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地类日本落叶松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类更新日本落叶松效果差异较大,选择残次林皆伐迹地和退耕地更新日本落叶松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85%以上,更新10年后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比落叶松皆伐迹地提高23%和31%.标准木达到73.8%,是更新造林较理想的迹地类型;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日本落叶松,其成活率、保存率、年均生长量、土壤的养分含量等均较低,所以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辽东山区现有长白落叶松生产力低的问题,从1969年开始在草河口30年生长白落叶松林中进行择伐林冠下更新红松试验。结果表明,林冠下更新红松10年时伐除上层木,林木生长加快,并能抑制结实与分权。23年间林分总蓄积为皆伐地的103.6%,为对照区的137.2%。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人工林择伐林冠下更新红松生长及经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辽东山区现有长白落叶松生产力低的问题,从1969年开始在草河口30年生长白落叶松林中进行择伐林冠下更新红松试验。结果表明,林冠下更新红松10年时伐除上层木,林木生长加快,并能抑制结实与分权。23年间林分总蓄积为皆伐地的103.6%,为对照区的137.2%。  相似文献   

4.
杨树人工低价林皆伐后主要更新技术有两种。一是清除伐根全面整地造林;二是保留伐根局部整地(开沟、穴状)造林,前者公顷成本为1715.25~2034.00元,后者为197.10元,后者比前者降低成本1518.00~1836.90元/hm ̄2。保留伐根开沟(穴状)整地适宜更新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而不宜更新杨树。开沟整地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林分比全面整地的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都有所提高。保留伐根开沟整地方式营造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平均树高6.46m,平均胸径6.01cm,分别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25%和46.5%;保留伐根开沟整地营造的18年生樟子松林分子公顷蓄积量为83.68m ̄3,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39.6%。由于开沟整地方式造林不清除伐根,伐根腐烂后可比全面整地林分每公顷土壤增加有机质23112.5kg,增加孔隙量约20m ̄3,增加无机盐类652.5kg,开沟整地的林分,比全面整地林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5.
油松人工林主伐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得出,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主代更新,适宜采用二次渐伐和带状皆伐.二次渐伐的先决系件,第1次渐伐后保留种源好的林木600株/hm2,上层林分郁闭度0.3~0.4;带状皆伐的带宽,以各、柞树为6m,落叶松、侧柏等6~9m,刺槐9~12m,沙棘至少12m,其他灌木树种为6~9m;保留带根据地形及立地条件保留6~12m.叙述了两种主伐方式的适用条件,更新树种营造方法及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措施.  相似文献   

6.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经营和森林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常用数表之一。编制立木材积表,最好是利用皆伐标准地的伐倒木。但由于我省主伐林分很少,皆伐作业不多,历来编制立木材积表都是依靠调查中随机或机械抽取的一定数量的林木,伐倒测定其直径和计算材积所得。特别是自杆和华北落叶松集中分布的管涔林区,林相整齐,材质很好,林龄大多为中龄林。作业主要是间伐抚育。要想利用皆伐标准地,伐倒林木编制材积表,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今后也是不会很多的。1986年,我们结合经营采伐试验,在500亩小面积皆伐的林分中,利用伐倒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人工落叶松林经营伐迹地更新阔叶树种的可行性,我们于1994年春季在人工落叶松经营伐迹地进行了更新阔叶树种试验。1迹地概况经营伐迹地位于东丰县城西约35km处的杨木林林场(东经125°,北纬42°),杨木林班54号小班,小班面积为4.2hm2。迹地位于山脊东南坡的中上部位,海拔约450m,坡度11°,年平均气温4.2℃,大于10℃有效积温2700℃,年均降水量630mm,无霜期125d左右,年蒸发量2900mm。土壤为黄土类型,土层厚25cm,表土层5cm,地表长有零星榛子和散生羊胡草。伐…  相似文献   

