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怎样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究竟怎样做,我想可分这样几个步骤: 1.深入调查,弄清情况。只谈生态农业,无论在什么地区都可以搞。但要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就必须首先弄清该地区是否有水土流失或有潜在的水土流失,如果都没有,那你要在那里搞,就成为无的放矢了。所以,事先要弄清那里有无水土流失或有无潜在的水土流失,然后再确定是否搞。  相似文献   

2.
试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高尔维(青海省海东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平安县810600)水土流失是山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因素,常引发两个恶性循环,一是广种薄收,二是贫困落后。所以,山区问题的根本解决,就必须从治本入手,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和树立水土保持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态农业》1998,(3):44-46
保持水土是建设生态农业的基本功和必由之路,一要围绕“治”字成共识,建立指挥体系;二要围绕“水”字写文章,完善防治体系。三要围绕“土”字下功夫。形成开发体系;;上要围绕“管”字加力度,健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黄土高原应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海河上游,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省总面积15.6万km~2,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0%,几乎县县都有水土流失问题;年均输沙量4.56亿t,其中输入黄河泥沙3.67亿t,内含粒径大于 0.05mm的粒沙123亿t.全省50个贫困县、380万贫困人口,全部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截至1996年底止,按保存面积计算,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5万km~2,治理度32%,其中黄河流域治理度达到35.7%.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作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指示,国务院专门在陕北召开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世纪之交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山川秀美.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作出了《关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决定》,并成立了山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协调领导组和顾问专家组,首批启动13个生态农业样板示范(重点)县.1 对山西省黄土高原的再认识山西省黄土高原是一个庞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残塬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和冲积平原区6个类型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岩性、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5-46
<正>拜泉县从1986年开始实施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再生资源的增值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全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1996年粮豆薯总产、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7.9亿kg、11.2亿元、8792万元和2160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2倍、1.5倍、7.2倍和6.4倍.全县56%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治理,生态环境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治理后的坡耕地径流减少37%,泥沙流失量减少50%,全县森林覆被率由12.7%提高到20.2%.拜泉县1991年重新跻身于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先后被授予全国水上保持和全国造林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还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拜泉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成果1995年7月经技术鉴定,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梅州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以防治水土流失和开发利用山坡地而兴建小庄园的典型“牧-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及其功能效益。其模式可概括为建立一个以种果为中心,结合养猪、养鸡、沼气为纽带,综合发展果树种植业、畜牧业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减缓农村燃料的短缺;提高果树产量和产品品质,节约了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减少环境污染。研究认为这种模式适合于在南方丘陵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影响,阐述了水土保持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 重要作用。指出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10.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影响,阐述了水土保持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指出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慈利县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工程技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了农村能源工程、庭院立体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农田立体开发工程、畜牧工程和宵林复合工程等,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慈利县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工程技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了农村能源工程、庭院立体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农田立体开发工程、畜牧工程和农林复合工程等,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与黄土高原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水土保持为主要手段,以建设良性生态经济系统为中心,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针对水土流失而提出的,是为了突出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0-42
<正>临沂市地处鲁东南,素称沂蒙山区,总面积17184km~2,其中山丘面积12375km~2,占总面积的72%.全市总人口971万,其中农村人口869万.由于受地形、气候、降雨以及人口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1984年调查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0335km~2,占总面积的60%.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全市水库、塘坝、拦河坝等蓄水工程总淤积量达3.64亿m~3,按每立方米库容投资1元计算,损失投资3.64亿元.同时,全市每年还有相当于60万t的标准肥流失,导致山区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生产能力低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特  相似文献   

15.
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及其技术体系与调控机制、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案例简析了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金沙江流域是云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为恶化的地区.据统计,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8939.68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2.24%.其中,中度及以上流失面积27 241.45km~2,占流失面积的46.22%.自1988年之后,云南省昭通、楚雄、昆明、曲靖、东川等地(州、市)49个县先后被列入“长治”范围.9年来,各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摸索出了有云南特色的“长治”工程模式,找到了流域区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1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其建设原则。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应以水土保持为前提,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适地适林,搞好植被建设;加强梯田、淤地坝建设,扩大杂粮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同时应加强果园建设与管护,加强畜牧建设,稳定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建立商品性果树、畜牧和设施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保持学报》1992,6(1):7-10
  相似文献   

19.
东北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地力衰退、生态经济恶化。拜泉县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入手,实行生物与工程结合,治理与开发同步,在不同类型区创立了岗坡洼综合治理开发、农林牧协调发展、基塘农业、庭院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四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的治理开发,展现出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克山县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研究了克山县土壤侵蚀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 ,建立不同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