8839-1  相似文献   

7.
南方花岗岩侵蚀区土壤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8.
对合肥市郊区大蜀山马尾松人工林内外辐射光谱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马尾松林对红外线反射率和透射率较高,吸收率低;对紫外线吸收率较高,反射率低;对可见光的吸收率高,反射率和透射率较低。本文首次将辐射光谱、热量平衡与马尾松林对CO_2的同化率及光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的研究,测得马尾松林对CO_2同化速率的峰值变动在1.89~2.19mg。m ̄(-2)·s ̄(-1),日平均值变动在0.8839~1.0872mg·m ̄(-2)·s ̄(-1)。光能利用率为2.03%~2.17%。为研究森林的合理结构提供了科学方法,对科学营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后林地侵蚀变化及其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定位试验,分析了四川盆地民行尾松低效林改造后林地侵蚀变化,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马尔柯夫模型对林地侵蚀模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极其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土灶和改造措施都影响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2)林地土壤侵蚀模数(y)与乔木层郁闭度(x1),灌木层(x2),草本层(x3),枯落物层(x4)等盖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5621-4348*x1-21*x2-20*x3-3*x4,R=0.9185,乔,灌,草,枯落物多层结构配置是低效林水土保持功能高效的关键,(3)林地土壤仇蚀模数随时间渐变呈衰减性振动趋势,封初6年或封禁12年左右降至谷值0-470t/km^2.a,多次衰减振动后渐近于此谷值。  相似文献   

10.
闽东南花岗岩侵蚀区C、P因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湘中丘陵花岗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中花岗岩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1986-1996年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大面积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表明:采用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及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简单且物种多样性低 ,病虫害严重 ,生产力低下。并提出马尾松群落改造的原则、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长期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存在马尾松严重退化的现象,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福建省通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出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老头松"改造的良好经验。本文通过分析马尾松退化机理,在总结以往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规范、提升,对推进南方红壤区"老头松"改造及类似林地水土流失治理有较大的示范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以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侵蚀红壤区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据“反弹琵琶”的治理理念,总结了侵蚀红壤区生态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对侵蚀区马尾松林地的“老头松”进行施肥改造以改善植被。施肥后,改造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16.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影  宁秋蕊    李守中    姜良超    刘溶  张昊泽  陶晶晶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156-161
为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汀河田地区选取12个样点并采集四个叶龄阶段的马尾松针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N,P含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82.15±9.35)~(512.7±6.56)mg/g,(7.35±0.75)~(10.49±1.34)mg/g,(0.21±0.04)~(0.71±0.21)mg/g。不同叶龄阶段的C,N,P含量有显著差异。C随叶龄增长整体含量增长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2.8%;N,P绝对含量较低,在叶片生长后期含量显著下降(p < 0.05)。(2)C:N:P计量比变化与叶龄有关。N/P变化范围为(15.42±3.08)~(36.43±8.08),N/P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马尾松养分限制因素的变化与叶龄有显著关系,随叶龄的增长受P限制表现更为突出。(3)马尾松针叶N,P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N,P元素间协同变化显著。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马尾松针叶不同叶龄阶段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刻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养分利用特征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次降雨对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4年Ⅰ~Ⅴ号径流小区因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导致的产流总量较2012年同期分别降低-6.44%,-10.51%,20.95%,13.28%,12.73%;产沙总量降低58.4%,56.38%,77.72%,78.16%,79.68%。产流量与产沙量随降雨量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但产沙量在森林改造当年增长幅度更大。不同改造模式径流小区产沙量第2年和第3年显著低于第1年,而第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无显著相关性,改造模式不同并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造时间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恢复效果更佳,但随着林木生长及森林环境的形成后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黑土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土壤肥力精确化管理和退化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 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不同发育类型侵蚀沟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40 cm层侵蚀沟各部位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量化分析土壤养分特征。[结果] ①不同侵蚀沟道间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CK差异显著(p<0.05),随侵蚀沟发育,0—40 cm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受侵蚀—沉积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在沟头段降幅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在沟尾因沉积作用下降平缓。②土壤退化指数在0—40 cm层呈A2>A1>A3,随侵蚀沟发育,土壤退化程度加重。[结论] 土壤养分与容重总体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剖面与构型差异是造成土壤养分差异的根本原因,侵蚀沟发育是土壤养分变化的次要原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也受到部位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徐敏 《南方农业》2021,(21):95-96
毛竹是安徽省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城市园林、手工艺品、室内装饰、食品产业、竹制品及竹文化旅游等方面得到广泛利用.在毛竹林抚育管理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过度砍伐等导致的低产林是阻碍毛竹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应采取砍灌、封山、垦复、施肥和钩梢等技术措施,加快竹林更新,营造稳产高产的丰产竹林.  相似文献   

20.
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年降水稀少、干旱严重、风大沙多,造林立地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我省的自然灾害重灾区。多年来,为了防风固沙,大面积营造了以小叶杨为主的防护林,目前树势衰退甚至枯死,属小老树状低效林。为了保证生态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低效改造必要而迫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分类改造、启动新项目、加强研究和加大投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