8.
以长岭岗林场21,22a生两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作研究对象,用3次间伐和皆伐获得的木材经济效益为依据,计算得出南方高山地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的经营初步效益,22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从间伐到皆伐的效益达到5.31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98.30;21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从间伐到皆伐的效益达到4.6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37.79。探讨分析了南方高山地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的经济效益,为南方高山地区经营日本落叶松中小径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天然中龄林皆伐,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非常时期而采取的,这样既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又要提高森林质量,加快培育速度;既要解决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又要保证企业生存的特殊环境里所采取的开拓性的措施。但是这种措施是有约束条件的,适应于进行天然中龄林皆伐必须是天然中龄林比重大,且够抚育的资源极少的林场,而且可行年限必须从实际出来,以调整龄组和天然与人工两个比例为出发点。采伐对象,采伐面积都是有条件的,加强其规划性,保证更新,这种皆伐方式从实践中可以发现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好的。是当前一条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适宜树种,我们通过6个树种幼林期试验及对采伐迹地土壤肥力分析,初步得出30年生的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班克松、椴树、水曲柳及重茬落叶松用材林均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岫岩县4种不同迹地类型更新落叶松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迹地类型更新落叶松,应选择皆伐迹地,退耕地和荒山荒地,不能在涝洼地上造林.退耕地和皆伐迹地更新落叶松保存率达85%以上,10年后的各项生长指标优于荒地和涝洼地,退耕地、皆伐迹地、荒地林木形体变化,基本遵从正态分布,以健康木为主,占50%左右,优势木占30%,劣势木占20%.而涝洼地以劣势木居多,呈正态分布.退耕地和皆伐迹地林木离散度比较稳定,自然稀疏率不足20%,林分质量较好 ;而涝洼地离散度偏大,自然稀疏率达51 .8%,林木质量低劣.  相似文献   

12.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3.
<正> 据统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用材林中天然幼、中龄林有111万公顷、白桦72万公顷。这些天然幼中龄林密度大、分化十分剧烈、急需抚育间伐。如何正确确定落叶松、白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的间伐起始期、问伐强度、间隔期、重复期  相似文献   

14.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林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成林的要求;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与一代林分以及土壤肥沃的杂木林迹地上的幼林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与红松、油松迹地相比,日本落叶松迹地仍然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日本落叶松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稳定的林分。  相似文献   

15.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栽植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为对象,调查了树高和胸径,分析了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田间栽植3年后,91.67%的样地的平均树高超过130cm,年高生长量普遍超过30cm;在人工林幼龄林初期,杂种落叶松的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不甚明显,但有增加的趋势;施肥3年后,施肥处理的杂种落叶松平均胸径比对照增加0.45cm,提高15.25%;在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皆伐迹地上更换造林树种时,可考虑栽植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连茬更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林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成林的要求;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与一代林分以及土壤肥沃的杂木林迹地上的幼林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与红松、油松迹地相比,日本落叶松迹地仍然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日本落叶松迹地二差连栽日本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稳定的林分。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幼中龄林主要测树因子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一个分布广,易栽培,早期生长快的树种,因此,研究落叶松幼、中龄林主要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对落叶松的早期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落叶松幼、中龄林的主测树因子呈幂函数型生长曲线,其直径平均生长量多在0.4 cm以上,树高平均生长量均在0.4 m以上,而在20 a后,材积平均生长量高达0.002 m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南部和北部落叶松与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差异,准确估算该地区碳储量,本文结合南北部两个典型林业局抚育伐样地调查及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了南北部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林分特征及生物量差异,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建立了生物量(B)与蓄积量(V)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南部落叶松和南北部白桦直径分布均为右偏山状曲线,北部落叶松为左偏山状。样地生物量密度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南部各样地之间分布相对均匀,北部各样地分布相差较大。落叶松和白桦生物量与蓄积量线性关系分别为B=0.6726*V+0.5592和B=0.7317*V-0.2932。南部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分别为30.54 t·hm-2和30.06 t·hm-2,北部地区分别为24.19 t·hm-2和26.77 t·hm-2。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储量分别为8 546.4万t和2 798.9万t,碳密度分别为26.08 t·hm-2和25.01 t·hm-2。由于幼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碳增长潜力,合理地经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将有利于提高该区森林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兴安岭林区,由于大面积的皆伐或火烧,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洼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湿地.就水湿地来说,水分多、养分多、土壤空气少,树木很难生长.那么,如何利用和改造水湿地就成为摆在我们林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各林业局通常的做法是:在水湿地上用机械整地,打出大垄,规格为50×50厘米~100×100厘米不等,垄沟内排水或存水,垄台上栽植兴安落叶松.从栽植的落叶松的生长状况来看,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分析其原因:从垄台提供给兴安落叶松的土壤空间(垄大土壤空间就大些,垄小土壤空间就小些)来看,树木在达到中龄林以前,这个空间是可以维持落叶松生长的,但到中龄林以后,这个空间就难以满足落叶松  相似文献   

20.
勃利县通天一林场从1982年开始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带宽的皆伐更新试验。198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30m等带皆伐更新,到1991年完成30m等带皆伐更新面积2324亩。经过10年的培育与观测发现,在不同宽度皆伐带上生长的幼树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相同,培育方式相同,而在胸径、树高生长上均表现各异。为了究其原因,于1990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